首页 > 娱乐 > 如果在大理办一个电影展,应该是什么样?

如果在大理办一个电影展,应该是什么样?


于12月20日开幕的第二届大理电影展就先奉上了一个 "大理想国"色彩的开幕式。开幕式被放在大理的文创新名片"四季街市"的露天草坪上,没有红毯,也没什么电影明星,不需要入场券,惊喜还有大理居民张玮玮和周云蓬作表演嘉宾,除了电影节的嘉宾,来街市逛快闪、市集的大理居民或游客也可以随意围坐观看。

新移民们是第二届大理电影展的主角,这得益于几十年来一波又一波"新移民"给大理积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人才。

比如已经在大理常住十几年的导演张杨是这一届的影展主席,开幕影片《大理的声音》也是张杨以大理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拍摄的;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为副主席;艺术总监是张杨力邀的知名电影人焦雄屏,除了焦雄屏,张杨还请来了导演刁亦男、王小帅给电影节助阵;学术顾问是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朱靖江,这位在北京教书的学者,每年寒暑假都会跑回大理度过。

电影节的片子则由影展主席张杨亲自挑选并一一过目。本届影展上展映的17部长片,既有张杨、万玛才旦、雎安奇、松太加等知名导演的新作,又有顾晓刚、黄璜、梁鸣等青年导演的长片处女作,还有《黄河尕谣》《寻羌》等大批呈现原生态文化的作品及国内优秀的自然类纪录片。

其中,开幕影片《大理的声音》被知名电影人焦雄屏盛赞为张杨"写给大理的电影情书", 顾晓刚执导的《春江水暖》曾荣获第27届德国汉堡国际电影节影评人选择奖、第12届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等诸多奖项;万玛才旦执导的《气球》则荣获过第50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暨银孔雀奖、第12届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大奖等。

以展现原生态为主的纪录片版块也是大理电影展的一大亮点。比如,《黄河尕谣》和《大河唱》分别以音乐人张尕怂和苏阳为主角,记录了他们探寻西北花儿、秦腔、陕北说书等民间艺术的步伐。

这之外,还有6个论坛和大理影业项目推介及特色市集活动。其中,持续4天、连续5场的自然类纪录片论坛,由奚志农主导,聚焦中国的自然类纪录片的历史、现状,通过和中国密切合作的国外制片机构讲述和中国有关项目的合作制作案例,来展现中国自然电影/纪录片走向国际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

大理电影展的发起人、大理方圆音画创始人蒋云磊还借助电影展的契机描述了大理影视工业发展建设的愿景,包括大理的专业影视片场、外景手册开发、移动影院建设推广项目、和影视行业协会等多个筹建项目,"期望企业家及大理政府能够一同成为大理的影视基础工业奠基者。通过大理的影视片场建设,外景开发,把大理建设为中国西南最重要的影视制作基地。"



方圆音画之外,这届电影展背后还包括主办方张扬导演工作室、野性中国,云南报业文化投资发展公司和大理实力集团、大理旅游集散(集团)中心等6家联合主办方。这足以说明大理当地政商体系对电影展的支持态度。

对于存在明显淡旺季、旅游资源也相对固化的旅游城市来说,电影展这种在地化的优质文化内容可能是进一步升维旅游资源、激活本地经济的一个切口。一年多以前,李亚鹏的艺术&文旅地产运营方COART曾联合Major大调把大理古城一块12000多平米的菜市场改造成了"四季街市",并吸引了全城的数十个魅力独特的创意人和品牌的入驻,四季街市在当时被作为升级版本的大理文创和旅游商业名片对外发出。随后的一年期间,大理还相继承办过国际马拉松、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亚洲龙舟锦标赛等品牌赛事。

张杨力图联合大理当地力量办下去的电影展可以被看作大理发展文创IP的新尝试。对大理电影展寄予更多厚望的张杨强调,在他的构想中,以后的电影展既要有培养青年影人的短片类工作坊、竞赛或大师班,也要有更多展映时间,更丰富的相关活动,"把看电影作为影展最重要的部分"。

大理新移民更关心电影展与当地人的关联性,比如让客栈老板、酒吧老板主动地参与进去,把他们的场所也变成电影展的一部分,不管是派对的部分还是另一种露天放映的部分,"整个城可以为电影或影像的东西而生活着",而"不应该是外地人空降到大理,开了一个派对,然后就离开了"。

这需要基础的硬件也需要系统投入,解决放映形式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张杨也表示,大理电影展还在尝试、摸索和资源整合的过程。比如双廊镇政府就打算加大对电影展的支持力度,规划将洱海边上原办公用地改造为影院+艺术中心。

在这方面,大理电影展不仅要找到自己区隔于国内众多电影节的独特气质,还要向乌镇和"乌镇戏剧节"这个优秀标杆学习,如何运营一个具有更大影响力的文化IP,以吸引本地大理人和更多外来游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7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