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香港电影:“冷大盘”下的常驻逆袭选手

香港电影:“冷大盘”下的常驻逆袭选手

作者 / 马丁


尽管“港片衰落”论调此起彼伏,但香港电影之于很多观众,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去年的《无双》到今年的《反贪风暴4》、《扫毒2》等等,香港电影之于整个内地电影市场,同样意义非凡。


谈逝去,显然为之过早。当然对于香港电影而言,求新求变,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警匪片占据主流

香港电影肩扛“救市”之重任


回顾过往一年,香港电影在内地电影市场可谓表现地颇为出彩。

整体来看,今年一共有23部香港电影在大陆上映,贡献出近50亿的总成绩,尽管在全年近400亿的国产片大盘中占比略小,但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主要以动作、犯罪类电影,或者可以称之为是警匪片居多。而且,占据市场主流的影片,如票房前三甲的《扫毒2》《反贪风暴4》《使徒行者2》,都来源于这一类型。

备注:

1.香港电影定义:影片“国家/地区”信息显示为中国香港,或包含中国香港的电影;

2.数据截止到12月25号21时。

实际上,自从被引进内地后,香港电影便成为内地电影市场的一大实力支柱,不仅涌现出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更不时扛起市场大盘,助推整个行业往前迈步。

24年前,作为大陆第一部以“进口大片”配额引进的香港电影,《红番区》的上映振奋了当时略显低迷的电影市场,同时开创“春节档”,一改春节期间影院不营业、观众不看电影的习惯,塑造了内地电影市场的新形态。

进入新世纪,从《听风者》《警察故事2013》,到《追龙》《澳门风云》系列,近年来,香港电影持续为内地电影市场输出优质港片,不断掀起观影热潮。


去年,寒冬阴霾之下,市场多次跌入冰点,即使是大档期同样面临走低风险。在缺乏头部大片引领的国庆档,原本不被看好的《无双》却逆流而上,从最初只有18%的首日排片逆袭到最高时的28%,并连续24天登顶单日票房冠军,最终扛起市场大旗,稳住了整个大盘。

来到今年,香港电影仍不断发力。先是《反贪风暴4》在清明档一众新片中崭露头角,并最终拿下档期冠军,即使到后来《复仇者联盟4》上映,影片也稳稳占据着单日票房第二的位子,一直到五一档新一波影片出场后,影片才慢慢退场;

7月初,在撤档、提档、改档等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下,《扫毒2》提档登场,首日票房即破亿,上映第三天反超《蜘蛛侠:英雄远征》,登顶日票房冠军,最后更是17天突破了12亿票房,成功掀起暑期档第一波观影热潮,再现港片票房号召力;


1个月之后,《使徒行者2》上映,尽管市场表现不及前两部,但在《哪吒》《烈火英雄》等大片的围追堵截下,影片依然从中夺得超7亿票房,可谓表现不俗;

上周,《叶问4完结篇》正式与观众见面,上映至今,影片稳坐单日票房冠军之位。尽管上映前,观众围绕这部功夫电影有着多方面的热议,但可以看到的是,影片依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市场影响力。

香港电影之于内地电影市场,已然不仅仅是一种类型、一个范围,更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一种强大市场后盾。


同质化严重、优质类型缺失

香港电影亟待创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堪称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不仅佳作频出,而且类型丰富,从功夫、警匪、黑帮,到喜剧、爱情、鬼怪等等,可谓“百花齐放”,而且每一支都绽放地颇为绚烂。来到当下,除了仍站在市场前列的警匪片,其它类型则多少有些“黯然失色”。

市场逐利,在警匪片不断赢得市场青睐背后,越来越多的同类型电影开始涌入市场,同质化现象从而出现。不止今年,近年来,香港警匪电影其实一直是国内市场的主流。然而,真正赢得市场认可的还在少数,《九龙不败》《潜行者》等影片便在今年的市场中表现不随人愿。

与此同时,这也压缩了其它类型电影的比重。以往大受欢迎的香港喜剧、爱情等电影,虽然也常出没于国内市场,但真正口碑上乘的优质作品却鲜少出现。

就拿今年来说,除了喜剧片《新喜剧之王》拿下6亿票房外,《家和万事惊》《我的拳王男友》《逆流大叔》等影片的市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文艺片《花椒之味》虽在猫眼、淘票票、豆瓣三平台有着较高口碑,但受制于类型体量的限制,同样在市场竞争力层面存在短板。


其实,即使是纵观整个香港电影产业,如今也几乎成了警匪片的天下,《沦落人》《明月几时有》等文艺剧情片在近年来虽不断涌现,但很难在产业市场“施展拳脚”。

当然,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内地电影市场环境本身不无关系,再加上市场及社会的变迁、观众观影审美的变化,像黑帮、鬼怪等类型电影便很难在内地市场运作,武侠、功夫电影的市场地位也逐渐下降,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香港电影本身创作力的滞后。

不难发现,如今大陆市场的高票房香港电影多以“系列化作品”为主,除了今年的票房前三甲,像《追龙2》,包括刚刚上映的《叶问4》等都属于系列作品,甚至是《新喜剧之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看作是有着前作积累的系列作品。系列化背后依托的自然是日渐积累的庞大观众基数,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原创力的不足。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香港电影便因故事套路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被很多观众所诟病。在今年上映的23部影片中,尽管市场表现不俗,但整体口碑却表现一般,其中,豆瓣评分超8分的高口碑影片并不存在,7分以上也仅有《叶问4》和《花椒之味》两部,6分以下影片则占比绝大多数。

香港电影俨然不如从前的蓬勃盛景。因而,如何改变现状、推陈出新,便成了香港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香港电影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尽管盛世不再,但香港电影仍然是当下国际电影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存在。而且相较往年,今年香港电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警匪电影,更实现了新的市场突破。

受制于类型体量的限制,以警匪为主的香港电影的票房体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在第一部超10亿国产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出现的当年,香港警匪片冠军《听风者》不过才2亿票房。隔年《警察故事2013》上映才将票房推高到5亿。


2014年,《澳门风云》系列登场,连续三年,每年一部,市场票房也从第一部的5亿攀升到第三部的11亿,创下香港警匪电影在内地市场的新纪录。去年《无双》出现,又将该系列电影的天花板推高到12亿。今年,《扫毒2》最终在市场赢得的13亿成绩,又超越《无双》创下了新的票房记录。

实际上,从繁华的黄金时代,到冷静之后的理性时刻,警匪片一直贯穿香港电影创作始终,而且保持着良好的市场发展轨迹。这背后,除了香港创作环境中对于“警匪”的固有情结之外,警匪片在发展过程中也摸索出了一条,适应内地电影市场发展,及内地观众审美需求的创作之道。当然影片爆发所依托的还是内容本身。


看向明年,警匪类型领域中,邱礼涛的《拆弹专家2》,王晶的《金钱帝国2》等系列港片,以及《风林火山》《限期破案》《风再起时》等原创作品均等待上映。除此之外,动作片《急先锋》,喜剧电影《肥龙过江》,剧情片《第一炉香》也即将登场。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古天乐主演的科幻电影《明日战记》或将于明年与观众见面。可以看到的是,香港电影正不断开拓、耕耘着自己的类型领域。

曾经,我们以香港电影为荣,以看香港电影为乐,如今,每逢“危急”时刻,香港电影又总能及时出现,救内地影市于“水火之中”。这份拯救背后所依托的,其实仍然是观众对港片的热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5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