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一部小成本的伊朗电影,却荣获43个奖项,来看吧

一部小成本的伊朗电影,却荣获43个奖项,来看吧

每天关注壹行伊朗 了解中东实事与动态

今天给大家推荐是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仅有30万美金,却收获了金熊、金球、奥斯卡等诸多国际大奖,并再度引发了全世界对伊朗电影的关注。三十年来,伊朗时局的动荡,非但没有让他们的电影昙花一现,反而屡屡惊艳于世。在这个相对保守的西亚古国,伊朗导演旺盛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想象奇诡、叙述超然、气质独立,在世界电影版图上攻守自得,不似华语导演这般进退失据,因而成为版图上构成的必然。在穆斯林的夜空下,在波斯湾已暗下灯的影院里,胶片划过的刹那,宛如黑色中的一道天光。(文章底部:可直接观影

电影简介:

《一次别离》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蕾拉·哈塔米、佩曼·莫阿迪、萨蕾·巴亚特等人主演的剧情片。于2011年2月15日德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纳德和西敏,面对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流产的女钟点工等诸多问题,他们在道德与法律的纠结中痛苦挣扎的故事。

西敏(蕾拉·哈塔米饰)想离开伊朗,为了自己的女儿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为此,她几乎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但丈夫纳德(佩曼·莫阿迪饰)却不这样想,他还有身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需要照顾,无法一走了之。西敏一气之下将纳德告上法庭,请求离婚。伤心之余,西敏回了娘家。失去西敏的纳德发现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不得已,他雇佣了女工(瑞茨萨蕾·巴亚特饰)照顾父亲,却又发现瑞茨不但对父亲疏于照顾,更将他绑在床头。愤怒之下,纳德将瑞茨推出了门外,瑞茨失脚滑下楼梯,意外引起流产。

看过这部电影后,大家这样说:

谢宗玉:

“爱死伊朗了,爱死伊朗人了!”当我冲着婆娘脱口说出这句话时,我突然发觉,除了出神入化的叙述手段,导演还在片子里蕴藏了无限的政治寓意。老实说,我完全把由佩蔓·莫阿迪主演的纳德,当作了伊朗的脸面。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在一部鸡毛蒜皮的片子里,居然可以让观众领略到他们整个国民生机勃勃的精神深度和道德纬度,这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小小的娱乐大大的快乐:

一次别离最一次别离最值欣赏的地方,我觉得倒不是他精深的技巧,叙事手段,或是讨好西方观众,展现伊朗民俗画什么的。而是故事里讲的人性,人情和文化的根。这就是几个有人性的人之间的故事,就是他们的人生,看了令人感动,令人沉思回味。

wilsonjian :

电影的魅力在于在很短的时间看到我们未曾见过的国度,体会未曾有过的经历,并引发共鸣或者思考。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伊朗片,和想象中的美国人标签为的邪恶国家不同,里面的生活细节竟然和我们的身边一样,上班族,家里有瘫痪的老人,有努力学习的孩子,需要请护工,护工路途远需要奔波,女人在街上开车,法官根据事实判案。。。除了戴头巾和某些事情有些宗教要求,这就是一个发展有序的国度。

斯齊佐飛力尼克:

四个字:好!看!到!爆!全片只有最后的一点钢琴声作为配乐,但是跌宕起伏得揪心,人性信仰深刻得刺耳!

xd电影:

不愧是柏林金熊奖的口味,白描了伊朗普通小市民的生活现状,时刻可以感觉一股政治气息。那股打官司的劲头都因生活困境而起,只是导演对于刻画人物时刻保持着客观性,而且悬念设置恰到好处,片子如行云流水般冷酷而又充满人情味,虽称不上大师之作,却也是一部足够优秀的文艺佳片!

酚酞:

这是我第一部伊朗电影,很幸运遇上这么棒的一部。撇开外面世界的动荡,而是关注2个普通家庭的矛盾。代入感特别强,完全置身于这一次冲突。宗教,信仰,坚持,无一不回味无穷。当我们没有一本可以用来起誓的《古兰经》时,你用什么来约束自己?

谋杀游戏机:

伊朗电影的最后一镜衬底总让我怅然若失呆坐良久,景深处坐满这个国家依旧因贫富差距和宗教种族艰难捍卫自己一方生存空间的人们,在婴孩啼哭中焦灼等待一个破镜难逃的结局,几声怆然琴声随字幕默默升起。奥斯卡没有理由拒绝一部第三世界小成本好片,而我们的顶级制作可以被兵不血刃轻易拿下亦值得反思。

亚比煞:

艾玛这电影看的我好难受,想哭又哭不出来的憋屈,到结尾时几乎快要窒息。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的每一个人都太真实,太卑微了,用尽全力只是想和亲人一起过平凡的生活啊,谁能告诉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Jeannels :

剧本和群戏堪称伟大,陷入事件中无辜孩子和痴呆父亲以及邻居旁观者的视角至关重要?观感太憋屈,你每随主人公走一步,一面道德困境的墙就立在你面前,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社会面貌、司法和宗教,始终走不出这座围城。

长按图片二维码,可直接观影↑

编辑鹿鹿,文章由壹行伊朗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并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5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