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视 > 从电视剧《老酒馆》中的悬念谈起:写小说和影视剧如何设置悬念

从电视剧《老酒馆》中的悬念谈起:写小说和影视剧如何设置悬念

从电视剧《老酒馆》中的悬念谈起:写小说和影视剧如何设置悬念。

一部作品,如小说或者是影视剧,如何使作品能够始终紧紧抓住读者和观众的眼球,让他们愿意继续看下去,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运用设置悬念的技法

所谓设置悬念,就是突出情节的吸引力,调动和保持欣赏兴趣的有效手段。所以设置悬念的技巧历来被叙事文学创作所重视。 例如,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经常运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扣子”,就是一种设置悬念的手法。

悬念,作为文学技巧的专门名词,最早出现于西方古典戏剧的理论中。中国古代文论,没有提出“悬念”的概念,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的所谓“小收煞”和悬念的含义较为接近。

他说收煞宜“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

小说,戏剧中设置悬念的具体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疑阵

所谓疑阵。就是一时难以破解的人物言行或事件,作品只表现具有一定“异常”性质的结果和现象,而将原因,真相暂时隐瞒起来,这就构成了悬念,从而引起读者观众极想探明事情原委的强烈欲望。

陈怀海带着老三等几个弟兄来到在大连的酒馆,一进门,却发现躺着一具死尸

例如 电视剧《老酒馆》第一集闯关东的陈怀海带着老三等几个弟兄来到在大连的酒馆,一进门,却发现躺着一具死尸,他想报官处理,有一小个子邻居正好从此路过,他认出死尸是老潘头,告戒陈怀海说这里是藏龙卧虎,千万不要招惹了谁,劝陈怀海谨慎处理此事,千万不要报官,就说是病死的。陈怀海询问他的尊姓大名,他表示只当没来过,陈怀海只好先去客栈住下来。“死尸案”是个疑阵。

在这一事件发生后,一起来的亮子和雷子又离开大家,不知去向这也是个疑阵。

到后来他们两个把老潘头抬回来 ,才知道这一切都是陈怀海早就安排的。

电视剧开头的这些疑阵的设置作用有两个:

一是,通过陈怀海在处理“死尸案”时和几位兄弟的不同态度,表现出他的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性格特征

二是,好的开头就要抓住观众的心,愿意继续看下去。设疑阵是个好办法。

什么才是成功的小说,好的影视剧?条件有许多。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让读者和观众愿意随着你讲述的故事看下去。

《老酒馆》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喜爱和编导擅用“悬念”技法分不开

二.延宕和悬置

设置悬念的方法还有“悬置”。悬置这一方法往往和“延宕”法结合运用。

陈怀海得知桦子的弹伤是关东山的由麻子造成的,他要回关东山去找由麻子报仇。 为了说明这次寻仇的危险性,更是为了吊起观众对未来故事情节的浓厚兴趣,编剧通过三爷的口讲了:

由麻子只身一人对付过一头黑熊的故事。 由麻子居然能够把黑熊活活給锯死,足以说明这由麻子的机智和残忍,他绝非等闲之辈。

此刻观众都会对陈怀海报仇是否成功开始担心,都会揣摩未来故事情节的走向会是何种结果。 陈怀海要单挑由麻子,后面会有什么好戏看,又会是怎样的结局?这是观众最关心的。 所以说悬念的技法就是促使欣赏者急欲了解原因或迫切期待结果的技巧。

实际上,当“三爷”讲由麻子只身斗黑熊的故事,此一笔,一个未来故事情节的——“悬念”已经在观众心里开始生成。

“三爷”讲由麻子只身斗黑熊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悲剧的情节时指出,情节须有头有尾一般来说叙事作品都有这样的完整性,实际上反映了欣赏者了解前因后果,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心理需求。这也是悬念技巧能够在读者和观众的内心产生作用的心理基础。

老警察设套

前面第一集里“死尸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老酒馆》的第十一集杨老爷吃了贺义堂送去的饭菜拉肚子到底是怎样结局?这些都是观众迫切需要了解的。于是这些“悬念”都起到了激发观众愿意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编故事的人就是利用观众这一心理来设置悬念。

二姨太下毒

同样《老酒馆》从第二十一集开始设置了陈怀海寻仇,欲到干饭盆见由麻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到第二十五集:“由麻子风烛残年,陈怀海沉默离开”结束 ,共演了五集 ,这个“悬疑”才结束。

这几集故事给《老酒馆》增加了传奇色彩。

为了吸引观众有兴趣地看下去, 聪明的编导运用了“延宕”法也就是说,你观众越想了解结局,编导越不想让你马上得到结局。只有这样才可吊足观众的胃口。

悬疑,悬疑,唯“悬之”,方可生疑。

一个故事看了开头,就马上知道故事的结尾。这样的故事还有什么看头?

随园主人、清代大诗人袁子才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老酒馆》的编导深味“悬疑”之法的妙处。故事要有曲折跌宕,一波三折,才能使观众魄动心惊。

陈怀海要单挑由麻子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编导运用了“延宕”法。 所谓“延宕”就是拖延跌宕。就是作者有意延缓故事情节发展的进程,让故事情节的矛盾和人物的个性在这一进程中得到充分的表现,编导让人物,每到一处,便会处于“凶险”的境遇,处处考验着陈怀海的意志——这是一场生死未卜的“复仇记”。

陈怀海寻仇

延宕1.路途野兽出没,许多人伤命 。

陈怀海首先到了一处人家落脚,是一个医生,称自打入秋,附近野兽出没频繁,伤了不少人,有很多人为了采摘半颗人参被伤,所以附近经常哭声不断,不断有人上坟。

医生说由麻子好象死了两年了。

下大雨,陈怀海执意出门寻仇,医生再三挽留未果,陈怀海已经等不及了,医生给伞可陈怀海不接,他怕没机会归还。

冒雨前行可见复仇心切,一句“没机会还伞”说明陈怀海此一路凶多吉少。

接着镜头一转,剧情又“悬置”陈怀海这一边,讲起大连老酒馆这边的故事

在观众极想知道陈怀海下一步又会遇到什么事时,编导故意不接着表述,却讲起大连这边的故事。这也是设置“悬疑”技法的常用手段之一,即我们俗称的下“扣子” 即在情节的发展的节骨眼上“打住”,把事情先“挂起来”令人悬想不已。

如果说前面我讲到的第一集中的“死尸案”,以及第十一集杨老爷吃了贺义堂的饭菜泻肚的故事叫“疑阵”,那么此处的下“扣子” ,“打住”不接着讲,这叫“悬置”。即“悬起来,放置在那里”不接着往下讲,来吊观众的胃口。

如果说“疑阵”改变了情节因果环节的前后位置,(先把怪现象摆在那里,刚到大连酒馆一具死尸躺在那里,然后慢慢解开“疑阵”,原来是老警察设的套;杨老爷吃了贺义堂送去的饭菜泻肚并且病危,二姨太步步紧逼,又出现杨大少爷人命案,老警察从鞋垫发现二姨太的破绽,最终疑阵破解。)那么“悬置”则是拆开链条嵌入另外环节转入其它内容的描述。

刚讲到陈怀海离开医生那里冒雨继续前行,然后“悬置”这一边,又讲述大连这边,三爷在老酒馆内隔窗往外,看见谷三妹想购买拨浪鼓,又放下了,同时又给了卖拨浪鼓掌柜的一个纸条等事…… 当大家对谷三妹送纸条等事产生兴趣时,接着又转到陈怀海这边。

故事在两个地方,轮换进行。既是生活的真实:陈怀海此去凶多吉少,必然引起老蘑菇的变心反叛。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可看性。观众不仅为陈怀海复仇揪心,还为老酒馆的命运担忧。使故事一波未平又起波澜。

延宕2.陈怀海又到一个熟人那里,继续打听由麻子下落,说是“想念他”。

对方说两年前由麻子为了抬参和河北人打架死了,陈怀海知道老者是为他好,不想他冒险才这样说,因为他要去的干饭盆是个危险地界,可是陈怀海就是想让由麻子倒在自己脸前,就算由麻子死了也要见到尸体。

《老酒馆》就是这样一会讲陈怀海这面;一会又转到大连老酒馆这面。两面故事都下“扣子”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兴趣。 《老酒馆》的编导将“延宕”与“悬置”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发挥到了极致。

延宕3.夜间,陈怀海遇到了狼。陈怀海沉着冷静,等待狼离开。一个猎户闻到不寻常的气味,发现了猎物,其实是陈怀海。

老猎户剧照

在这次延宕里补叙了陈怀海与由麻子的一段前仇: 陈怀海回忆和由麻子结仇,是为了一个参王,是他先发现的,只是因为晚上看不清,就系了红绳子做记号,可是次日被由麻子拿走了,他就烧了由麻子老窝子,也算扯平了,可是由麻子又结新仇给怀海的儿子下毒手。

猎户认为陈怀海一个人根本对付不了他,不如保住命,陈怀海认为有些仇不报就不如死了。 猎户给了陈怀海十天的干粮,要是陈怀海没能按时间从干饭盆出来就去找他,把他的尸骨运出来。猎户称从当天开始,每天烫酒在门口等候他,最后还为他连开两枪壮行。

这一次的延宕使观众明了陈怀海与由麻子有旧怨新仇。以及“如果 陈怀海没能按时间从干饭盆出来就去找他,把他的尸骨运出来。猎户称从当天开始,每天烫酒在门口等候他,最后还为他连开两枪壮行。”

这些细节渲染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色彩。无论是对于塑造人物性格,还是使情节更具吸引力,都起到了添彩增色的作用。

延宕4.陈怀海一路疾行,终于来到干饭盆,遇到小晴天。

陈怀海一路疾行,终于来到干饭盆,遇到小晴天

他坐下休息吃东西,突然听到附近有动静,赶快过去查看,看到一个年轻姑娘摔倒在地,本来通过陷阱想抓猎物,没想到是陈怀海,姑娘叫小晴天,已经好几天都没有进食了,向陈怀海求助,陈怀海让她尽管吃,小晴天还向他要水喝,明白他是第一次来干饭盆,不懂得这里的规矩,把吃的借给别人,就会很快被饿死,小晴天还向他介绍了干饭盆的种种危险和神秘。

这第四次延宕为故事新增了人物——小晴天。她对干饭盆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复仇环境的凶险。

延宕5.老猎人被抓。

老猎人去河里打水,偶然看到几个神秘人,他预感不妙赶紧跑,可是跑到小木屋了还是被抓住了。

编导在此下了个“扣子”,引起观众的兴趣:

老猎人遇到什么了?遭到什么灾难?然而编导却放下老猎人不提。这也是一个“悬置”

这个疑团,为下文两眼被挖掉打下伏笔。也使观众心里放不下,积极地想看下去。

延宕6.小晴天仍然跟着陈怀海,叫嚷着要去抬参,突然看到树上有一个布条写着“要命”,被匕首上扎着。

小晴天嗅到是兔子血写的字,陈怀海急忙把布条塞进怀里,劝小晴天赶快回家,小晴天看出他找人心切,警告他不要再往里走,如果遇到难事就敲棍子求助。

在这次延宕中:突然看到树上有一个布条写着“要命”,被匕首上扎着。这一细节强化了险恶氛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陈怀海走入迷宫,不断遇到死人尸体。此时陈怀海精疲力尽

延宕7.飞来匕首,陈怀海走入迷宫,不断遇到死人尸体。此时陈怀海精疲力尽。 陈怀海遇到“坐地炮”。“坐地炮” 告诉由麻子的坟头,陈怀海觉得坟是假的。

这段延宕人们为陈怀海的境遇捏着一把汗,“坐地炮”的身份是个迷。这一切都调动了观众渴求答案的急切心理,愿意继续看下去。

延宕 8.陈怀海掉入陷阱,被“坐地炮”饿了七天。 陈怀海掉到陷阱一事被人看见,老酒馆对此人有恩。此人跑回酒馆告知此事。

这段延宕“坐地炮”身份暴露。陈怀海遇难。观众为陈怀海担忧。 三爷知道陈怀海的境遇便有了心理准备;同时老蘑菇的反叛动作也因此在加强。

延宕9.陈怀海被小晴天救了上来。

陈怀海问坐地炮小晴天的下落,得知已经被坐地炮打伤了。陈怀海询问坐地炮由麻子的下落,坐地炮不说,陈怀海准备从脚底烤坐地炮,让他受尽折磨,只要不到心窝就不会死,坐地炮赶紧说了下落,陈怀海放了他,坐地炮觉得陈怀海很守信用。

这一延宕,陈怀海大难不死,峰回路转。观众的心放下来。

延宕10.陈怀海赶紧找到了小晴天,感谢她一路帮助。陈怀海决定背着她一起走。快到了目的地由麻子住处。

陈怀海让她先走,可是她非要一起去,如果他出事了,她也没办法活,然后用刀威胁他,陈怀海突然感到她可能是别的一伙人,她不让陈怀海多嘴,否则放血。

在这一延宕中“小晴天”对陈怀海以刀相逼,使观众对她又生疑心,增强了兴趣。

由麻子却是一个病入膏肓,风烛残年,奄奄一息,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的不堪一击老朽。

延宕11.(结局)

陈怀海复仇这段内容,(从二十一集到二十五集)毫无疑问是全剧比较精彩的几集。经我们以上分析,编导经过十次的延宕起伏,终于见到了由麻子。

然而由麻子却是一个病入膏肓,风烛残年,奄奄一息,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的不堪一击老朽。

陈怀海到了由麻子的地方,告诉他自己来了,由麻子躺着,声称一直在等着他,陈怀海让由麻子站起来决斗,但是由麻子染上重病,已经不能站和坐了,他让陈怀海上炕搏斗。陈怀海觉得不过隐,由麻子觉得只要陈怀海过隐就可以,他这一百多斤等着他。 “小晴天”讲述了母亲被由麻子奸污的事。“小晴天”的身份真相大白。

三.总结(我的一点看法)

(一)《老酒馆》是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

该剧汇集了许多知名的老戏骨,又有许多实力派的演员加盟。将每一个角色扮演得活灵活现,各具特色。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显示出很有实力。故事中的人物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该剧始终奏响着: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诚信经商,正直为人的主旋律。

本文主要是从该剧故事情节方面,如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的角度对该剧进行了一点探讨。我深感该剧的编导是两位出色的讲故事的人——擅长设置悬念是《老酒馆》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而且基本是个成功的例子,很值得初学写小说和剧本的新人学习和借鉴。这是是我写本文的初衷。

(二)对人物“由麻子”的结局处理的看法

我以为编导对“由麻子”这一人物的结局安排不尽人意。正像陈怀海所说“觉得不过瘾。” 。我以为从观众欣赏的角度也会“不过瘾”,有虎头蛇尾之感:

从二十一集到二十五集,历经五集 ,并经过一再延宕,层层铺垫,层层渲染,从观众的角度必然希望看到一个强悍、凶残、狡诈的土匪形象。历经艰险苦难的陈怀海以坚定的寻仇信念必定会和由麻子有一场恶战,或者应该会有曲折新异的面对面的较量戏,从而使故事进入高潮。以彰显正义、惩恶扬善,来结局。

然而剧情的安排确实是“出乎意料”——此时的“由麻子”已是行将就木之人。面对这样一个人,仔细揣摩全剧,从陈怀海的性格来分析似乎这样的结局又是在“情理之中”:

陈怀海,人如其名“心若怀海”他大度,敞亮。再有,仅这次复仇的过程中,就不止一次地有人劝说他:他拿了你的参,你烧了他的窝。他没有要了你儿子的命也算仁义了。 在结局的那一刹那:“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似乎占了上风。更何况面对这样一个垂危之人呢?——这一切“理由”都是编导事先对“由麻子”的最终以“垂危之躯”、“忏悔之言”这样的结局处理而阐发出来的“理由"。

编导对于“由麻子”人生结局的处理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一种处理方式。(且不说像这样的人能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绝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我以为,其实对于由麻子的结局处理还有许多处理方式。大可不必把他写成生命垂危,行将就木之人。完全可以把他继续写成本性难移,顽劣、凶残、阴险毒辣之人。与此同时反衬出陈怀海的机智、勇敢等品格来,恐怕这样更与陈怀海的“寻仇初衷”以及编导费尽心思十次延宕的用意相符合。

“悬念”有“悬”必有“解”。设置悬念固然重要,应该下功夫,“释念”也不可轻视。观众期待愈强烈,愈持久,“解”得应更为有力。如果观众反复揣摩,强烈期盼来的,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结局,那么观众会有被捉弄,上当的感觉,恐怕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悬念” 的魅力说到底,还是艺术情节本身的魅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5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