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得知余华提名诺贝尔奖后,我默默打开了《活着》再看一遍

得知余华提名诺贝尔奖后,我默默打开了《活着》再看一遍

每年十月的“诺奖季”,是文学爱好者特别关心的一件大事,从近几年诺奖中国作家入围名单看,余华几乎年年陪跑,都快赶上村上春树了。

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早已蜚声海内外。尤其是《活着》,还曾被拍摄成电影,导演是张艺谋,主演是葛优和巩俐。是,你没看错,就是这么牛。

《活着》好看吗?当然。这么一部描写主人公福贵悲惨命运的影片,我竟然看到后半段时发了笑。那是这么个情节:

福贵的哑巴女儿凤霞就要生产了,医院里只有些小护士,大夫都是反动学术权威被关到牛棚去了。福贵的老婆家珍怎么也不放心,叫女婿想办法从牛棚找来一个老大夫坐镇。福贵看老大夫饿得快奄奄一息了,就买了七个包子给他吃。凤霞产后大出血,小护士处理不了,只好指望老大夫,这才发现老大夫竟然把七个包子全吃下去了,吃撑了噎在椅子上。福贵着急忙慌地给他灌水,没想到越灌老大夫越喘不过气,凤霞还是没有救成。

镜头一转,几年后,凤霞的儿子都会满地爬了,家珍和福贵又说起这件事,说“你不知道吗?一个包子吃下去再喝水可以涨成七个包子,那老大夫吃了七个包子,你给他灌水,那肚子里可不就塞下多少个包子了?”

这是个让人发笑的情节,但如果你知道,当福贵和家珍就像聊家常般谈起这件事之前,他们经历了什么,你就会明白他们为何能把这么沉重的话题讲得如此轻描淡写了。

福贵和家珍之前还有个儿子,大名叫有庆,死的时候还是个小学生。一天学校要求小学生回校,因为县长要来视察。有庆跟着大人忙了好几天大炼钢铁正在家睡觉呢。家珍原意想有庆不用去了,福贵怕被人说闲话,就背着有庆去上学。家珍只好匆忙地打包了二十个饺子给有庆带上。没想到县长开着车到学校竟然把一堵墙给撞塌了。砖块落下来正好砸在躲在墙后面睡觉的有庆身上。有庆就这样被当场砸死了,二十个饺子一个也没顾上吃。

儿子的死让福贵和家珍好长时间都走不出来,他们不能原谅县长。这个县长也不是外人,正是当年和福贵一起跑街卖艺后来参加解放军的春生。春生也深为懊悔,他连着几年请求福贵和家珍的原谅而不可得。直到文革中春生被打为走资派,他老婆自杀了,他觉得活着没啥意思了,夜里拿着存折来到福贵家门外,再一次乞求原谅,准备一了百了。这时家珍终于打开门要他进来坐,并说春生还欠着他家一条人命呢,可得好好活着。

这些都是电影里的情节,其实小说里写得更惨。

福贵的儿子是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的,不仅如此,福贵全家除了他自己,都死了。福贵的父亲是在龙二讨要房契时被气死的,福贵的母亲老太太生病死的,福贵的妻子家珍得软骨病去世,福贵的女婿是被水泥板夹死的,甚至福贵的外孙也因为吃豆子给撑死了。最后福贵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与一头老牛为伴,那头牛也叫福贵。

电影让人看得很纠结呀,记得以前看《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时也看得满脑门子汗,觉得太血腥太暴力太悲惨了,心想一个作家是真的经历过如此惨境才写出这样的作品吗?没想到余华在谈他个人成长的文章中,写下了他小时候的经历,也是相当让人掉眼珠子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余华念小学一年级。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他高中毕业,他目睹了一次次的游行,一次次的批斗大会,一次次的造反派之间的武斗,还有层出不穷的街头群架。在贴满了大字报的街道上,见到几个鲜血淋漓的人,迎面走来是他成长中习以为常的事情。

余华的父母都是医生,他和他的哥哥是在医院里长大的。他们两个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里到处乱窜,习惯了来苏尔的气味,习惯了嚎叫的声音和森林的声音,习惯了苍白的脸色和奄奄一息的表情,习惯了沾满血迹的纱布扔在病房里和走廊上。余华和哥哥会去看看正在给病人进行手术的父亲,看到父亲带着透明手套的手在病人肚子上划开的口子伸进去,扒拉着里面的肠子和器官……

余华小说里有那么多死亡和大面积的血腥、暴力,可以看做是他从小“厚积薄发”的结果。据他自己说,小时候甚至还去过死刑的现场。

“子弹从后脑进去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洞眼,从前面出来后,犯人的前额和脸上破碎不堪,前面的洞竟然像我们吃饭用的碗那么大。”当天回去后余华甚至做梦梦见自己被执行了死刑。觉得自己的脑袋被子弹击空了,像是砸了一个洞的鸡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黄都流光了。

电影《活着》诠释了黑色幽默,余华的小说也被人认为会让你提前感知世事无常的绝望,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去看,也许你会看不懂,但现在不懂只是你的世界和书里的世界还没有共通。人终会长大,去直面这个世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4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