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武器架上的玫瑰:马丁·斯科塞斯《纯真年代》艺术特点分析

武器架上的玫瑰:马丁·斯科塞斯《纯真年代》艺术特点分析

在导演界,有这么一种天才,他们不仅特别擅长自己拿手的“类型片”,而且在尝试风格迥异的其他类型电影时,也能拿出惊人之作,马丁·斯科塞斯就是这种天才导演中的一位,他拍摄的《纯真年代》,跟他以往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但这部电影从镜头语言、故事节奏,以及精神内涵等各个角度分析,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马丁·斯科塞斯

斯科塞斯擅长“暴力美学”,他的作品如《出租车司机》《金钱本色》《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等等,仿佛铁拳、棒球棍、狼牙棒和流星锤,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拳拳到肉,总之,就是能激起人原始欲望的野性之作,但是,在堪称“武器架”的斯科塞斯作品序列中,还有一朵柔弱的玫瑰,这就是《纯真年代》。斯科塞斯以“缓慢”的镜头和“柔软”的细节,为我们奉上了前工业化时代最后一抹夕阳的回忆

《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前工业社会的最后纯真

《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改编自美国作家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纽约,忠实呈现了当时美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彼时电话、汽车与飞机要么还没发明,要么还没普及,人类还停留在“前现代”。在那个时代,一切都缓慢而典雅,人们想要交流,必须透过书信;想要去远方,只能长途跋涉;想要获得爱情,必须耐心争取,为了心仪对象的一个回应,可以要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

19世纪中后期的纽约

仅就恋爱来说,根本不会出现当代年轻人以月为单位的“快餐”恋情,那时的人们,将婚姻看得无比重要,必须确认对方确实是自己的“天命之选”,才会欣然送上/戴上戒指,这种对感情的谨慎态度,并非上流社会独有的状态,普通人也是如此,不过,相对普通人,上流社会因为家世和财富,会比一般人更加束手束脚,也更加不自由。

《纯真年代》的故事,就描绘了上流社会在面对爱情时左右为难的抉择困境。在19世纪中后期的纽约,上流社会虽然日薄西山,但仍非常讲究贵族式的礼仪与伦理,他们将名誉当作最重要的东西,由于美国新教徒文化的特殊性,从某些角度来看,美国上流社会对道德的看法比欧洲还要保守。

斯科塞斯在《纯真年代》拍摄现场

《纯真年代》的男主角纽兰,出身纽约大家族,自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为人处世绝不出格,是上流社交圈有口皆碑的体面人士。他与未婚妻梅感情和睦,即将完婚,然而,此时他却爱上了梅的表姐——从欧洲回来的艾伦。艾伦是上流社会的异类,从小就特立独行,虽然远嫁欧洲,但婚姻失败后,毅然逃回纽约,并考虑离婚。在恪守清教徒价值观的美国上流社会中,离婚无疑是倒行逆施的行为,将会遭到舆论的抨击,然而艾伦并不在乎,她只想自己主宰命运。

纽兰与艾伦

也许是性格互补的原因,纽兰与艾伦都感觉到了对方的爱意,但社会的礼法,使他们无法直抒胸臆。纽兰表面上仍旧是道德标杆,但骨子里却十分厌恶周围的环境,为了跟艾伦结合,他宁可放弃一切。艾伦不愿意纽兰为了自己而抛弃一切,背上千夫所指的骂名。

二人由于顾忌外界的看法,不得不压制内心的感受,从而陷入了痛苦的煎熬中。在《纯真年代》中,斯科塞斯通过建构细节,浑然天成地还原了那种堪称窒息的生活氛围,并通过拿捏两处细节,实现了整部电影的艺术升华。

两处细节的拿捏

《纯真年代》的成功,全在于马丁·斯科塞斯对细节的“厘米级”操作,尤其是通过景深与近景的镜头切换,用缓慢移动的画面,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本来的速度,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历史。这种镜头的运用还有一个好处,观众可以跟随人物的视角,缓缓观察到导演刻意表现的人物的动作特写,不仅对上流社会的优雅气息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对主角面临的压抑气氛有了深刻的体悟。

马丁·斯科塞斯

斯科塞斯娴熟的导演技术,让他可以将复杂的情节删繁就简:纽兰跟艾伦这一对儿真正相爱的璧人,因为环境的阻挠而无法结合,他们的痛苦本来是全片的中心,也是整部电影的“剧眼”。如何表现他们的彷徨和迷茫,是考验导演能力的重头戏,斯科塞斯通过两个细节,举重若轻地打造了这部电影的“剧眼”

第一个细节:等待回眸

第一个细节,堪称这部节奏缓慢电影的唯一高潮。纽兰无法压制内心的真实想法,决意跟艾伦表白,当他找到艾伦时,后者站在河边,背对着自己。纽兰有了迟疑。一边是早已定下婚约,且没有任何过错的梅,一边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爱人艾伦,他突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于是决定听天由命,他心中暗想,只要艾伦回头,他就要跟艾伦远走高飞。但艾伦最终也没有回眸,纽兰无奈放弃,只得回去跟梅成婚。

斯科塞斯在《纯真年代》拍摄现场

这个场景平淡而暗藏玄机,两个人站在河边,一前一后,没说一句话,却胜似千言万语。由于纽兰的迟疑,让艾伦感受到他其实还没有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艾伦自然也不会真正的回应他的爱。

结婚后,纽兰十分后悔,他又找到艾伦,表达了二人私奔的想法。艾伦表示,那天她知道纽兰就在自己背后,她是故意不回头的。话已至此,二人陷入了僵局,后来艾伦为了让纽兰死心,开始冷淡地对待他。最终,纽兰决定放弃爱情,不再追求自己的幸福,如同被驯服了的家畜,任劳任怨地去扮演他天生的身份——好丈夫与家族领导人。

斯科塞斯在《纯真年代》拍摄现场

第二个细节:反光的窗户

在“等待回眸”事件结束后几十年,纽兰的生活早已固化,妻子梅过世后,儿子邀请纽兰前往巴黎。在儿子的再三请求之下,纽兰选择了妥协,到巴黎后他才发现,儿子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希望纽兰跟住在巴黎的艾伦能再续前缘。原来,梅在死前告诉了儿子这段三角虐恋,梅坦诚表示自己拖累了纽兰大半辈子,希望自己死后,丈夫能得偿所愿。

斯科塞斯在《纯真年代》拍摄现场

就在艾伦家楼下,面对久别重逢,纽兰却心事重重,迈不开腿。儿子问他怎么了,纽兰只是顾左右而言他。过了相约的时间,儿子为了给父亲圆谎,表示要告诉艾伦,因为纽兰是老古董,不愿意乘电梯,所以迟到了。纽兰怔了一下,感叹道:“就说我是个老古董吧。”

此时,斯科塞斯设计了一个情节,纽兰看到窗户的反光,想起了河边“等待回眸”的往事,在纽兰的想象中,艾伦回头了,那是他期待了一生却没有发生的命运。这个时候,纽兰大彻大悟,他知道自己当年不够坚决,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只想等着艾伦回眸,而自己却畏首畏尾,以致失去了艾伦,此时相见,除了圆懦夫一个梦之外,没有任何意义,面对艾伦,他只有愧疚,相见不如怀念,于是纽兰转身离开了。

斯科塞斯在《纯真年代》拍摄现场

《纯真年代》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第一个细节“等待回眸”,以及第二个细节“反光的窗户”,斯科塞斯都用最简略的手法带过,然而,手法简单,传达的人物情愫却不简单,通过几个眼神、神态和肢体语言的展现,配合缓慢而有节奏的镜头,斯科塞斯将一种残缺的美感婉转地表达了出来。一般来说,斯科塞斯擅长用节奏明快,影像冲击力强的蒙太奇手法,来表达世界残酷而荒谬的本质,但在《纯真年代》中,他放弃了“手熟”的技法,回归到电影本身的精神中去,让一个已成为历史的“纽约上流社会”的美好年代,在缓慢、恬静、压抑的镜头中重生。

纽兰与艾伦

仅就这部电影来说,很难找到比斯科塞斯更好的诠释方式,实事求是地说,这种表达前现代社会含蓄情愫的电影,本就应该从细节入手,毕竟那个时代的人受限于当时的价值观,无法正大光明或者直抒胸臆地示爱,只能通过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来表达爱意,如果导演的手法介入太深,反而会喧宾夺主,冲淡电影应有的内涵,所以,斯科塞斯选择用细节驱动故事,是一种极度明智的做法。

斯科塞斯与《纯真年代》演员合照

马丁·斯科塞斯出身纽约,他对这座城市感情很深,作品绝大部分也都与纽约有关,他本来是“帮派”电影的巨擘,在《纯真年代》之前,早以通过《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等影片获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认可。斯科塞斯是“暴力美学”的拥趸,他喜欢用快速运镜与蒙太奇的剪接,营造一种“火星碰地球”的气势,通过特殊的镜头语言,表达残酷暴力的异样美学。所以斯科塞斯的作品,整体看起来就像一座摆满各式致命武器的武器架,《纯真年代》的出现,为这个“至刚”的武器架带来了一丝柔情的意蕴,化解了武器架散发的戾气

马丁·斯科塞斯

对斯科塞斯本人来说,如果始终留在“舒适区”,拍摄那些快节奏的“暴力片”,那么他就无法超越自己,正是由于勇敢走出藩篱,挑战不一样的风格,不仅拍出了一部超越性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丰富了个人影片宝库,可谓一举两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1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