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寄生虫》:把穷人和富人的一切,都扒下来让你看个清楚

《寄生虫》:把穷人和富人的一切,都扒下来让你看个清楚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与您一起成长!

作者:会喷字的章鱼 编辑:江夏

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寄生虫》,在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拿下了2019年的"金棕榈奖"---电影届至高荣誉。

能与之比肩的电影有张国荣出演的《霸王别姬》、昆丁的《低俗小说》、阿布戴·柯西胥的《阿黛尔的生活》......这些同样获得了金棕榈奖的电影。

以下是历届的金棕榈影单,你能叫上名的能有几个?我虽然看过很多电影,涉猎的影片类型也不算少,但面对着这份高逼格的金棕榈影单也还是一脸问号。

这感觉,就像是面对着一桌子国宴,就是提不起胃口,你说奇怪不奇怪?不是它不好,是我的胃太俗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只能拿出零星几个电影来举例的原因。能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固然好,思想高觉悟高,但也造成了这样的电影起点太高,买账的人少。

所以作为一部人人都喊着要看的金棕榈电影,《寄生虫》到底有什么致命的吸引力?我想和你来一探究竟。

(1)

了解一个电影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分析它的海报。

海报上分为两类人,首先一类是光脚的(穷人),一类是穿鞋的(有钱人),这就一定逃不开贫富差距这个主题;其次他们眼睛都被黑线蒙住了;除此之外海报左下角还露出一双不知名的腿,这些缜密的细节奠定了影片怪诞、黑色幽默的基调,已经成功勾起了观者一半的好奇心。

会让人不自觉地好奇,这些阶级地位不同的人,在这样一个看似寻常的空间,会碰撞出怎样的故事?

打开豆瓣,8.7的评分,这分数在豆瓣上来说已经很高了,豆友给他评价是,好于97%的喜剧片,好于94%的剧情片,双高评分说明什么呢?

相比较于一般的喜剧来说,它是有深度有内含。而对于一般的剧情片来说,它同时又有很好的观看性。

对于一个避免不了跪舔观众的商业片,奉俊昊是相当聪明的,一面用紧迫的节奏、出其不意的剧情、频出的金句、丰富的配乐、优质的画面,瘙痒着观者的感官,让观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面偷偷给观者灌输着,他自己对于人性沉重、深刻的探讨。实在是厉害。

精简点说,就是《寄生虫》成功地做到了雅俗共赏,自然吸粉无数。

(2)

这是当年《燃烧》望尘莫及的,电影《燃烧》根据村上春树小说改编,围绕人性二字展开,讲述了一个有怪癖的富人(本),经常开着保时捷去乡下找那些被人废弃的塑料帐篷。

每当他看着它们燃烧殆尽心里会产生说不出的满足感,仿佛这样一来,他就掌握了事物的生死之权,能决定他们的去留。而像塑料棚一样在他手里消失掉的,还有无数个花样年华的少女,令人不禁毛骨悚然,想去探知他的世界是什么样?那个世界是如何扭曲了他的价值观?

对于有钱人(本)来说,那是一座无对错之分只有穷富之别的城。他消遣一切,甚至是别人的生命,来取悦自己。

《燃烧》一度也有望摘取金棕榈奖,不知是不是因为内容过于晦涩,才错失良机。

《寄生虫》也对富人和穷人这两个群体进行了探讨,揭示出的也是赤裸裸的人性,但在《寄生虫》中穷富对比显得更加直接、戏剧化,且赤裸裸的直逼人心,让观众看起来带劲,理解起来更是毫不费力。

故事的大致走向清晰,我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

基宇(崔宇植 饰)跟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家生活在韩国的半地下室里,他们靠着叠披萨盒生活。半地下室的阳光像稀薄的氧气,供给着他们生命,却又少得可怜,不足以让人大口大口酣畅淋漓地呼吸。

为了搜到信号,基宇和妹妹不惜蹲在污水横流的马桶上,找能蹭用的免费WiFi,街道上喷洒杀虫剂时他们非但不关窗户,还戏称是给自己的房子消毒杀虫。

这样的穷苦日子过得不舒服,但是在没被人明确的划分到下等人(社畜)的行列中时,生活给与的羞耻还不算是致命的。

(3)

一日基宇的朋友上门拜访,要基宇暂时接替他家教的工作,他告诉基宇,这家人太太是一个头脑简单出手又阔绰的女人。

这是一栋独立的、宽敞明亮的大平层,住宅主人是朴社长(李善均 饰)。迈进自动开启的大门,充满设计感的房屋、眼前落地的大玻璃窗、院子里修葺平整的草坪映入眼帘,处处都彰显着这家人富足体面的生活。

基宇顺利接替了朋友的工作,不久后基宇的爸爸妈妈还有妹妹,都一股脑的闯入富人家里并各占据一职,基宇爸爸妈妈分别顶替了原来司机、保姆的职位,妹妹也当了老师,教富人家的小儿子画画,一家人像寄生虫一般的享用着富人家里的资源。

可是好景不长,秘密总有被发现的一天,基宇一家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终于认清了穷人和富人之间那条明确的分界线,虽无人指出却无处不在

(4)

味道,在电影《寄生虫》是一条重要的导火索......

先是富人家的小儿子,闻到基宇的爸爸身上有味道,转头就告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同时还说他的老师就是基宇的妹妹身上也有这种味道。

小孩子是不会顾及太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这味道是掩盖不掉的,那是基宇一家人生活的地方,是来自地下室里那股潮湿阴暗的味道。它像毒气一般钻入身体,浸在他们的皮肤上,贮藏在每一口呼吸中。

其次是朴社长夫妇躺在沙发上亲热时,偶然间闻到沙发下面冒出一股熟悉的味道,他回忆起那是他司机(基宇爸爸)身上的味道,他形容那是一种坐地铁的人才有的味道。基宇爸爸藏在沙发下听得面红耳赤,恨不得钻到地下把自己埋了。

台阶,这个被无数导演用过的道具,也成了影片中彰显贫富的标志之一。

穷富对比强烈的一处是,基宇一家落魄的逃跑回家,镜头里出现了一条不断延伸向下的台阶,导演用这种隐喻的手法指明了他们所处的社会等级。

自古都有圣人居高位的说法,朴社长家的住宅处处能看见上行的台阶,而处在低位的基宇一家,则像是被污水冲走的垃圾,住在下大雨就会被污水淹没的半地下室,没有丝毫社会地位。

如果说在分界线之内,身份差距悬殊的穷人和富人,还能勉强共生,那么一旦跨出界线,赤裸的贫穷暴露在外,任何一个质疑的动作、一个瞧不起的眼神就足以将一个人尊严与希望泯灭。

像社畜一样被社会分类,是无声却致命的。

(5)

结尾的点睛之笔,是在一场慌乱的派对上,朴社长的儿子倒在血泊之中,救子心切的他巴拉开基宇妹妹的尸体,好像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石头,希望拿到压在尸体下的车钥匙,然后开车送儿子去医院,然而在低头翻找车钥匙的紧要关头,朴社长无意间再次闻到了基宇爸爸身上的味道,竟然嫌弃的用两根手指紧紧捏住了鼻子。

就是这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戳痛了基宇爸爸作为下等人最痛楚最敏感的神经,不仅如此,他也亲眼见证了朴社长对于他刚刚死去的女儿的漠然,一时间血涌心头,血液涌入四肢,基宇爸爸毫不迟疑的捡起地上的菜刀,直刺入朴社长的心脏。

一切快如闪电,一切戛然而止了。

这场由巨大的贫富差异引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最终以两败俱伤收尾。

导演最后的设计也引人深思,杀人后的基宇爸爸逃入了朴社长家的地下室,基宇则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足够有钱,买下这栋豪宅,让他爸爸能够光明正大地走出来。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正应了电影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钱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

它是获得社会地位与认可的筹码,是没写在法典里的铁律,是通往上层世界的阶梯,只有它,能抚平过往日子里,每一个穷困潦倒的噩梦。

电影中一再强调的贫富差距,也是它与我们产生共鸣的原因,它普遍存在在我们周围,每个人都想阶级跃迁,获得社会更高的认可。

对于这部电影中富人形象的过于愚化,没必要过多讨论,毕竟电影也是戏剧化的表达,有夸张的成分。

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呢?毕竟电影不是救世良药,而是一片阿司匹林,不能指望看一个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它影本身是艺术的语言,是发散型让人自己去思考的

它希望我们认清生活的真相后继续热爱生活。

所以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在心中搭建一架上升的阶梯,并牢记它的根在社会的底层盘恒,它的顶端在无限广袤的空中伸展,我们要用尽一生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得那最清新的空气、最璀璨的阳光、最精彩的人生。

向上,向上,向着光明与希望野蛮生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0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