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烧脑电影《调音师》细节探究之三:苏菲真的一直被蒙在鼓里吗?

烧脑电影《调音师》细节探究之三:苏菲真的一直被蒙在鼓里吗?

​女主角苏菲真的一直被蒙在鼓里吗?——论从苏菲的视角看到的事实。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这部印度电影《调音师》的剧情大致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钢琴师阿卡什,假装盲人来获取创作歌曲的灵感,并且他的愿望是挣够20万卢比去伦敦。但是后来因为巧遇捉奸现场并目睹了西米和情夫曼诺拉杀死富豪丈夫普拉默,而命运完全发生危机和改变。

这个系列我一共写了两篇了:

  • 细节探究之一:疑似男主的精心设计的偶遇;
  • 细节探究之二:阿卡什到底有没有爱过苏菲;

以上两篇,可以看下我之前发的文章哦。

今天探究的观点是:女主角苏菲真的一直被蒙在鼓里吗?这个观点的论证其实是在陈述从苏菲的视角来看整个故事的发展和前因后果。我们顺着时间线来看,在苏菲看来,偶遇的那天,与以往的任何一天都没有任何不同,一样的骑着车,一样的小摩擦,一样的没有太在意周遭。只是那天撞到了一个盲人,真糟糕,她心怀歉意的想处理好这个事情。

(苏菲撞到行人了)

撞到人后,苏菲很内疚,想补偿或想稳妥地处理好这个事情;于是请这个行人——阿卡什,去喝咖啡。在聊天的过程中,知道了这个有志青年居然是个钢琴师,真是太巧了,餐厅里恰好缺一个钢琴师。试了之后,果然大家都很满意。两个人的故事就此开始。

(阿卡什如愿以偿在餐厅工作)

世界上最巧合和最不巧合的就是缘分了,相信苏菲当时也是这么想吧。她开始了送阿卡什回家,接阿卡什来餐厅演奏的经历,这个经历是十分美好的,因为不仅得到了一个钢琴师,而且还把他变成了男朋友。当然,像所有的热恋一样,盲目、冲动,对事实避而不见,对现实选择性的失明。当鸟屎巧不巧的落在了阿卡什的墨镜上,苏菲给他清理墨镜时发现眼睛没有什么异样,苏菲的选择是——没有怀疑;当发现阿卡什在对着餐厅壁画凝视的时候,苏菲的选择是——没有怀疑。

(苏菲发现阿卡什在看壁画)

看上去更荒唐的是,两个人成为了情侣关系后,白天在一起,晚上在一起,苏菲还是没有发现阿卡什是盲人。是阿卡什演技实在太好,还是苏菲陷入热恋眼睛太瞎呢?这样亲密的关系维持着,像一个落入俗套的结论,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直到有一天,苏菲发现阿卡什演奏完不辞而别,这算怎么回事呢?

(阿卡什独自离开了)

苏菲首先想到的是自责和反思吧,作为一个付出真心的人,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苏菲反省自己不是轻浮,不是随便,是因为爱他。

(苏菲一边反省一边伤心)

但苏菲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转天就买了两个椰子到阿卡什家里,来见自己的男朋友。并且,当碰到楼下的孩子的时候,还是一脸的幸福,完全没有什么心理阴影,直到孩子给她看所谓的“爆炸新闻”。

(孩子要给她看爆炸新闻)

苏菲看过视频后,神情演绎的确实是变了,但这种变更多的是责备男友的不诚实吧(这点事猜测)。经过久久的敲门,她无比惊讶地看到开门的是衣冠不整的女人西米,她进去后近乎绝望地推喊着“死猪”一样睡着的男友,得不到任何回应。苏菲无比伤心的和西米对话,说着阿卡什假装盲人的实情,伤心、自嘲、愤怒……

(苏菲近乎崩溃)

注意,这里有一个细节,这个电影埋了很多暗线。其中不同惊喜的暗线就有好几条,这些想制造惊喜的人,都没有得到好结果。这里的苏菲,其实,来阿卡什家里,也是带着一个惊喜来的,所以才像普拉默一样,惊喜不成悲剧发生时,绝望无以复加。先把图贴上,以后撰文论述。

(苏菲的陈述)

再后来,接到了阿卡什的电话,就像一个俗套的过程,苏菲终于直面的现实,她告诉他知道他不是盲人,心冷了却并不是因为他是盲人,什么都不用再讲了 ,再见就好。

(苏菲没有给阿卡什解释的机会)

故事线截止到目前,在苏菲的视角里经历了:

  1. 偶遇——收获了钢琴师;
  2. 约会——把钢琴师变成了男朋友;
  3. 有点生气——为啥不理会我了;
  4. 崩溃——不是真盲人就算了,居然各种外遇!再见!

苏菲的故事线也真的截止于此,再后来,再相遇,是在某年某月的欧洲某著名不知名的城市里的街头了。当她发现阿卡什的消息时,仍然急匆匆的快步进去,也许这个男人从未从心里离开过吧。她和阿卡什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跑到这里骗人来了”,说明她的故事线截止后确实没有发生其他相关故事线。

(苏菲心里是什么样的呢)

然后,这位故事大师,哦,不,是钢琴师,开始了漫长的讲述。苏菲认真地听着。带着牵挂的心听到最后,还是禁不住发问为什么不去找她?

(苏菲难以理解的问)

按说,故事就此结束就可以了。如果这个时候结束,从苏菲的视角来看,无非是有些许的遗憾、难以置信、惋惜,和始终不能放下一个人而已。

然而,故事又接着出现了一幕,这一幕和这一幕发生后的下一幕阿卡什用兔头杖打跑地上的易拉罐一样高深。那就是当阿卡什拿到手杖,他们要各自走了,阿卡什说明天他有个演唱会,问苏菲来不来,苏菲的一个连贯的表情。

(这个是一个重要的表情)

这个表情非常的重要,它说明了苏菲整个影片之后,最后的心态。这个表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翻译成文字,就是三分“失望”+七分“呵呵”。她失望是因为谈这么长话,阿卡什自始至终没有关心她为什么来到欧洲了啊,这两年过得怎么样啊,是不是和他一样艰难呢。呵呵,是因为彻底明白了阿卡什只是为了他自己。

这个表情之后,她迅速地恢复了正常,然后很可能的是找了个借口。两个人的故事线终于要结束了,整场戏,截止到这里,阐述了爱情不过是阿卡什实现目标的工具,苏菲只是个熟人

可是,电影还是没有完,接着又演了,苏菲表达自己的观点,阿卡什应该夺取西米的眼角膜。天呢,导演为什么还要加这么一段,是狗尾续貂?还是画蛇添足?更或者只是为了说明苏菲是相信阿卡什讲的故事的。不,是故事开始轮回了,装作相信,是苏菲的墨镜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9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