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本想成为优秀演员?成功却又毁誉参半的于正,为何选择编剧行业

本想成为优秀演员?成功却又毁誉参半的于正,为何选择编剧行业

于正最近又一次上热搜了!相信大家对于正的印象是从《美人心计》开始,到后来的《宫》、《陆贞传奇》以及《延禧攻略》。无论作品的口碑如何,于正都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尤其是2013版本的《新笑傲江湖》这点体现得最为明显。

作为制片人,毫无疑问他是非常考究的,所制作的电视剧画面都是相当精美和鲜艳,具有浓浓的“于正式”美学风格,但此次上热搜并非是关于于正的作品,而是他本人参与了一次访谈节目。

快乐至上是于正的准则,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时常口无遮拦,这样直来直往的性格,自然是相当容易招黑,对此他也深知,也曾表示自己的是一个“招黑体质”。

作为一个制片人,在一个灰调的影视时代里,他为影视剧市场带来了色彩的冲击,《美人心计》、《宫》等剧利用暖色调之间的碰撞,给所有审美疲劳的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冲击,“于妈色”也引领了行业的广泛使用。可在编剧这方面上,于正却被称为“于抄抄”。

早前天涯论坛上有一个金乌鸦奖,在2011年被评为“鸦王”就是于正,颁奖词更是出现“用生命在抄袭的编剧。”此后便出现了琼瑶状告于正,《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于正完败。“于抄抄”彻底扣在了于正的头上。抄袭明明是一个创作者最为不齿的事情,可于正却却偏偏栽在这种事件上,这不免令人好奇于正的对于编剧是否真的具有热爱呢?

早前的于正工作的住所很固定,一住就是9年,但与大多数人住所不同,于正是住在一间宾馆的小单间。在那里他写过很多剧本,受到过无数赞誉也经历过满天满地的辱骂。于正住宾馆的原因,也并非是因为写作不赚钱,而是因为他不敢享受,怕安逸无法给他带来写作灵感,即使衣食无忧,却在吃穿用度上按照最低标准过活。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注意力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集中了,即使连窗外经过的车子都能令他心猿意马,想着不能安逸的他,却选择了住上一件更大更安静的房子。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样,于正身上交织着各种矛盾。渴望成功的心理他也有,可他又害怕成功。自大地认为只有自己的剧本才是最好的,自卑令他对别人的不认可深怀不安,看似很和气,却又喜欢在网上与别人针锋相对。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一切,让于正成为了外界眼里的那个充满争议的“于妈”。

跨过40岁的门槛,本应成家立业的年龄,而于正却一直觉得自己活在18岁,而回顾起真正的18岁年华,于正也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父亲健壮威猛,喜爱男人一切热爱的运动,足球、摩托缺一不可,反观于正,斯文瘦小。与父亲相比显得格外的“文艺”,独来独往以及沉默,让他逐渐的不合群,被欺负是日常,一个人的时光久了,文字便成为了他最好的朋友。

要强的他,因为数学老师的一句话,咬着牙考到了数学年级第一,可父亲非但没有表扬他还是直言其心胸狭隘,也正是这样,少年于正永远无法满足父亲的期待,只能将所有无人可诉的一切,诉诸写作。

在文字中的他是无所畏惧的,像所有读者一样,他也曾想过成为男主角。咬着牙考到了上海戏剧学院,却发现这条路是堵死的,演《雷雨》他觉得自己应该是周萍,可他却成了鲁贵。汇报演出因为过度紧张,提前跳出,引得哄堂大笑。在强光照射的舞台,手永远不自觉地在抖。

编剧是他的第二选择,成为了《新龙门客栈》导演李惠民手底下的学徒,那一年没有工资,全在学习怎么写剧本。日常花销都是靠之前的积蓄苦苦支撑,起初作品可没有署名权,即使后来有了,也大多出现在片尾。在此期间,他写过一部40集的《荆轲传奇》,李慧敏的妻子说过,完成后给红包,这无疑对于正来说是个惊喜,但红包里的数字令他大感意外,少得可怜。要知道当时20集的剧本时80000块钱,现实在积蓄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一步一步逼近,于是他决定离开。

在编剧生涯最为黑暗的时期,于正的父亲因食道癌,离开了他,那三个月的时间,让于正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也成为他跨不去的一道坎。即使写过无数作品,但父亲只看过那一部由佘诗曼和陈浩民主演的《带我走带我飞》,他与父亲最后的一次见面,父亲举着胳膊对着他说“加油”。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热度上,还是在作品上。于正早已成功,他自己也深知无法成为曹禺、老舍一样伟大的剧作家。但一个编故事的人,一个在古代被称为说书的人,对着自己的人生也有一个正面定义“只要在过程中给观众留下印象就好。”从小到大的一切经历,让他与文字紧紧相连,同时也证明了于正对于编剧的热爱,这也就是为什么深陷抄袭,却依旧能够活跃与各大平台上,于正的经历绝对不是鼓励创作者抄袭,而是能够以他作为参照,去了解自己究竟是热爱还是谋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9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