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两夺奥斯卡影后相差29年,只因为她在这部电影里刷新影史表演难度

两夺奥斯卡影后相差29年,只因为她在这部电影里刷新影史表演难度

70岁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获赞“演技足以撑起一个世界”,片场之外的她却低调得像个素人,从影40多年从没有过绯闻。梅姨的光芒,一直只在大银幕上绽放。

梅姨曾经拿过21项奥斯卡提名,其中有17项女主提名,4项女配提名,但她只加冕了两次奥斯卡影后,赢得了一次最佳女配,得奖率委实有点低。

梅姨的第一个奥斯卡后冠,是她在1983年凭借《苏菲的抉择》获得的,当时她34岁。

梅姨第二次获得奥斯卡影后,已经是2012年,她在《铁娘子:坚固柔情》里成功扮演了撒切尔夫人,当时她63岁。70后、80后、90后影迷都喜欢叫她“梅姨”,00后都可以叫她奶奶了。

两夺后冠相差29年,其间梅姨凭借《走出非洲》《廊桥遗梦》等经典电影获得过11个奥斯卡影后提名,但都没能得奖,实在令人遗憾。但仔细一想就会明白,这只是因为梅姨在《苏菲的抉择》里实在演得太好,在之后的将近30年里都难以超越自己的角色和表演。

梅姨在《苏菲的抉择》中的表演,被好莱坞誉为“影史表演难度系数第二”。今天,影小妹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梅姨给出殿堂级表演的《苏菲的抉择》。

从当下的观影习惯回看这部1982年上映的电影,会觉得它的前半段发展有些缓慢,但是顺着剧情铺垫和悬疑设置看进去,就会渐渐将自己代入斯汀戈的视角,走进苏菲的世界。

菜鸟小说家斯汀戈从美国南部来到纽约,在布鲁克林寻到住处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发生激烈冲突的苏菲和内森。梅姨在电影里的第一次亮相是非常狼狈的,苏菲穿着丝质睡衣哭倒在楼梯上,内森用最恶毒的言语咒骂她,顺便把出来看热闹的斯汀戈也骂了个狗血淋头。

再次露面的苏菲,全无之前崩溃落魄的模样,巧笑倩兮着为新邻居斯汀戈送来晚餐。

可能有人觉得梅姨鼻子太尖,脸部轮廓也偏硬朗,算不得绝色美人,但是影小妹在《苏菲的抉择》里get到了梅姨的巅峰颜值,正是从这个笑容开始的。

与苏菲的灿烂笑容一起被记住的,还有她手臂上残留的编号。

内森收起了前夜的渣男嘴脸,开始以挚友的姿态欢迎斯汀戈。我们也跟随斯汀戈认识了苏菲和内森——苏菲是一位波兰教授的女儿,父亲因为反对纳粹被害,苏菲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有过一段不愿言说的经历;内森是个生物学家,救起了在图书馆晕倒的苏菲,两人因此相恋。

梅姨演的苏菲,在片中会说英语、波兰语和德语,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在语言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刚和内森相识的时候,苏菲的英语说得半生不熟;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苏菲的英语流利多了,但依旧带有浓重的波兰语口音,特别是r的发音令人印象深刻。

相识之后,内森为苏菲朗读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句,就像是他们命运的谶语:

“让这张床宽宽敞敞,

让这张床充满敬畏,

在床上,等待最后的裁判,完美而公正。

让床上的垫子平坦,

让床上的枕头浑圆,

不要让日出的黄色噪音,打扰此地。”

剧情铺垫了将近一个小时,苏菲终于开始了她对斯汀戈的第一次讲述。在这次讲述里,苏菲的眼睛时常向下看,而且左右转动。对微表情有所了解的小伙伴会知道,这说明讲话的人正在寻找借口、逃避现实,也就是说,苏菲这一次说的并不都是实话。

苏菲说,她的父亲和丈夫在送到劳动营第二天就被枪决;苏菲还说,她为了给患上肺痨的母亲补充营养,去黑市买火腿藏进裙子里装孕妇,被抓之后送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当你从梅姨为苏菲设计的微表情里发现她的故事半真半假,也当然会发现内森的不对劲,他是嗨过头的表演型人格,反复无常,白天还在炫耀自己要得诺贝尔奖,晚上就翻脸怀疑苏菲出轨。

很快,斯汀戈就从苏菲的波兰老乡那里得知,苏菲的父亲是纳粹的拥护者,但依旧被杀。心里盛不住事的斯汀戈去质问苏菲,紧张的苏菲不时用手摩挲眼角。

被戳穿之后,苏菲先是笑了,然后哭了,她不敢说出父亲的立场,因为“害怕被离弃”。

在苏菲对斯汀戈的第二次讲述中,出现了灰黄色调属于过去的画面,不再只是她的独白,这也说明这次的讲述是真实的。

苏菲痛苦的根源之一,在于她父亲的立场。苏菲是父亲的秘书,为他打演讲稿的时候,发现父亲对于波兰犹太人的态度是“灭绝”,这个词对她的震撼实在太大,于是她来到犹太人社区,望着那里的男女老幼来来往往,心里生起了对父亲的恨。

苏菲爱上了一个叫约瑟夫的男人,他和姐姐都是反抗派。在约瑟夫被杀后不久,苏菲和两个孩子被捕。

说起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儿女的下落,苏菲再次眼神下飘、左右转动,她说女儿被杀,儿子关进了儿童集中营,但敏锐的小伙伴会察觉到,她隐瞒了一些什么。

战后重获爱情的苏菲娇若玫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苏菲却形同枯槁。两个苏菲看起来体重可能相差有20斤,即使排除掉造型化妆的功劳,梅姨为了角色瘦身也是够拼的。

因为长得像德国人,又会说德语,苏菲成为司令的秘书。她的鞋子里藏着父亲发布反犹言论的报纸,她以为这会是救命稻草。她恨父亲和他的立场,却又想靠这个去救儿子的命。

听说传染病肆虐、儿童营的孩子大批死亡,苏菲恳求司令救她的儿子,为此不惜出卖自己。因为虚弱和害怕,她的头在轻轻地颤抖,就像一片脆弱的树叶。她彻夜期盼,期盼天亮之后可以见到儿子,可司令没有兑现放走她儿子的承诺,苏菲再也没有见过儿子。

苏菲的第二次讲述结束,斯汀戈从内森哥哥那里得知内森其实是个疯子。

内森向苏菲求婚,苏菲的眼中闪烁着惊喜和不安的光芒。

好景依旧不长,内森又发了疯,威胁要杀死苏菲和斯汀戈。斯汀戈带着苏菲逃走,向她求婚,盼着和她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苏菲才在第三次讲述中道出了她从没对人说过的那件事。

原来,当苏菲和一双儿女被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德国军官要求她从两个孩子中选择一个送去毒气室,如果不选,就把两个孩子一起送去,情急之下苏菲喊出“把女儿带去”……从这个被迫做出的决定开始,苏菲的人生彻底陷入了万劫不复。

当苏菲第一次把这件事说出来,她看起来就像苍老了20岁。而这个被载入影史经典的“抉择”,也只拍摄了一遍,因为梅姨没有勇气再去演第二遍了。

这个抉择是不是有点眼熟?在2010年冯小刚导演的国产片《唐山大地震》里,徐帆扮演的母亲面对一儿一女被埋在废墟里,哭着喊出了“救弟弟”,当时就曾引发关于“抄袭《苏菲的抉择》”的争议。即使不是抄袭,这也很明显是向《苏菲的抉择》致敬。

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苏菲,之后的几年活在自我否定中,如同行尸走肉——

父亲的立场令她觉得羞耻愤怒,至亲如此,苏菲认为自己也不是无辜的。

情人和姐姐的死去令她觉得敬佩,苏菲认为懦弱的自己是可耻的。

被迫从儿女中做出生死抉择,明明是那个德国军官的罪恶,苏菲却认为自己也是有罪的,哪个母亲处在她的位置,都会认为自己放弃一个孩子的做法是不可饶恕的。

当人们追问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遭遇,苏菲总是本能地用撒谎来保护自己,她害怕说出真相就会被离弃,因为她早就离弃了自己,背负起那些原本不该由她背负的罪过。

对于生无可恋的苏菲来说,她可以接受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疯子内森,却无法接受一个想和她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男人,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再也不可能有什么“现世安稳”。

梅姨将苏菲的自责和自我麻醉展现得恰到好处,当你看到她的眼睛,能看到她的痛苦、她的挣扎、她的逃避。这就是伟大的演员,她的眼睛不会撒谎,不光能让你看到她生命的深度,还能让你感觉到或许连她自己都感觉不到的内心矛盾。

而梅姨的表演又很准确地把握了“表现”与“克制”的平衡,大家总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她的感受、她的犹疑,又会很好奇角色下一步会怎么做。

最终,苏菲选择和内森一起相拥自杀,彻底结束这悲剧的一生。

就像艾米莉·狄金森诗中所写的那样:

“ 让这张床宽宽敞敞,

让这张床充满敬畏,

在床上,等待最后的裁判,完美而公正。

让床上的垫子平坦,

让床上的枕头浑圆,

不要让日出的黄色噪音,打扰此地。”

对于苏菲来说,每一天都是审判日,而她终于得到了解脱。

梅姨塑造了外表美丽、心如废墟的苏菲,也用苏菲这个角色告诉我们,战争会对一个人造成怎样的伤害,会让她失去所有最亲爱的人,也会让她失去信仰、失去活下去的力量。如果她始终怀有良知,就更会活在沉重的心灵枷锁之下,至死得脱。

或许《苏菲的抉择》并不是最出色的反战电影,但苏菲却是大银幕上最令人难忘的战争受害者之一,而这个角色带来的关于战争、人性、希望、绝望的反思,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由“独家影视”作者“云影”原创,未经作者授权同意,任何其他平台号不得转载本文,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各位订阅“独家影视”,感谢大家支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7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