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后来的我们》:瑜不掩瑕,再大的亮点也无法掩盖其烂俗本质

《后来的我们》:瑜不掩瑕,再大的亮点也无法掩盖其烂俗本质

《后来的我们》:瑜不掩瑕,再大的亮点也无法掩盖其烂俗本质

在看到《后来的我们》获得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后,许多观众都感到非常诧异,毕竟其他同样获得此项提名的电影分量一个比一个沉:《地久天长》、《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古田军号》,哪个不是赞誉无数?

能在这么多优秀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部电影应该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吧。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打开了电影。

可惜事实证明,它的确很糟。虽然有一定可取之处,可是这些优点并不足以掩盖其烂俗的本质,很抱歉地说,刘若英的导演处女作,并不合格。

先说说电影里的亮点

  • 第一个亮点是田壮壮对林父这个角色的演绎。

一件发黄的围裙、一顶黑色毛线帽、一对袖套,有些佝偻的身形,一边念着“一会儿就吃年夜饭了”,一边为孩子添上一勺汤,一个不善表达面冷心热的农村父亲形象就这么立住了。

田壮壮并非专业演员,但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他给许多科班出身的演员身体力行地上了一课。在电影开机前很久,他就去了东北农村体验生活,将自己置身于那种环境当中,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使他的表演自然又生动。

影片末尾,林父的那封信更是提供了全片最大的泪点,“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句台词也只有他说出来违和感才没那么重,再配上隆冬时节他在屋子里烤火的孤独身影,即使没看过全片但看这个片段也会让人鼻酸。

  • 二是关于色彩的切换。

电影设立了两条线,一条是彩色的回忆,一条是黑白的现在,直到片子中段,才通过游戏设定说出了如此安排的缘由:找不到凯利的伊恩,世界就失去了色彩,预示着失去了小晓的见清,从此世界也仅剩黑白。

色彩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的视觉元素,既可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又可以传递情绪、表现思想,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刘若英巧妙地用鲜明亮丽的色彩拍摄回忆,用更悲伤沉默的黑白表现现实,过去的期待、美好与现实的错过、遗憾不断交叉往复,回忆不但没有褪色,反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愈发深刻,现实明明看起来光鲜,却褪色成了原始的黑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反差和冲击力。

接下来谈谈它烂俗在哪儿

  • 首先是标签化的北漂生活。

电影的时间设立在2007—2018这十年间,北漂生活占了其中很大的篇幅。很明显能够看出,导演编剧都缺少对真实80后北漂生活的深入了解,认知的浅薄导致很多东西都浮在表面没有立足点。

同样是创业的计算机系大学生,朋友能到大公司上班,男主却要靠卖黄片、当客服、送外卖谋生,等到自己制作的游戏风靡全城之后,才能到同样的公司上班,让人不免生出为虐而虐、为苦而苦之感。

影片中描绘出的北漂生活与许多作品中的大同小异,感觉像是只看了几部电视剧就觉得北漂生活都是这样的,于是将臆想的画面搬到了大银幕上,但凡多去听听北漂一族的真实想法,都不会让片子看起来这么同质化和虚假不接地气。

  • 接着是生硬的台词。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你会找到那个人,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悲哀的是,我没有权力悲哀,我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权力为你做任何事情”

你能想象这些对话是真实生活中会发生的日常对话吗?

太过文艺的台词与人物形象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割裂感,这些台词一点都不像是常人口中说出来的,像什么呢?小说。而且是缺少逻辑的青春言情小说。

这种小说风格的语言与现实向的小人物实在不搭,整部电影显得不伦不类,说它是文艺片吧,商业气息太浓,说它是商业片吧,偏偏台词还这么文艺。

电影中的确骗取了许多痴男怨女的眼泪,什么“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之类的金句广泛传播,可是这是一部电影而不是PPT或MV,这种强行煽情强行文艺的“金句”和网络上泛滥的情感鸡汤有什么区别吗?

  • 最糟糕的是这个老套的故事。

爱情与现实碰撞,年轻贫穷的男女在不合适的时间里遇到合适的人,终究被现实拆散,等到多年之后拥有了一切却错过了那个深爱过的人。

这样的故事不知有多少小说电影电视剧拍过了,其实这些东西完全可以一首歌来概括,《后来》或着《年少有为》。与其浪费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这种又臭又长的电影,还不如去看歌曲MV,更便宜还可以刷好多遍。

每一次都在用相同的套路来营销情感贩卖情怀,每一次都靠着这些东西来赚取观众眼泪。回忆前任、回忆过去、回忆曾经,《前任攻略》、《致青春》、《如果爱》、《后来的我们》……同样的主题翻来覆去地上演,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

即使还是想讲这样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也可以把它讲得更有新意一点,叙事手法和故事核心需要有一定冲突,才可以提升电影整体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而不是像《后来的我们》这样,用同样悲伤的口吻呈现一个悲伤的故事,整部影片缺少起伏,看开头就能知道结尾,这是很致命的,意料之中的发展情况注定了这部电影没有生命力。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刘若英的电影,文不文土不土的氛围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那颗文艺心,她在色彩和台词上的确用了心,选角也是成功的,但也许是文艺太久了,缺少了烟火气息,导致电影落入俗套,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算太好。

电影当然可以贩卖情怀,但不能如此简单直白地告诉观众“我就是在消费情怀,你们必须哭”,成熟的导演会用聪明的方式来包裹它,让观众无形之中甘愿为它买单,就像《头号玩家》、《爱乐之城》这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6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