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视 > 湘西影视剧,以民俗作为传播的主体,意义在哪里?

湘西影视剧,以民俗作为传播的主体,意义在哪里?

中国影视剧行业走到今天,似乎到了放开追忆、收获果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影视剧表达逐渐摆脱了上层建筑的束缚,以开放的直面的态度对历史戏以及民族戏有了新的注解。作为民族戏的一个分支,湘西影视剧的内容和形式也经历了不少的改变。湘西,这块卧埋在绿野深山中的土地,由于地缘所致,似乎在最幵始就散发着一种神秘气质,正是这种神秘,导致认识始终和真正的湘西存在着误差,比如,最幵始受政治因素影响所拍的《乌龙山剿匪记》等剧,人们对湘西的印象始终停留在荒蛮阶段。

随着影视剧商业化的进程,湘西影视剧以多样的情节作为载体,湘西民俗逐渐得到了真实的呈现。毋庸置疑的是,湘西影视剧从来都没有放弃湘西民俗,尤其是在《边城》、《芙蓉镇》等经典老剧的带动下,无论是制作者还是受众都怀揣着浓郁的乡土情怀,这便铸就了湘西影视剧民俗表达的最初动力。湘西影视剧以一种文化的方式存在,"关乎以文,而流化天下。"

湘西影视剧突出了近代较普遍的大众影像文化,而民俗作为此传播的主体,其各个方面的塑造都直接关系着民俗影像和社会文化的生成与影响,湘西影视剧也是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一种手段,在其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影响力中,变相地运用了文学与影视相结合的传播的手段,面对己形成全面网络化竞争激烈的影视剧市场,湘西影视剧以其独有的形象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杰地灵的湘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淳朴的民风民情,使其民俗文化保存着一份悠远的古朴,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湘西的美丽和神秘。

湘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独特而绚烂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之于湘西,乃是其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体现,诸如节庆、服饰、山歌、传统仪式等,这些涉及到湘西人生活方方面面,让湘西民俗有着淋漓尽致的呈现。正是这些出彩的湘西民俗元素,让湘西题材的影视剧备受青睐。比如早期的《边城》,年代的《那人那山那狗》、《红棉袄》,后期的《湘西匪事》、《新乌龙山剿匪记》等,这些以湘西为题材的民族影视剧将浓烈的湘西风情用镜头进行了另一种呈现,同时也引发了众多观众对湘西文化的喜爱和关注。

湘西影视剧中民俗影像的特征、现状以及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等多方面作出了深刻详细的剖析,得到较为精辟的见解,即:面对世纪的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影视剧作应不断进步与完善、并兼顾优质创新,在立足于中国文化和传播行业特征的基础上,在方法上积极探索,在理念上勇于创新,以不断进步的姿态来带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研究湘西影视剧中的民俗影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为地域民俗传播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在中国影视剧中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几大板块,研究湘西影视剧中的民俗影像就为地域民俗传播增添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其次,为影视剧影像创作提供了理论借鉴。影像来源于生活,民俗影像呈现生活的样貌,因此,研究湘西影视剧中的民俗影像为其后的影视剧影像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蓝本。最后,为今后的相关分析提供一定的材料支撑和理论基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4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