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华语电影票房前十!《我和我的祖国》创造献礼片历史新高度

华语电影票房前十!《我和我的祖国》创造献礼片历史新高度

国庆档落下帷幕,国庆7天假期+9月30日共8天,内地大盘共收票房50.49亿,比2017年的25.48亿的历史最高成绩直接翻了一倍。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的《我和我的祖国》(以下简称《祖国》)收22.13亿,夺得档期冠军。

《祖国》自正式上映一路高歌猛进,创造出献礼片历史新高,代表着国产主旋律电影从高原到高峰的一次实践和脱胎换骨。《祖国》屡创纪录,在引发新一轮观影热潮的同时,展现出献礼片正在从观念和创作上突破格局,也见证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领衔出品方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电影行业的国家队”,在电影市场的大有作为。

打破献礼类型片天花板

从9月30日正式登陆院线,《祖国》的火爆,多少有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意思。毕竟在半年前,《祖国》传出开拍消息时,业内不少人士对于这一部献礼片并未报以积极态度。与同档期的另外两部献礼片《中国机长》和《攀登者》相比,也缺少类型优势。

但在9月28日开启点映之后,《祖国》的口碑和票房就一路领先,持续保持着优势并屡破记录。点映场均人次156人,上座率88%,实现国产片影史点映最佳;映前4天18时41分票房破亿(预售),成为国庆档预售票房第一.

连续7日单日票房破2亿(截止10月6日),破国产片最快过11、13、14、15、16、17、18亿纪录;截止发稿,累计票房已达到22.57亿,超越《捉妖记2》,跻身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档观影人次突破1亿,超越17年及历年春节档总人次纪录,其中,《祖国》单片贡献过半的票房。

此外,在过去十年间,三部献礼片代表作品《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的票房分别为3.93亿、4.09亿和4.03亿,而《祖国》的票房已远远超过三部影片的票房综合,且数据仍在继续刷新中。

这一系列喜人成绩,不仅代表着《祖国》成为2019年国庆档爆款,与2009年以来的国庆档影片,以及献礼影片相比,也都是巨大突破。过去十年里,每年国庆档都会推出一批献礼影片,但仅有2009年的《建国大业》取得了档期内票房的胜利,此后依旧是商业片的天下。这一次,《祖国》作为一部正统的献礼影片,在刷新献礼片历史记录票房的同时,更创下了国庆档历史最高票房纪录。

▲2014年-2018年国庆档票房冠军影片

值得期待的是,《祖国》在节后还将迎来新的观影热潮,电影累积的热度和口碑,将吸引假期外出旅行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票房也会有新的突破。

票房飘红,《祖国》的口碑也是全平台国庆档第一,猫眼9.7,国产影片评分影史第一,淘票票9.5,豆瓣8.0,微博大v推荐度95%。口碑与票房的双赢,打破了献礼类型片的天花板,或许意味着《祖国》成为国产献礼影片又一里程碑式作品。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祖国》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起码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首先,逢十大庆的时机功不可没。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举国上下,爱国情绪高涨,全国全民各年龄阶段怀揣热情自发观影。再加上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各种事件的发酵,将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情推向高潮。8月22日,《祖国》发布《回归》篇预告,再现香港回归,猫眼数据想看人数迅速增长1.7w人。上映之前,《祖国》的想看画像中,90后占比高达65.7%,学生占比16%。

再者,《祖国》选取的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7个代表性大事件,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女排三连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州十一号飞船,抗战胜利70年阅兵及朱日和阅兵等等历史瞬间勾连起全民记忆,引发全民共情。此外,一首王菲演绎版余音绕梁的《我和我的祖国》也极大程度地助推电影的热度。

内容制胜才能口碑为王

如果说时机与电影故事素材是《祖国》成功的客观原因,那么电影本身的质量够硬是其口碑为王的关键。这几年的献礼影片,多给观众留下“命题作文,硬性要求”的印象,尤其是为了真实还原,过于追求大时代、大场面,反而让最能引发普通人共情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淹没在宏大的叙事当中。

与以往不同,《祖国》从创作观念和创作切入点开始改变,也就是说,这是一部真正与“我”有关的电影。这一次,七位导演保持统一的视角,虽然选择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大事件,但却以平凡的小人物为切入点,将他们的命运与大事件碰撞,也让银幕前的观众融入到电影的故事当中。

比如《北京你好》篇中,一位出租车司机,一张幸运得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一个“偷门票”的四川小男孩,揉进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2008年关键词。导演宁浩轻松幽默的故事基调,加上主演葛优驾轻就熟的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完整流畅的故事,不强调悲伤、不刻意煽情,却能够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多难兴邦”的2008年。

包括宁浩在内,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和文牧野,七位导演在各自的命题作文里,发挥出自身的特色。《前夜》中管虎的镜头语言;《相遇》中张一白擅长的爱情题材;《夺冠》中徐峥的搞笑功力;《回归》中薛晓路作为女性导演的细腻;《白昼流星》中陈凯歌的浪漫主义,《护航》中文牧野代表着青年导演的态度。

七位导演,七个故事类型,七种风格,造就了《祖国》与同档,乃至历年来的献礼影片相比,受众面更广的优势。无关身份、不论年龄,都可以通过《祖国》,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更重要的是,《祖国》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人民是祖国日益强大的见证者,真正能够贴近人民的电影,才更符合献礼片的意义,这正是电影能够赢得共鸣和口碑的关键。

当然,黄渤、王千源、张译、吴京、杜江、惠英红、任达华、葛优、刘昊然、姜武、胡军等五十余位,在各个受众群体都具有一定号召力,且具备实力的演员,也是《祖国》完成度中重要的一环。

电影行业国家队引领主流价值观

《祖国》是一部不一样的主旋律电影,它代表了主旋律电影的脱胎换骨。主旋律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87年的全国故事片厂长会议上,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贺敬之表示:“全国故事片作品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彼时的国产主旋律电影以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树立时代典型、歌颂模范人物为主。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主旋律开始进行商业化探索。2009年,一部《建国大业》,开启了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起点,电影采用“数星星”模式的同时,也进行了类型化和视听语言上的探索。但以其为代表,包含《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在内主旋律所实现的依旧只是表面手法上的变化。

之后的《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加上今年国庆档的《中国机长》和《攀登者》等等,与其说是主旋律的商业化,定位为商业类型片的主旋律化更为贴切,电影虽然引发观影热潮,将国产电影票房推向新高,但并不意味着主旋律影片的胜利。

《祖国》真正将故事立足点从革命历史、英雄人物转向真正贴近老百姓的故事。实实在在地用“我”的故事,见证新中国成立70年的复兴之路上的沧桑变化。鲜活的小人物在大时代下奋进的故事,展现中国人的“真善美”,传递出“以人为本”的主流价值观。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七位导演熟知商业电影的创作规律,因此,每一段故事都足够类型化。《夺冠》《北京你好》属于喜剧,《白昼流星》又带有文艺色彩。更重要的是,导演在故事顺序的安排上也是精心设计,故事情感基调的适时转换,不仅电影节奏张弛有度,也能够调节观众的情绪。

大众娱乐需求日益增强,电影行业日益繁荣的大环境,对主旋律电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尊重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充满正能量,且贴近大众文化性,故事性、戏剧冲突性强。毫无疑问,《祖国》是符合这样新要求的作品,既有主流价值观的表达,又用了商业化的手段和方式,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观影热潮,是主旋律价值观和观众观影习惯的一次完美结合。

而一路走来,以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电影行业国家队,作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亲历者,聚焦主旋律正能量,积极探索“新主流电影”,引领电影创作者们打造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电影精品。用光影凝聚新中国发展成就,以真实情感描绘中国人的团结奋进。

在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探索的第十年这一重要节点上,《祖国》的成功让市场和行业看到了献礼影片格局上的飞跃,助推主旋律电影进入新的阶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4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