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破17亿!逆袭之王张涵予能带《中国机长》逆袭到底吗?

破17亿!逆袭之王张涵予能带《中国机长》逆袭到底吗?

又是他!张涵予。

国庆档第6天,《中国机长》票房逆袭《我的我的祖国》,单日票房冠军,get!截至10月6日17时,影片票房已经突破17亿。

两部主旋律大片的票房赛跑,已经进入白热化,谁能赢?

观众,以及中国电影。

国庆三强,尤其是榜首两强良性竞争之下,这个国庆档,前三天的票房成绩就已超过去年七天假期的总票房19.08亿,只用了四天时间就超过了前三年每年国庆档的票房成绩,这样的成绩更是直接推动了2019年票房突破500亿大关,比2018年达成此纪录提前一天。

而《中国机长》的票房走势,已经远超所有票房分析机构的预测,国庆档开场前两周,齐刷刷:10亿。单日票房日冠后,猫眼最新预测是:28.79亿。

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一、又是博纳。二、又是张涵予。

从2007年《集结号》第一次完成主旋律大片逆袭,到2014年《智取威虎山》再逆袭,再到2016年,《湄公河行动》成为当年“票房黑马”,从此国庆档成为主旋律大片票房福地,再到2018年,《红海行动》斩获36.5亿创造票房奇迹,这两个名字,从未缺席。

说张涵予是国片逆袭之王,站得住!

但,逆袭只是一个我们看到的结果,为何能逆袭?为何总是张涵予?又为何《中国机长》的逆袭,来的这么猛?找到过程,才是关键。

是时候,盘盘这位逆袭之王了。但故事,还是必须从《中国机长》说起。

破17亿,票房日冠,《中国机长》逆袭怎么这么猛?

《中国机长》逆袭势头多猛?先上组票房数据:

9月30日,上映首日,用时17分票房过1亿,用时6时55分票房过2亿。排片率第三的情况下,拿下单日票房第二。

10月3日,上映第4天,上座率46%,单日上座率第一,票房过10亿,成为中国影史第70部破10亿影片;

10月4日,上座率40.4%,单日上座率第一,日票房2.51亿,距离单日冠军2.57亿,一步之遥。

10月5日,上座率36.5%,单日上座率第一,日票房2.42亿,环比仅跌3.3%,凭借稳健的走势小幅单日反超卫冕冠军《和我的祖国》,其累计综合票房也已突破15亿大关,同时也超越《速激外传》升居年度票房第八。

势如破竹。

但,票房势如破竹背后是什么?

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爆款。

于冬在首映礼上坦白,《中国机长》是个“根本没法拍”的故事,它“没有悬念,全国人民都知道”,而商业片核心正是悬念和冲突设置。

另一方面,导演刘伟强没有什么可参考的对象,空难题材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限,国内上一次是19年前的《紧急迫降》,好莱坞《萨利机长》国内票房六千多万,这是一个便于参考的对象吗?

综合因素之下,业界固然将《中国机长》视作国庆三强,但在影片上映前两周,没有任何一家票房机构预估其票房超过10亿。

换言之,影片只用四天,就突破了所有票房分析机构的事前预估。凭什么?

几个可供参考的角度是:第一,刘伟强最终还是决定将《中国机长》拍成一部动作片,而非《萨利机长》式的人物传记。

但这又带来一个新问题。

从飞机出现问题到最终安全备降一共只经过了34分钟,但一部111分钟的电影,并保证持续的精彩度。怎么拍?

影片另一个创新是以1:1比例打造了空客A319模拟机,并编写了新的程序,可以实现三段机舱以不同频率分别颠簸。为了最大程度还原飞机在空中颠簸状态,博纳投入3000万元,

相比之下,好莱坞是通过后期来做成一整架飞机。

影片营销也很成功。影片首创了空中首映,为影片造势;在上映前一个月左右有节奏地放出各部分的营销物料,仅在抖音上,影片话题播放超过24.6亿次,而众所周知,影片下沉得比较好,票房也就比较好看。

此外,根据灯塔专业版,影片女性用户占比达到65.1%,以一个惊险题材,在原本更符合男性观众的喜好之外,也收获了大批女性观众。

但,这一切对于影片从10亿量级迈向30亿量级的票房逆袭,具有足够的解释力吗?没有。

那么我们换一个角度——张涵予。

论逆袭,还有谁比得上他?

正如文首总结的,张涵予这些年,几乎就是一个国产片逆袭的代名词。从他在《集结号》中第一次当男主角时,就展现出了他逆袭之王的特质。

第一, 凡是他担纲主演的电影,总能在开始不被人特别看好的情况下一路逆袭。

第二, 一定能逆袭成功。

那我们看看,为什么最开始他主演的那些电影,不是最被看好。

2007年的《集结号》,冯小刚首次拍战争片,张涵予第一次当主演,主演阵容中邓超当时还算不上票房担当,廖凡还没拿柏林影帝,整部电影,朴实、沉稳,不张扬,就像主角谷子地。

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徐克为代表的港片导演首次拍主旋律大片,曾经的经典题材,能不能在老怪手里焕然一新?许多人,没把握。而同档期的又有集合了姜文、葛优的《一步之遥》。一部被所有人提前预定为年度票房冠军,甚至可以刷新中国票房新纪录的电影。

再来一部,《湄公河行动》,在2016年国庆档遭遇的是全明星阵容的《爵迹》、《王牌逗王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相比之下,是不是太朴实?

再来一部,《红海行动》,2018年春节档,遭遇的是《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这样的续集大片。说一部春节档少有的战争片能逆袭,你一开始能信?

结果如何?《集结号》豆瓣8.0,内地票房近2.6亿,逆袭登顶。

《智取威虎山》豆瓣7.7,内地票房8.8亿,逆袭登顶。

《湄公河行动》豆瓣8.0 ,内地票房11.84亿,逆袭登顶。

《红海行动》豆瓣8.3,内地票房36.5亿,逆袭春节档。

服不服?但,为什么是张涵予?

演技,当然是一方面,张涵予的演技,看似不张扬,但,精准、扎实,演起硬汉,形神兼备,一个字,稳。

但,个人的演技、实力,只有和电影时代大趋势风云际会,才能成就这么一出精彩的逆袭大戏。

什么大趋势?主旋律大片类型化。

注意到没,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的大卖开始,一直到《红海行动》,再到《中国机长》,“主旋律+类型片”的制作思路,在持续地被拓宽。而这些主旋律大片中,当然需要硬汉,谁能上?张涵予。

当主旋律题材的类型化拍摄进入一个健康的上升周期,从2000年的《风声》开始频繁出演国庆主旋律大片的张涵予,一次次披挂上阵,和国产主旋律大片,一起经历了中国大片的探索成长——

投资,越来越大,《湄公河行动》原计划投入1.5亿元,《速度与激情》上映后,于冬决定再追加5000万元投资。《红海行动》的制片成本就达到5亿元,对爆破场景进行了大量的实拍,用十几个小时拍摄一分钟的动作戏。

类型化,越来越成熟。

从徐克带着商业片的模式率先将《智取威虎山》玩出新花样,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背后林超贤对于军事动作片的不断升级,再到刘伟强掌舵的少有的国产空难题材大片,主旋律大片一方面始终融入了正能量、情感,另一方面越来越有血有肉,更容易引发共鸣。

到这个时候,主旋律大片这架飞机,已经经历了起飞的阶段,该到冲上云霄的时候了。

2019年国庆档,《中国机长》登场。

原型英雄机长刘传健,主演不作第二人选——张涵予。

张涵予和《中国机长》的逆袭密码,都在这儿了

简单说,《中国机长》和张涵予主演电影的逆袭密码,在这个故事中重合了——张涵予主演电影为什么每次都能逆袭?《中国机长》凭何逆袭?

一个答案,可以解释两个问题。

看天时,短短一周的档期内能够同时有多部主旋律电影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同时也破了以往的历史记录。主旋律电影这次的出色表现,证明观众与主旋律电影的距离在继续拉近。

地利,当然影片取材自刘传健历时34分钟驾机成功备降,119名旅客无一伤亡的中国奇迹。

但最关键的,还是人和。

换言之,如何拍出一部让观众喜欢的好电影,依然是关键。

《中国机长》凭什么?

第一, 有“人”。

再惊天动地的灾难片,它的成功,都离不开关键因素。人。

但,人物不是宣泄情绪、强推主题的工具。

重点在于,电影观众希望看到什么什么样的英雄?又能看到什么样的英雄?

答案是,让英雄人物有血有肉。

英雄不问出处。

《智取威虎山》里,能口若悬河,把一群凶神恶煞的匪寇忽悠到昏天黑地,

《中国机长》里,能演出一个沉默寡言,又临危不乱的英雄机长。

发现没,国产片开始允许英雄有“软弱”的一面,

注意一个细节,电影的一开始,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刘传健有几秒,是懵掉的。

太对了。遇上那样的危险 ,一定会懵,因为我们是人。但震惊之余, 立刻上前去摸裂纹,判断玻璃情况的,也是我们的中国机长。

电影里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7点08分,刘传健向管制台报告情况,

“成都成都,四川8633。“

“请讲。”

“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

“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

“风挡裂了,对吧。”

“哎,对的。”

“8633是返航重庆吗?”

“返航成都。”

“四川8633先下8400保持。”

管制员刚发出下高度的命令,随着一阵嘈杂的巨响,川航3U8633失联了。

很多人说,太假了吧,什么时候了还这么淡定。但,这就是真实的对话。

还有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毕楠。

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广播器一遍又一遍地安抚乘客,也是事实。

我们的英雄,不再坚不可摧,而是会受伤会惊慌,会犹豫,会片刻软弱,但到最后,他们就能合力把飞机,安全地降落在成都机场的跑道上。

英雄,首先是人,然后,人,成为了英雄。

二,有“型”。

什么型?类型化的主旋律大片。

近些年,主旋律电影让主流观众觉得好看,与其商业类型的融合密不可分。重点是——不再突出明星效应,而是突出商业类型片的特点。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里,高度专业化的军事和动作成为影片的卖点。《中国机长》则将主旋律题材与灾难类型片融合,当电闪雷鸣间,伴随着乘客的惊恐呼叫,剧烈颠簸的飞机穿过危险的云层,观众的肾上腺素也被充分调动。

摄影师出身的刘伟强,最擅长手持摄影。《中国机长》中很多漂亮的晃动镜头。在机舱这个封闭的、狭窄的空间里,动荡的镜头暗示了危险的环境,黑暗、安静与动荡、噪音交替出现,让观众跟着手心冒汗,这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

这背后,当然包括1:1还原了A319飞机的功劳,还原背后呢?是中国电影已经有条件也有能力,并且——有市场,去把好莱坞都不干的事儿,给干了。

说到底,是观众对于目前的国产重工业大片有了个更深度的认识和接受能力。

第三,有共情。

一部电影想破圈,走出原有类型片的受众群体,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必不可少。

张涵予出演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也有着类似的特征,影片散发出的军人硬汉的特征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成为普通观众认同的关键词,最终这类影片也成功打通了主流观众的观影门槛,成为市场爆款。

《中国机长》的共情来源于哪里?中国机长的传奇和职业感。

还记得袁泉的台词吗?

“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

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世界民航史上,除了川航514事件,只出现过一次风挡玻璃脱落,那是29年前的英航5390航班,但那次意外,飞机的高度只有5300米,速度也更慢,刘传健面临的情况,比5390航班危急得多。

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操作,驾驶室成为一座孤岛,面临的是低温(零下40度冷风吹进驾驶舱)、失压、缺氧,下面是高耸的雪山……

后来民航进行的多次模拟试飞,结果都一样:坠机。

换言之,几乎没有生还可能,除非创造奇迹。

结果呢,7点11分,飞机开始平稳下降,

7点20分,刘传健把飞机带出了青藏高原山区。

飞行数据记录了刘传健机长手动备降过程,

36个动作全部精准无误。

所谓奇迹,就是几乎没有一丝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我们的中国机长,干成了。

34分钟返航成都,安全降落双流机场,119名乘客无一受伤,甚至当飞机降落到双流机场的跑道上时,刘传健还把飞机一直往前开,为的就是空出更多位置让给其他飞机。因为他记得,那是早高峰。

不是编的,都是真的。

我们的川航机组,就这么牛。观众就和朱亚文在影片中所饰演的角色一样感同身受“怎么这么牛啊”!

而《中国机长》的成功,就在于把这个故事中的牛,用类型片的力道拍出来了。

中国大片应该“拍摄大格局,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这就是。

至此,我们的主旋律电影,不仅已经摸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在一次次票房登顶中,不断拓展了票房的可能——

更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成功密码: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机长》为何能成功?因为这个中国奇迹,只有我们中国机长刘传健和他的机组创造出来了,它独一无二。

而真实的力量是天然的。

不断拓展类型化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中国电影独有的平凡超级英雄,带观众登上一趟趟冒险的旅途,去感受我们的中国英雄何以了不起,做到了,影片的成功就是必然的。

所以,为什么张涵予能成逆袭之王?《中国机长》又何以逆袭国庆档?

答案在他主演的《湄公河行动》成功逆袭之时,于冬就说出了一大部分:第一,我们的影迷是有品位且愿意为这样一部好电影去埋单的;第二,主旋律是不缺乏观众的。

现在我想再加一点:中国电影工业已经能够持续打造出精彩的主旋律大片。

而我已经开始期待,《中国机长》之后,张涵予演出的下一个平凡中国英雄,又会是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4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