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他这样的真演员,请再来一打

他这样的真演员,请再来一打

今年国庆档,大家最关注的电影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这三部了。

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两部电影里,都出现了演员杜江的身影。

再加上还在上映的《决胜时刻》以及此前的《烈火英雄》《追龙Ⅱ》《地久天长》。平均下来,过去的半年里,观众每个月都能在影院里见上杜江一回。

更巧的是,其中五部电影里,杜江的角色都是穿制服的。

无论是军人、警察,还是飞行员、消防员,杜江的表演给人的第一感觉的就是令人信服。

《决胜时刻》中,杜江的角色是参与了“渡江战役”的士兵

如果非要说杜江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长相先天地占了几分优势,当然不无道理。

但毫无疑问的是,演员并不只是单纯靠脸在演戏。

而且,杜江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也不是什么正派角色,而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小瘪三“童子鸡”。

电影中,他出场时是个不到二十岁的愣头青,从乡下到上海闯世界,对什么都懵懵懂懂,全靠前辈“马仔”指点迷津。

但就是这位“童子鸡”,敢用铁锹一下下把人拍死,让马仔都对他刮目相看:“看不出来啊,你将来会是做大事情的人!”

杜江用一个转头的动作去实现角色从老实人到暴力打手的过渡,而除了这种表演上的处理,他那张可以经得起仰拍这种“死亡视角”的脸,也值得被记住。

感受下《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这一段杜江眼神的变化

再之后的《红海行动》,杜江的转变,肉眼可见。

为了演好突击队员徐宏,杜江在电影开拍前就开始做准备。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每天进行6小时的力量训练,只吃水煮鸡胸肉和西蓝花。

通过健身,他把体脂率降到了6%。但这还不够,导演林超贤还安排杜江和《红海行动》的其他演员去到摩洛哥参加特训。

《红海行动》拍摄工作照

从体能训练、军姿训练、枪械训练、实战演习、负重行军不一而足,一训就是几个月。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红海行动》第一次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每个演员的皮肤都是黑黝黝的。

《红海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几位主创黑得很一致

《红海行动》里,杜江扮演的并不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硬汉角色。

作为副队长,徐宏有时候还要肩负起对队员进行心理疏导的工作。这种时候,他表现出的温暖与信念感,让角色更加丰满。

《红海行动》最终也让杜江拿到了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项。

接下来的《你好,之华》《地久天长》则无疑证明了,杜江的戏路并没有被大获成功的《红海行动》框定住。

脱下军装之后,演起现实主义和家庭题材来,他也依然得心应手。

《你好,之华》里,杜江跟周迅对戏,扮演一个爱吃醋的老公周文涛。而这个角色的一些缺点却被他处理得既可爱又不乏喜剧色彩。

电影里,周文涛在怒火中摔烂了妻子袁之华(周迅 饰)的手机的。但杜江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又能让接下来周文涛用“土电话”求原谅的戏码变得生动可爱。

《地久天长》中,王景春和咏梅演绎的是角色面对苦难备受折磨的状态。这部影片让他们同时成为柏林电影节的影帝与影后。

而杜江在这部电影中饰演的沈浩,则需要处理一场非常有难度的忏悔戏。

忏悔戏之所以难演,是因为对人来说,忏悔本就是一件痛苦又艰难的事情。

《地久天长》中,沈浩需要在受害者面前去表达他的悔意与歉意——在两种痛苦之中,观众会本能地更能与受害者产生共情,并从他们的视角去审视忏悔者。

这也意味着,如果杜江的表演不够真实,角色的忏悔就不能成立,电影最后刘耀军与王丽云夫妇的释然也就不够可信。

这个段落中,杜江选择用台词与动作“不同步”的方式,去表现角色的紧张不安与挣扎。

他以一种平铺直叙而非痛哭流涕的方式去讲述一段沈浩与受害者都不愿回忆起的往事,仿佛他已经早已将这段忏悔在心里默念了无数遍。与此同时,沈浩又低着头不敢去看受害者,手上也不停有各种小动作。

正是杜江的这段表演,让沈浩的忏悔有了力量:忏悔不是某时某地某刻的单个行为,而忏悔也并不能够完全化解错误的行为造成的伤害。

但真的演起哭戏来,杜江的爆发力也相当惊人。

对,我说的就是《烈火英雄》里,他饰演的中队长马卫国。

马卫国吃着鸡腿痛哭的桥段,直接上了热搜,杜江哭戏的感染力可见一斑。

在那之前,马卫国在队友面前始终是坚定且果断的,他在队员牺牲时,向其他人喊话“消防战斗早晚都会有牺牲,我们的任务还没结束”,鼓励大家坚持下去。

而这段话就是杜江根据新闻报道,自己向导演提议加进去的。就连讲话的口吻与动作,他都尽量与原型人物保持一致。

新闻报道画面

跟拍《红海行动》一样,杜江在拍《烈火英雄》前,也提前进组进行训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与消防员同吃同住,掌握了高空索降以及快速使用三节拉梯的技能。

正是因为马卫国此前的坚强与专业,当他最终情绪崩溃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普通人的柔软与痛苦。这份柔软与痛苦,更加彰显了消防员们的伟大。

而无论是《中国机长》还是《我和我的祖国》,杜江在片中扮演的角色都有原型人物。

正如《我和我的祖国》总制片人黄建新所说的那样,扮演这样的角色,压力其实是很大的,“因为这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的影像随手可得,这是超过专业范畴以外的比较,来自观众的压力,还有对历史的尊重,对原型的尊重。”

从完成度来看,可以确定的是,杜江的表演既保证了对于历史和原型人物尊重,也保证了故事人物本身的丰满。

《我和我的祖国》里,杜江扮演的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上担任升旗手的军人朱涛。

为了能够演出升旗手的精气神,杜江又一次接受了魔鬼式训练:背上帮着T字架走正步,夹着扑克牌站军姿,头上顶书保证不掉下来……

《回归》拍摄的间隙,杜江也依旧在练习

就连朱涛在等待升旗的十几秒里,喉结动了一下的细节,杜江在影片中都重复了一遍。

真实情况是,原型人物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流鼻血,他在鼻子深处塞了止血的棉花,但依旧没有止住。而朱涛喉结会动,就是为了把鼻血吞下去。

有了这样的细节与完美的呈现,《我和我的祖国》中《回归》这个段落对于历史的再现,也就更加意味深长。

拍《中国机长》前,杜江也进行了飞行特训。更巧的是,当时他还同时在拍《烈火英雄》。

于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在《烈火英雄》的剧组拍完大夜戏,就要在天刚亮的时候赶去进行飞行训练。

这边《烈火英雄》刚刚杀青几天,杜江马上就要去到《中国机长》剧组正式拍摄。

但这种连轴转的状态,没有影响到杜江的训练效果,更没有影响到他的表演状态。

特训结束后,杜江已经能在模拟系统上独立操作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甚至还将飞机驾驶舱内的按钮图全都背了下来。

片中,同样是专业的飞行员,不同于刘长健的沉稳,杜江饰演的梁栋性格开朗、乐观且幽默。

他会在同事之间不对付的时候居间调停,也能够在机组面临紧急状况的时候,协助机长顺利返航。

这样的演绎避免了角色性格的重叠,也让普通观众相信,飞行员们的性格也许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专业度却是同一个标准。

杜江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不用电影的类型去划分表演的类型。他在表演时要用“真实的情感去带动自己的状态”。

在他看来,“不管是不是穿制服的角色,都要投入进去,都要去体验生活,都要去观察人物。其实在创作的初衷和方向上都一样。”

想起来前段时间郝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强调不管面对什么风格的作品,演员都需要给出真实的反应。

杜江为拍摄《回归》接受训练

“真听、真看、真感觉”这样连观众都熟知的表演诀窍,并不是什么秘密。但真的实践起来,也并不容易。

甚至于,现如今很多演员的表演,还会让人觉得“没有生活”。

但是,对杜江这样的演员而言,“真听、真看、真感觉”就是最重要,也是他一直在坚持的表演方式。

希望他这样的真演员未来的路越来越好,也期盼这样的真演员,越来越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3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