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想要了解美国,你必须看这本书!美国的政治生活始于这里

想要了解美国,你必须看这本书!美国的政治生活始于这里

最近,应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部电影刷屏了,那就是在威尼斯拿下金狮奖的DC新作《小丑》。

“小丑”无需多介绍,在大神诺兰的那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已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超级经典的小丑形象。新版能拿下金狮,让人不得不抱着一丝丝丝丝丝国内可能会引进上映(阉割版)的期待。


两代小丑,各有千秋

与此同时,本编也发现了另一个小丑已经在大洋彼岸上映了,那就是《小丑回魂》系列的第二部。

这个小丑也算是经典的老牌IP了:张着血盆大口的小丑、异世界的怪物、扑朔迷离的谋杀案件……《小丑回魂》的恐怖更加简单粗暴,但背后也暗藏着对现实的隐喻。

可以说,DC的蝙蝠侠和小丑所在的哥谭市代表着美国大都市的堕落,《小丑回魂》则展现了美国小镇的保守和封闭——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小丑的世界——温馨提示,本文没有恐怖血腥画面,甚至有点沙雕和卖萌。

1

《小丑回魂》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德里镇上,在这里,小丑每27年就会出现,但他没有像马戏团一样给镇上的人带去欢乐,而是——

模仿贞子从幻灯片中钻出来;

《小丑回魂》剧照

让鲜血从洗手池中喷涌而出,把整个洗手间染得血红;

或是在下水道等着好奇小孩经过,最后把人一口吞噬。

《小丑回魂》剧照


他那橘红色的蓬发、冷铁色的诡异眼睛、尖锐的獠牙,让人之后想起来还是背后一阵发凉。

但比起这些恐怖画面,大人的视而不见更让人觉得可怕。

恶霸学生Henry拿着小刀在Ben肚子上刻自己的名字,刀刃在Ben肚子上留下了深深的血痕,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忍不住别开了眼睛。

但更恐怖的是,就在Ben大声呼叫时,正好有当地居民开车经过,但他们选择继续开车,毫不作为——这其实才是这部影片中最恐怖的一幕。

让小丑肆虐400多年的最大原因,其实不是小丑的强大或邪恶,而是这些大人的冷漠与无情。

事实上,在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中,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小丑吃人的标准非常明确——同性恋、黑人、新人等各种边缘性人群。

火烧黑人酒吧、当街杀死同性恋,在小镇历史上并不奇怪。

因为小镇不喜欢新来的人,所以他们任由恶霸欺凌弱小的Ben。

因为小镇不想看到废柴,所以目睹废柴联盟遭霸凌时,老师却选择熟视无睹。

当然,看过电影的人可能也还记得,恶霸Henry曾朝着黑人男孩大喊“从我的小镇上滚出去”,而这个黑人男孩自己也是小丑的目标之一。

这不禁让人觉得,小丑其实是在帮整个小镇杀人。

德里镇

这种看似只会在恐怖片里出现的桥段,其实是来自现实生活。

在小镇长大的斯蒂芬·金就有十分深刻的体会。

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说出去买包烟就再也没有回来。

父亲是走了,但却留了一屁股债。

斯蒂芬一家顿时成了镇上的最边缘人群,只能干些杂活养家糊口,而且不得不经常搬家。

这样的斯蒂芬·金想必从小便深受小镇上其他人的排挤和孤立。或许也正因此,由他的小说改编的恐怖电影《伴我同行》《迷雾》《城堡岩》《穹顶之下》等等,更是形成了一个以小镇为中心的“恐怖宇宙”。

斯蒂芬·金

2

近年的剧情片佳作《三块广告牌》也发生在小镇。

女主的女儿被奸杀,但警察迟迟找不到真凶。

为了催促警察办案,女主在小镇主干道上租了三块广告牌,上面分别写着:

“强奸致死。”

“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

“威洛比警长,这是怎么回事?”

广告牌用的黑字红底,十分引人注目。

《三块广告牌》剧照

女主本想用这三块广告牌,将全镇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奸杀案上。

按理来说,小镇的敌人也本该是那个不知身在何处的犯人,但出人意料的是,女主成了小镇全体居民的眼中钉。

女主一有机会便紧追警长不放,最后,警长自杀了。

渐渐的,镇民开始忘却案件本身的可怕,一味谴责女主破坏小镇的平静生活。

这就是小镇的保守之处:解决不了问题,就假装问题没有发生,甚至可以为了所谓的“平静”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除《三块广告牌》外,《双峰》《真探》这些经典悬疑片也十分喜欢将命案发生地点设在小镇,并往往会在办案过程中牵扯出许多镇民为真凶掩饰真相的丑闻。

这种似乎只出现在影视剧中的情节,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

2012年12月,俄亥俄州一个名为Steubenville的小镇突然因为一起轮奸案,成为全美国声讨的对象。

轮奸已经足以让人愤怒,但更让人们愤怒的是,整个小镇默契地决定隐瞒案件。

人们在法院门口声讨小镇居民

事情发生在橄榄球队员赛后的派对上,女生被灌了很多酒,醒来便发现自己衣服没了,旁边还躺着好几个同样赤裸的球员。

女孩和家人在第一时间报了警,但检方居然拒绝起诉,连校方也出面做和事佬。

就这样,一场轮奸案在小镇居民“维护小镇名声”的名义下被雪藏。整整3个月后,惨剧才得以被曝光。

更过分的是,在曝光之后,镇民开始聚集在审理案件的法院门口,指责有人有意制造负面新闻,试图摧毁小镇,并且一再强调小镇上的人每周都会去教堂做礼拜,是善良、淳朴、实在的美国人。

但就在强奸犯被绳之以法之后,小镇上又有好几名女性站出来,坦言自己也曾在镇上被性侵,但警察表示他们无能为力。

这一真实事件一下子将影视剧中塑造的小镇丑陋形象落到实处。

3

对小镇的片面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也随处都有。

说起中国的小镇(或者说村镇),很多人想到的也是落后、保守的刻板印象,这种印象更是在快手或抖音等平台上被无限放大和丑化,满足一线城市居民的猎奇心态。

而在更严肃的文学领域,也有所谓“小镇青年文学”出现,像阿乙、路内等青年作家就擅长书写小镇边缘人,大多作品会营造出一种封闭、粗糙甚至阴暗的小镇环境。

但是,全国2.3亿小镇青年的真实生活究竟如何,却少有人知——他们真如快手上的视频那么狂野吗?或者像小说中的人物那样痛苦吗?

也许,我们也可以用另一部美国影视剧来解答——

在《摩登家庭》中,小镇上的人相互认识,人们会聚在某个家庭的院子里BBQ,自然地唠家常。

镇上的小孩也会走出家门,穿过后院,越过藩篱,去朋友家或小镇上的公园空地玩耍。

《摩登家庭》剧照

小镇就像一个大家庭,照顾着每个孩子和大人。

恐怖的小镇、充满丑闻的小镇、温馨的小镇,每一个对小镇的描述虽然都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其实也都有些片面——美国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都喜欢强化这种刻板印象,以至于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小镇形象:

一种是思乡怀旧、田园牧歌的景象,邻里关系温馨融洽。

另一种形象的小镇则让人避之不及,充满出轨、谋杀、诈骗等戏剧性故事。

同样的,我们看到的快手视频或小镇文学,也仅仅只是中国小镇生活的冰山一角。

乌镇街景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伍斯诺,从小就在小镇上长大,在走出小镇去大城市上学后,也深切体会过对小镇的刻板印象有多么深入人心。

我们刚刚看到小镇上出现的种种丑闻,除居民在思想上普遍保守这一原因之外,还因为小镇十分注重维护社区的安宁与平稳。

在罗伯特·伍斯诺采访小镇居民时,就有不少人表示“外面的世界”世风日下。

街道旁的广告牌上全是衣不蔽体的女模特,电视剧里播放的混乱性关系和毒品更是不堪入目。

在看重道德品质的小镇居民看来,小镇如同受到威胁的小船,在风云变幻的海面上漂浮,因而任何威胁社区安全的事情,都会首先遭到小镇居民的排斥和反对。

就像在Steubenville丑闻一样,一旦小镇的名声面临危机,全体镇民便会将枪口一致对外。在某些情况下,这确实也会导致上述不公正之事的发生。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镇居民的维护对于小镇的存续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在美国,如今有超过3000万人选择居住在小镇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可以去大城市里生活,赚更多的钱,享受更便捷的生活。但他们仍然选择了小镇。

有人留在那里是因为家人在那儿,有人则是因为向往小镇那家庭般的社区氛围,也有人纯粹是因为那里房价更便宜,生活成本更低。

小镇鸟瞰


罗伯特·伍斯诺这本《小镇美国》集合的小镇众生相,将为我们展现一幅全面且真实的小镇图景。他走遍43个州的数百个小镇,做了700多个深度访谈,综合30年人口数据,最终写成这本书,全面展现小镇生活的愉快与艰难,以及小镇居民内心的希望与恐惧。

小镇美国,从中不仅能窥视到繁华美国的另一面,更能照到我们自己的现状和问题。


《小镇美国》

[美]罗伯特·伍斯诺 著

邵庆华 译

了解当代美国,无法绕开的一部小镇启示录。在美国,超过3000万人居住在小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本可以去城里生活,赚更多的钱,享受更便捷的生活,得到更广泛的教育机会和更全面 的医疗保健。但他们依然选择了小镇。

▼点击底部链接可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0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