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新冠病毒可能跟我们长期共存?它比你想象得狡猾多了

新冠病毒可能跟我们长期共存?它比你想象得狡猾多了

这几天,”战疫”前方频频传来好消息,除湖北以外,全国各地的新增病例已经14日连降,让我们觉得曙光越来越近了。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冠病毒比我们想象得狡猾得多,就在昨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湖南女子,已经两次检测阴性出院后,又被确诊。


湖南常德市卫健委2月18日的疫情通报显示,“病例71”曾两次入院。


1月19日,汤女士和家人从北京返湘途中曾宿武汉,29日出现症状。


1月31日,汤女士入院隔离治疗.


2次检测阴性后于2月4日出院。回家当晚,她再次出现发热等症状。


2月6日,汤女士再入院,9日被确诊。


这次的疫情之所以能波及范围这么广,持续时间这么长,和这个病毒的特性不无关系。

传染病学专家林炳亮,在接受中青报采访时说,新冠病毒比SARS狡猾诡异多了。

截至现在,我们对这个敌人,了解的还不够充分。

而它行踪诡秘、变化多端的个性,更是让一线防控的专家们,不敢有半点大意、丝毫疏忽。

它到底有多难对付?看看下面这些例子或许你就明白了。


出院后还可能会“反复”

而且依然可能有传染性


看上面讲过的例子就知道,出院后的患者,还有反复的可能性,而且这已经不是个例。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专家解释说: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项检查结果,都不可能100%的准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也一样,其检测结果要受患者病情轻重、疾病不同阶段、取样方式方法、试剂盒质量、病毒核酸载量、实验室检测条件等影响。

因此,也会存在有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这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贵强介绍,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和第五版指南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经过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出院后居家管理,至少两周居家观察,建议两到四周到医院复查。



病毒会"掩人耳目”

一些人感染却“没有”症状

传染他人却不自知


这个病毒有多狡猾?有些最先感染的人,把身边一圈人都传染了,自己还好好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了一个1个无症状感染者导致11人被传染的病例:


1月5晚A病例乘火车前往湖北武汉,在武汉期间有外出游玩史,1月7日晚乘飞机返回,8日凌晨抵达北京。出现打喷嚏等症状,自服白加黑后症状消失,未就诊。

1月11日17时,A病例与丈夫、2个女儿到B病例家中做客,当晚两家人外出就餐并到某卡拉OK唱歌直至23时。

1月24日,B病例家中丈夫发病,同时妻子也被感染。两口子觉得没大事儿,所以还趁着新年假期去给亲戚一家拜年,结果亲戚家一共7个人,从大人到孩子,全都被感染了,陆续有5个人发病。

1月25日,与B病例家庭中的妻子面对面办公的同事C病例发病


据了解,A病例患者确诊当天体温依然无异常,成为“无症状传染者”。也就是指,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等,但是做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

其实,无症状感染者已出现多次。

1月27日,《安阳日报》就曾报道过一个“无症状感染者”案例,一名女子导致5名亲人感染新冠病毒。

据了解,这名女子是由武汉回到安阳,但她自觉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后被感染的5名患者都没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但都接触过该女子。



问:无症状感染者身上携带病毒,但是自己不发病,没有明显症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病了。那么,其他人应该怎么预防?


回答:别慌。


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目前的主要传播途径仍然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都可以切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即使身边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也可以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家中也要注意卫生,如勤开窗,常通风,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不共用餐具。


15秒就被传染

传染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之前报道过, 宁波男子出门买菜未戴口罩被感染,仅短暂接触仅15秒就被传染的病例。


2020年2月4日宁波市56岁男子被确诊。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

根据区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确诊患者)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可能就是这15秒近距离接触,导致该男子被传染。


南京也曾出现一例买个烤鸭就被传染的病例,1月22日南京某62岁女性,在烤鸭店排队购买烤鸭时,与一确诊病例(已在浙江被确诊)有过密切接触,1月29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居家休息未外出,2月2日步行至医院就诊,2月5日确诊。


问:传播速度这么快,怎么预防感染


回答:做好2件事。


1.出门必戴口罩。


2.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


传病毒还会“逗着玩“

一些人迟迟检测不出"阳性"

为控制传播加难度


成都就有一个女子4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第5次才被确诊新冠肺炎。


对此《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曾光表示,这种“迟迟不呈现阳性”的病人确实存在,又不能排除,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容易漏诊因此很容易在社会上传播, 如何找出这类传染源是疫情防控的一大挑战。

传播途径不断“更新”

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引关注


1 月 30 日,bioRxiv 发表一项研究,通过对单细胞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认为消化道可能是 2019-nCov 潜在感染的途径。


所以,有些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腹泻,而消化道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另一潜在感染途径。

事实上,继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分别宣布患者粪便样本成功分离病毒后,2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团队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大便标本中,成功分离到了两株新型冠状病毒。


因此,尽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仍指出,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但可能带来的粪口传播和居家下水道传播隐患,仍然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毕竟,当年SARS带来的“香港淘大花园事件”已是前车之鉴。

如今,科学家基于粪便已经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能存在”引发注意;此外,气溶胶传播途径的“可能存在”也陆续受到关注。传染病学专家林炳亮说,这些都在进行科学研究,相信很快会有结果。


新冠病毒可能和我们长期并存?


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时隔14天再次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

王辰认为:新冠肺炎与SARS不同。SARS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很快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

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对此,我们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准备。


//////////


结语:写这篇文章,绝不是想说新冠病毒有多可怕,而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共同的敌人的真面目,毕竟真正认识它,才能最终战胜它。


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疫情的控制已经有了很好的效果,希望,通过后续加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加深对新冠肺炎及病毒的认识了解,最终揭开它“诡异的面纱”。

对病毒认识每加深一步,胜利之日亦将更早一天。

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本文转自拜托了妈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2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