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一首诗词告诉你,如何在小年祭灶祈福

一首诗词告诉你,如何在小年祭灶祈福

今天(1月17日)是农历腊月廿三,也是传统节日——小年。

小年、春节和元宵是农历新年3个重要的支撑点,也可以说它们是构成传统春节的三部曲。古时候的春节从小年开始,过了小年,春节的序幕才正式被拉开。小年之后,人们开始备办年货,外出的家人回家团聚。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起点,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灶仪式,以示辞旧迎新。因此小年又叫祭灶节、灶王节。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都是使用天然气灶。以前,大多是柴火灶,所以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祭灶祈愿来年诸事顺遂。如何祭灶,从一首诗词可窥全貌。

古人有小年之谓。宋末文天祥曾有腊月廿四日所作之诗,诗题就用《二十四日》,称“江乡止小年”。此日即是小年,此夕乃谓小年夜。

腊月廿四夜何以称作小年夜?因为是夕祭灶、送灶,至大年夜接灶,过年气氛渐浓。这段时日,准备过年的民俗纷纷呈现于街市和家庭。

清嘉庆时,祭灶、送灶日期发生了变化。嘉庆朝时因军机处廿四日值夜班之臣不能回家祀灶,而“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已经相沿成习,遂将宫廷祀灶提前一天,使廿三日、廿四日军机处分日值班的章京(军机处的办事人员)都得以在家祀灶。于是,官宦之家就纷纷相效,竟以廿三日为送灶日者为多,且又不做京官而为地方官者亦然,由此改以腊月廿三日为小年,是夕也相应称作小年夜了。

南宋苏州籍著名诗人范成大,有一首《祭灶词》的诗,形象地描写了当时苏州民间送灶的习俗,刻画的入情入理,淋漓尽致,在老百姓眼里,灶王爷并不是纯粹的铁面无私,也不是专打小报告的卑鄙小人,而是一位通情达理、圆滑世故、稍加贿赂就替人消灾免祸的好好先生,很迎合普通老百姓的世态。诗曰: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兮!

送灶习俗本是一种迷信,但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安宁和富裕的向往。

事实上,民间的祭灶仪式颇为讲究。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之后一直留在家中,以监察这家人在一年中的所作所为。到了祭灶这一天,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切。玉皇大帝则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新一年的运数告诉灶王爷。因此,对于百姓家庭来说,灶王爷不仅掌管日常饮食,还掌握着家家户户的祸福祥异,因此祭灶仪式丝毫不能马虎。

祭灶仪式,无论贫富人家都会举行,但供品种类不限,可量力置备。比较富裕的人家会用糖瓜、糖饼、糕点等,甚至会用黄羊作为供品,有时还给灶王爷骑的宝马也供上些上等草料;《日下旧闻考》记载旧时北京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有时人们为了表示对灶王爷的敬重,还给灶王爷糊了八抬大轿、金案宝马送他上天。在祭灶的供品中,黄羊是传统的大祭祭品。鲁迅在《庚子送灶即事》诗中提到:“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其中的黄羊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便杀黄羊来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以求好运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相反,如果家境贫寒,无力置办贵重供品,至少也要放一个烛台、一个香炉和一碗凉水,并用秫荠杆儿扎成马的形状来送灶。就如俗语所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混得穷,明年再吃关东糖。”无论祭品丰俭,人们在祭灶仪式中都以诚敬之心恭送灶王爷上天,目的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种祭灶仪式实际上表达着人们对于新的—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

祭灶仪式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在有些地方,祭灶由男性主持,女性不参加祭灶仪式,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日下旧闻考》记载京师祀灶仍沿旧俗,禁妇女主祭,到了祭灶时间,一家人先将灶台附近打扫干净,然后在灶王爷神像两侧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然后在灶前摆上桌子,供上黄羊、糖瓜、糖饼等准备好的祭品。祭灶用糖,目的是让灶王爷甜甜嘴。有的地方还要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嘴巴甜甜,好话多说,坏话别说。”唐末《辇下岁时记》中记载唐朝时人们就“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其目的也是使灶王爷多说好话。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也记载了他家乡祭灶时使用“胶牙饧”,“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一切准备好之后,主人跪地向灶王爷敬香,待香快要燃尽时,再将纸马和草料全部焚化。如果是“纸灶”,则要与纸马、草料一同焚化,俗称“升了”。在焚化的过程中,主人要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廿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除了家人参加祭灶仪式以外,在一些地区,祭灶仪式的参与人数更多,场面也更加热闹。当暮色时分,人们准备送灶时,街头乞丐们便乔装打扮,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唱送灶王歌,跳送灶王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来换取食物。 (来源:《百科知识》卲凤丽/文、《百姓生活》史潭/文、《北京晚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9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