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江西南昌小巷里的“抗癌厨房”:人间烟火味,温热暖人心

江西南昌小巷里的“抗癌厨房”:人间烟火味,温热暖人心

下午4点刚过,南昌市学院路里的一处小巷,锅铲和炒锅的撞击声便传了出来,不到5点,一个个拎着新鲜食材的人,陆续从江西省肿瘤医院,拐进一路之隔的这里。近十个煤炉间,穿梭着忙碌的身影,锅上的雾气随着翻炒升腾,天南地北的家常菜出锅,菜香四溢在空气中,飘散到巷子外。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抗癌厨房做菜

厨具公用,自备油和调料,在这里,人们可以自助炒菜,每个菜只收1元钱,因为来炒菜的都是癌症患者或家属,这里也因此被叫做“抗癌厨房”。

“抗癌厨房”的主人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妻——万佐成和熊庚香。2001年,一次偶然的借炉炒菜,让夫妻俩在医院里出了名,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前来借炉,夫妻俩决定献一份爱心。但当时的他们没想到,这一做就是18年,虽然每天起早贪黑,不敢停歇,入不敷出也是常事,但夫妻俩还是甘愿坚守在这里,为抗癌家庭们提供着帮助,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

“抗癌厨房”源于一次偶然

紧邻着江西省肿瘤医院西侧,有一条学院路,走进学院路里,两侧尽是各种小吃店。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妻俩开的“抗癌厨房”,就在与学院路垂直的一条无名小巷中。

学院路与小巷交会处,是一座三层的小楼,这也是“抗癌厨房”的大本营。2001年,因为道路扩建,原本在省肿瘤医院对面租的门市房拆迁,夫妻俩将早点铺挪到了这里。

“我们原来住的是县城,到这里要几十公里,1993年来这边,我们两夫妻特别勤快,当时就好有钱,来到这我就买了房。”回忆从前,64岁的熊庚香总是夸不够老伴,“他好厉害的,自学炸油条,我们在医院附近开了一家早点铺,后来又加入了炒菜,可以做中晚餐。”

那个年代,有十几万元存款,儿女们也都出人头地,夫妻俩本可以不那么累,但闲不住的性子,让他们又把早点铺搬到了小巷里。可能因为夫妻俩的小店公道实惠,也可能因为万佐成老实稳重,熊庚香开朗爱笑,所以即便搬了家,仍有不少回头客找来。

2001年的一天,一位母亲买完油条,看着煤炉上的火还没有灭,踌躇了半天,还是开了口。“她儿子癌症住院,她陪着孩子在这里,孩子不喜欢吃外面的菜,想吃妈妈亲手做的,她想借炉子和锅。”66岁的万佐成笑着说,“我们当时就想,生病不容易,能帮就要帮,没犹豫就借她了,她当时好感动的。”

来炒菜的人越来越多

夫妻俩没想到,这样一次借炉炒菜,让他们在医院里出了名。不少听到消息的患者和家属,都前来询问是否能炒菜。起初,夫妻俩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很快便欣然一一应了下来。烹饪的工具从1套,变成8套,又变成了10多套,直至现在室内室外一共30套。

现在的小巷两侧,摆满了各种烹饪用具,左侧大小不一的水壶,零星围绕在近十个煤炉旁,水池边的一个架子上,摞着十几口炒锅,旁边地上的水桶里插着十几把配套的锅铲,水池后面的置物台上,整齐地码着八九个高压锅,蒸饭、煲汤,随用随取;右侧各种高低不同的桌子上,摆放着菜板和铁盆,菜刀整齐的码在靠近饭锅的桌子上,饭锅旁是熊庚香活动的范围,大家炒好菜,谁需要几盒饭,只要喊一声,她就会快速装好,递上去。

“每天都要几百人,具体几百,没算过,反正每天要煮150到200斤米。”熊庚香说,人多时小巷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但大家都很有规矩,忙着自己手里的活,一个炒完,下一个拎着锅铲和炒锅立马跟上。

人们在抗癌厨房做菜

抗癌厨房每天从凌晨5点钟左右开始来人,到晚上8点钟左右人渐渐走光,有时睡下了,楼下有病人家属来,只要喊一声,熊庚香就会跑下楼来。

就这样,从2001年到2019年的18年里,除了2017年有两天关门外,即便是过年,都不曾歇业, “其实对旁边邻居很不好意思的,我们也怕人家生气,就关了2天,但大家不干了,求着让我们开,他们需要我们,我们也不管其他的了。”

炒菜、米饭都是1块钱

起初,大家来做菜,夫妻俩分文不取,后来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心里不忍,劝他们收点钱,大家心里也会好过,于是夫妻俩定价每个菜5毛钱。这两年,随着成本费用增加,大家又劝夫妻俩再涨点,夫妻俩才为难的涨到1元钱。

雾气升腾,菜香四溢

“炒菜1元钱,米饭1元钱,煲汤2元钱,粥原本不要钱,后来有人喝不了倒掉了,我们想象征性的也收1元钱,让他们懂得珍惜,各种调料和油,我们也都有,他们没带的可以用我的。”其实一两元的价格并不高,但有时遇到经济困难的,夫妻俩不仅一分钱不会要,还时常从自己腰包里掏钱给予对方帮助,但有时也会遇到多扔下几块钱,还没等夫妻俩反应过来,就走没影了的人。

说起成本,熊庚香笑着说“不知道”,管账的万佐成接过了话茬,“房租、水电、煤球,大米,算下来一天五六百块。”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18年来没有雇过一个帮手。“开始附近的人都认为我们赚钱的,才会对我们有怨气,后来知道我们不赚钱还搭钱,也就不说什么了。”

53岁的邹佰明从今年2月起,每个月都会有半个月呆在“抗癌厨房”,他的爱人因骨髓瘤转来江西省肿瘤医院进行化疗,除了医保报销,自费已经花了20多万元,其中除了七八万元是自己的存款,其他都是从亲朋那东拼西凑来的,“周边这些店十几块钱一个菜的,这里1块钱一个菜,很实惠的,帮我们省钱,他们人是真的好,很感谢他们的。”

愿意倾听抗癌背后的故事

每一位癌症患者,每一个抗癌家庭,背后都有一个写满心酸和眼泪的故事。与相对腼腆的万佐成相比,性格直爽的熊庚香不仅是厨房的主人,更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在她看来,后者更为重要。

熊庚香不仅为大家提供帮助,她的笑容也让不少抗癌家庭坚强

很多来到厨房的人,熊庚香叫不上名字,却能清楚的记得他们在医院呆了多久。与旁人聊天时,说起这些来到厨房的人,熊庚香的嘴上时常挂着,“他们真的太难了,应该帮”。

熊庚香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他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丈夫。他的孩子被查出腿上长了瘤子,没多久,他的爱人又查出了宫颈癌,一个住在医院的三楼,一个住在五楼,男子每天在厨房做好三餐,再分别送饭。说起一家人为钱发愁,被病魔逐渐吞噬,堂堂男子汉几次在众人面前崩溃痛哭,与病魔斗争的爱人也几次企图轻生。2年里熊庚香不仅没收他们一分钱,还拿出了几千元钱帮助他们,即便出院后,熊庚香也时常电话、微信开导这对夫妻。现在夫妻俩走出了阴霾,情绪和身体都恢复的很不错。

但并不是所有的结局都会向着好的方面发展,2016年左右,厨房迎来了一位母亲,是被同屋病友带过来的。她的女儿不仅乖巧,还有着法院公务员的体面工作。但不幸的是,女儿突然查出了癌症。在治疗半年后的一天,母亲正在厨房炒菜,突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赶忙扔下锅铲,哭着拔腿跑回了医院。

“医院打电话说她孩子不行了,当天就没了,很突然,很快。这样的事不只一次了,每次看到我都好心痛的。”熊庚香说,夫妻俩18年里如此坚守,是希望能够为这些抗癌家庭们提供帮助,哪怕这个帮助只是一点点,哪怕回报只是一句“谢谢”。

晚上8点左右,前来炒菜的人们纷纷退去,熊庚香开始洗刷厨具、收拾卫生,万佐成用铁钳子把煤炉里还未燃尽的蜂窝煤,分散倒入空煤炉里,上面再铺上新的蜂窝煤,经过一晚上,新煤会燃烧,以便第二天一早前来炒菜的人们使用。

炒菜的人渐渐退去,熊庚香开始洗刷厨具

万佐成在整理蜂窝煤

一个多小时后,一切收拾妥当,夫妻俩坐在椅子上短暂休息。被问到未来,他们都笑得很憨厚,“没怎么想,能做一天是一天,能帮一天是一天。”


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文并摄 发自江西南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4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