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广西涠洲岛2名女孩失联事件,撕开中国4.3亿家庭最痛一面

广西涠洲岛2名女孩失联事件,撕开中国4.3亿家庭最痛一面




最近,两女孩接连在涠洲岛失联事件,牵动所有人的心,大家都希望她们能够平安归来。

截至到9月18日,第一个人们不愿看到的坏消息传来:


警方通报,涠洲岛失联女教师龙某遗体已找到。

我们只好祈祷奇迹能够在失联学生何某身上发生。

接连两起女孩失联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她们到底怎么了。

据警方通报显示:

两人生前均独自往海边行走,不排除轻生。

去涠洲岛之前,龙其乐给亲友发消息拜托照顾好妈妈和猫,又跟网友朋友发消息,“想试试跳进海里的感觉”。

但当时没有人发现这个外表活泼的女孩,内心正在经历什么。

家人说她性格开朗,不相信她会自杀。但有人却发现,她在涠洲岛的某条小路上,边走边哭。

而失踪的19岁江西女孩,在她客栈房间留下的遗书中写道:

“其实我从十岁时就一直对死亡充满憧憬,我的时间是我所到的罪恶,我总是在想我为什么要存在,为什么要出生,一切的一切不是你的错。我总是想到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这是我最好的所在,我所选择的,希望你们能好好活下去……”


尽管家长都不愿意相信,两个女孩都不像表面那么开朗,甚至有些抑郁,流露了轻生念头。

看了这个新闻,无数家长发出疑问:

我们对孩子那么好,他们为什么还是不开心? 我们那么爱孩子,为什么他们对这个世界失望?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4月17日晚上10点,车来车往的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17岁男孩打开车门冲出去,没有丝毫犹豫地从桥上跳下,当场死亡。

只留下母亲,在原地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事情发生的原因不过一件小事。

孩子在学校中与同学发生矛盾,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回家路上,家长就这件事批评了孩子。

而男孩一时气上心头,跳桥自杀。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2018年1月26日下午,甘肃兰州市安宁区一位8岁男童家中自杀身亡。

9月17号,一名15岁的初三女生和父母因为手机的使用爆发冲突,从19楼跳楼身亡。

在查找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痛彻心扉的数据:

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显示: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

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但这些压力都只是外部原因,没有孩子直接因为这些原因就想自杀的。

归根结底,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

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有时候在家长眼里的一件小事,却成为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第一件事就是去责备孩子。

因此即使亲如血缘,有些家庭里的父母与孩子还是非常遥远。

然后就出现了一种情况:

很多时候,孩子出了事家里才知道出问题了,其实大多数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这才是最可怕的。

不是说所有的家庭都不好,最起码大部分都缺失真正的爱。


看过一个令人难受的新闻。

郑州男孩迷恋上网。有一次几天未归,父母花了3个晚上在一家网吧找到孩子。

孩子父母他架走后,路上不停骂孩子,说孩子不争气,不去学校上学。

为了惩罚孩子,他们将15岁的儿子的衣服扒光,用3把锁和一根铁链,将儿子锁在同学经常路过的路边电灯杆上。

孩子挣脱时,灯杆边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一边骂一边追孩子,场面令人心惊。

事后,孩子一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再敲门,他一直不应声,也不出来。

在这个典型新闻里呈现出一个普遍现象:

中国家庭中,孩子是不被尊重的个体。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父母眼里,孩子是私有物品,要么被呵护备至,要么是任意处置。

而这样做有两个结果,

一是孩子被溺爱,

孩子被保护得不知道外界险恶,而溺爱反而是一种伤害,当外界压力来临,孩子反而无法承受;

二是孩子不被真正的理解与尊重,

被父母以粗暴的“为你好“的方式对待,以致于出现父母觉得孩子难以管教,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可是父母也很为难,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不懂:

明明为孩子操碎了心,可换来的依旧是孩子的不满。

其实,家庭教育的唯一标准是,爱。

但是大多数中国父母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木棉姐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明明最开始的出发点是爱,为何最后总是变成伤害?

从小到大,虽然我们学了很多学科知识,但是从来没有一门学科教会我们亲人之间如何去爱。

很多做了父母的人,或即将要做父母的人都要重新认识,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

1.爱是尊重。

所谓尊重,就是听懂孩子的话,尊重孩子的感受。

有次鲁迅在家中宴客。在吃鱼圆时,客人都说新鲜可口。

儿子说:“妈妈,鱼圆是酸的!”妈妈听了责备孩子乱说话,孩子满脸不高兴。

鲁迅听后,尝了口儿子咬过的那只鱼圆,果然不怎么新鲜,便对母亲说:

“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尊重孩子的想法,首先是给孩子说话的权利,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言行,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尊重。

而被尊重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才更独立。

2.爱是理解。

很多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理解问题。比如说孩子在学校打架了,首先就是劈头盖脸的嫌弃孩子给自己添麻烦,简单粗暴地告诫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后果,父母从不问孩子为何打架,有没有受伤。

遇事一开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而不是多理解你的孩子,实际上这是做父母的一种偷懒。

矛盾是走进孩子的最好时机,但是父母们总是想尽快将最表浅的问题拂去,听不到孩子心中的狂风暴雨。

爱是理解,理解的第一步是信任,信任你的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达成,孩子才能听进去你的劝导。

3.爱是鼓励。

听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孩子考了98分,会鼓励的父母会说,我真为你高兴!

而只会打压孩子的父母会说,才考了98分,你知不知道隔壁小强考了100分,你对得起我的付出吗?

这样家庭教出的孩子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折磨自己,甚至自卑。

总是打压孩子的家庭,教不出幸福的孩子。

4.爱是陪伴。

孩子伤心的时候,给予劝解及抚慰,即使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温暖得陪伴也能让孩子受伤得心得到慰藉,

一碗暖胃的热粥,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都能让孩子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反面例子是,难过的时候得到的不是家人关怀,而是阴阳怪气的讽刺,甚至把孩子赶出家门,用饥饿与恐惧压迫孩子服软,美其名曰为孩子好。

即使孩子回家了,内心也种下冷漠的种子。因为他会记得,在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家人将他推得更远。

家应该是充电、疗伤、再次启程的地方,本不该充满以爱之名的伤害。

很多父母有孩子之后,总是担心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往往忽略,孩子更需要的是爱,

爱没有阶层,不分贫富。

抛开基本的外部条件,孩子最想要的不过是父母的陪伴、理解、尊重与爱。

爱是孩子从原生家庭继承的巨大财富,并且在成年之后还在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在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之后想不优秀都很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2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