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女儿考上大学,因不会洗衣做饭,妈妈想在学校外租房子陪读可以吗

女儿考上大学,因不会洗衣做饭,妈妈想在学校外租房子陪读可以吗

“陪伴”一直是家长们帮助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

前两天看到一位家长在网上问:女儿今年刚考上大学,但是平时不会洗衣做饭,我想在学校外面租套房子陪读,这样合适吗?

网友回答:不合适。多好的一个锻炼孩子的机会啊,却被家长给亲手毁了!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关于“陪读”的两个新闻:

1.一位上海浦东的阿姨,她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上海市,只不过是在奉贤区,但是孩子上大学后还是很担心。于是便跑到女儿的学校附近,在酒店租了房子,然后到学校去帮女儿打扫宿舍卫生,因为女儿从来没有做过家务。

2.山东济南一个24岁的大学生杀害了给他陪读的40岁母亲,被杀害时,母亲始终没有呼喊过一生“救命”。听邻居讲,这位母亲平时在超市里做绑菜、打扫卫生等工作,眼里有活,工作很勤快。但她没想到自己会死于儿子之手。

这两则新闻的共同点都是“陪读”,其本质都是“溺爱”,只不过两位“陪读妈妈”的结局稍有不同:一个轻微,一个严重。人们不禁感叹:这都是“溺爱”惹的祸啊!

作为父母,你知道“溺爱”孩子的后果吗?

其实,这位家长亲手“毁的”,可能不是“机会”,而是孩子的“未来”

多陪陪孩子自然是每一位父母都要尽可能去做到的事,然而,作为父母,也不可能一辈子陪在孩子身边,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比上大学本身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很好奇,家长为什么会想到要去“陪读”?孩子都已经是“大学生”了?

家长给出的原因跟简单,就是“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说明这个妈妈简直是“太细心”了,对孩子“太有爱”,即便是孩子上了“大学”,也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去陪读。

但是,如果真是这个原因的话,那么这个妈妈可能得不到网友们的理解和支持,相反,她的做法还会引来一阵阵的批评或责骂之声。

老实讲,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高中阶段倒是适合“陪读”,但上了大学则没有必要进行“陪读”。孩子都长大学了,应该有“独立更生”的能力,就算是没有,也正是培养孩子这种“独立更生”这种能力的绝好机会。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一味的“溺爱”,就会导致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这对孩子来说,不是“真爱”,而是“伤害”,甚至是“毁灭”。

已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在谈到“家庭教育”的时候,总结了“溺爱”的三大后果:

1.入学后不容易和同学相处,对老师也很难尊敬;

2.孩子在今后生活不顺的时候,容易“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坏妈妈”的念头;

3.将来到社会上,很可能“处处碰壁”,甚至“寸步难行”。

由此可见,“溺爱”完全是家长的一种“短视”行为,因为这种“短视”,不但难以帮助孩子“成功”,还很有可能“毁掉”孩子的美好前程。在现实生活当中,像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庭,还非常之多。

家长的“溺爱”可能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都上大学了,父母却要去“陪读”,这背后暗藏着哪些“危险的信息”?

1.父母的“陪读”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爱”,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种“掌控”。

有的家长习惯于“监督”和“管理”孩子,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长的“视线当中”看着长大的。如果说是小学、初中,我觉得这个很正常,也是应该的,必须的;在高中阶段,为了孩子有更多时间投入学习,以考上一个好大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父母仍要“陪读”,估计这不仅仅是为了给孩子“洗衣做饭”那么简单,可能还有心理上的“掌控”。这种“掌控”最先表现为“监督”,然后表现为“强迫”,用各种理由来干涉孩子的自主思想。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掌控”会导致孩子强烈的“叛逆心理”

2.孩子都上大学了,还不会“洗衣做饭”,这说明,父母在过去的家庭教育中,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学习成绩”重不重要?肯定重要,但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生活能力”的培养。生活能力也牵涉着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人格品德等等。

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孩子就会将“学习成绩”当成生活的全部,有了“学习成绩”,就可以不用劳动,就可以“高高在上”,对周围人“颐指气使”,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

孩子上了大学还不会“洗衣做饭”,这只能是父母的“罪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就不怕遭到世人的嘲笑吗?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错误的教育方式就不再提了,但现在和将来就不能再错下去了。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以适应未来的社会

3.父母该放手时就要放手。一个健康的家庭,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不仅仅需要懂得“爱”,还要懂得“分离”。

网上有一句经典的说法,叫做“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种观点原本是用来描述男女之情的爱情的,但现在也被人们用来表达“父母对孩子应有的正确的爱”的观点。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适时地找准机会,给孩子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能事事都由家长来“操心”和“操办”,孩子应该和父母保持一定“距离”。

“分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悲情场景,每一个人,都要遭遇各种各样的“分离”。这种“分离”或是“永久的”,或是“临时的”,但无论是哪一种,人们没遭遇一次“分离”,都应该获得一次成长。

换句话说,“历经分离”正是使人成长、成熟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我们刻意去避免“分离”,那么我们可能会花费更大代价来保持那种“暂时性”的陪伴;更为可悲的是,这种“暂时性”的陪伴为会今后的“分离”带来更大的伤痛。

“历经分离”正是使人成长、成熟的一种重要方式

4.家长用“陪伴孩子”的方式来安度“自己的日子”,说明家长已经丧失了自我,把孩子当成生活的一切,这是极其危险的。

父母在塑造孩子的生活过程中,连自己的“形象”都已经完全丧失,那么还能够奢望为孩子“塑造人生”么?父母只有把自己的生活塑造好了,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才有“能力”塑造孩子的生活,才有“机会”让孩子的生活有滋有味。

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至少能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榜样。

题主所谈到的这位家长,为了能够给孩子“洗衣做饭”而选择“陪读”,她早已丧失了自己的生活,丧失了自我,她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切,然而,在孩子那里,她可能只是一个子的“附庸品”。如果不立即改变这种教育方式,“生活的悲剧”终将到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绝不仅限于“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更涉及到“家庭教育”和“未来生活”。

父母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才能让孩子活得更精彩

那么,作为家长,在培养自己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1.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家长首先要过自己的“心理关”,不断安慰和暗示自己“孩子长大了”,长硬了翅膀的雄鹰终归要“展翅翱翔”于蓝天。

2.在心理上给予孩子“成年人应有的尊重”,相信孩子,决不能将自己的“监督”或“掌控”美化成“对孩子的爱”。

3.孩子这么大了,肯定不能去大学“陪读”,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但是要告诫孩子“洗衣做饭自己想办法解决”。借“上大学”的机会,让孩子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

4.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生活滋味,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崇拜”并“尊重”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也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自己的生活,以此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长硬了翅膀的雄鹰终归要“展翅翱翔”于蓝天

结束语:

“溺爱”不是“爱”,它的真正名字叫做“伤害”。现实生活当中,仍有许多家庭、许多父母以“爱的名义”做着一些“伤害孩子”的事。作为孩子,只有学会了各种生活所必须的技能,才能立足于未来社会。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陪伴着孩子,而孩子和父母之间:只有经历过“分离”,才能得到成长,走向成熟!

(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或看法,请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1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