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30年前,徐州人都是这样过冬的!有没有哪张老照片,戳中你的泪点

30年前,徐州人都是这样过冬的!有没有哪张老照片,戳中你的泪点

提起过去徐州人购买冬储大白菜的热闹场面,许多年冬储大白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新买的大白菜一般要先放在朝阳的地方晾几天,然后再整齐地码放在房子外面,够一个冬天吃了。轻人可能是没有记忆的。冬天吃白菜粉条!

整理大白菜

家家户户就会开始组装炉灶,为的是冬天的取暖,还要到附近的煤店里买煤,这种烧的是烟煤,好处是暖的快。坏处是要一直往炉膛里添煤,不能封炉子。手冷了,烤一下,衣服湿了烤一下,有时候不小心还容易烤焦!

炉子

馒头硬了,烤一下。最爱烤馒头片了,那个脆脆的感觉和现在烤的馒头是天壤之别。最好的就是烤出黄颜色,最爱。

烤馒头

现在喊得出名字的有“百雀羚”、“万紫千红”等等,那股浓到刺鼻的熟悉香味,然而你却不得不佩服这些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当时候人手必备,手很容易裂,擦一下好管用,还能回忆当时候的香味。

以前妈妈都很心灵手巧,她们总是会积攒很多毛线,一到冬天就会给孩子织毛衣,那些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又厚又暖和,上面还有很多花纹。当时心灵手巧的人会织十几种花纹。

打毛衣

冬天穿军大衣既保暖,又令人陡生一种英武之气,时过境迁,这些几乎所有家庭必备的行头,已成为农民工的工作服,偶尔会有前卫者,冬天穿着军大衣出场,让人惊叹时光的变幻。现在还没过时。

一直是这种经典色

小时候的冬天,都是穿着妈妈或者奶奶亲手做的大棉袄过冬,甭提有多暖了,每到冬天都裹成一个大熊一般,试新棉袄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那时候的衣服特别笨重,里面纯棉花。

最爱妈妈的棉袄

这又叫雷锋帽,是部队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把帽帮子向下一拉,就把耳朵、脖子都护住了,外面的冷风吹不进,里面的热量散掉,浑身都感到热烘烘的。那是真暖和。

雷锋吗或者火车头帽

这种大棉手套不戴的时候绳子跨在脖子上,超方便携带。每逢严冬来临,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双用粗布做成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棉手套 。那时候属于高配了,不一定人人都有。

棉手套

记得小时候,冬天下雪,很多人都穿着一双暗黑色条绒棉鞋,底子和面儿都很厚,里面融呼呼的,又舒服又实在。给人们留下了温暖而又苦涩的记忆。黑色是永远的记忆里。

棉鞋

这种取暖方式盛行于老年人之间,天气好的时候,端个板凳,寻村口阳光充足之地,喊几个老伙计,下下象棋。取暖效果嘛~就是蹲时间长了腿会麻。

晒太阳

小孩子下课后,找一堵墙,或者墙角,一个挤一个,挤得猛了,有同学被挤出来,嬉笑着再跑到后面排上,继续挤。十分钟,保证浑身上下都热起来。那时候没有空调,冬天的教师是真冷,手都不能写字,唯一取暖就是课间活动。

挤刚查

这是寒冷的冬天里很受欢迎的零食,看着师傅把白花花的米倒进罐子,然后捂着耳朵,一声巨响后一股热浪从锅里冲出,胖乎乎香喷喷的爆米花就直冲进那个长长的布袋里。村里来了,各家各户带着粮食来,加点糖精。

炸花子

那时没有羽绒被,自己家弹的棉被,特别实在,压在身上很有分量,盖上一点儿风都不透。冬天能有新棉被是多渴望的事。

棉被

这些东西一直活在记忆里,时间过的好快,父母都老了,我们自己的孩子也变大了,时间就是一个魔术师,能否变回曾经的过去,让我们慢点过,好想看看爷爷奶奶,多陪他们一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0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