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悲剧!3名初中女生手牵手跳楼身亡

悲剧!3名初中女生手牵手跳楼身亡

9月8日,重庆3名初中女生,手牵手从18楼跳楼自杀。


事发地为重庆九龙坡区某小区内,3名女孩跳下后摔到了一楼遮挡平台上。

消防员、警察、120赶到后,因为消防通道堵塞,云梯没能及时送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救援,才把三人送上救护车,遗憾的是,当时三人已无生命体征。


究竟是什么原因,三个才12、13岁大的花季女孩,会这么想不开。


是抑郁?是压力太大?还是受了外在某种蛊惑?如果是第三种,那就太可怕了。这些年,学生圈当中时不时流传着某种自杀游戏,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是压力大、抑郁,那就是这个社会开始“生病”了,而且越来越低龄化,这,更加恐怖!

自杀游戏,我们能通过外在手段隔绝;如果是社会生病,这种病很难从内根治,要治,那就得全体医治,工程量巨大……



01

这三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一定遇到了几乎相似的困境。没有方向,缺乏家人和其他同学的理解,只能三个人互相倾诉,抱团取暖,孩子的自我调调节能力非常差,她们一定是只能承受却没有能力排解,直到不堪重负,纵身一跃。

十三四岁的年纪,大部分女孩都倍受家人宠爱,活泼开朗,从小学进入初中,逐渐走入青春期,尤其女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家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要相对应的改变,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她心理上的变化和困惑,如果面对孩子的一些变化一味的质疑甚至指责,就会让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变得僵化,会给孩子一些错觉,家对于孩子不再是那个温暖的地方,父母也仿佛有些陌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冷漠的捧着手机。

现在各个家庭高工作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很多父母疏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会导致孩子的迷茫。父母的责任,养和育,都非常重要。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超过50%的青少年⾃杀,考虑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过70%的青少年⾃杀,考虑时间不超过2⼩时。

• 2012年杭州调查7335个初中⽣,14.3%的⼈认真考虑过⾃杀,6.9%的⼈已经制定过⾃杀计划,2.1%的⼈有过⾃杀⾏为,1%的⼈反复尝试过⾃杀。

• ⾃杀未遂青少年调查:85%没告诉任何⼈⾃⼰有⾃杀念头,90%的⾃杀尝试⽗母并不知晓。

这些是和我们青少年的自杀率有关的一些数字。

大家看到社会新闻上出现了一些极端状况,会想那个东西离我非常远,但是事实上很多青少年的极端抉择都是一个非常临时的决定,这是因为他们前额叶皮质的执行和判断功能没有发展好,抑制冲动的能力没有发展好。

02

那怎样能够让大脑前额叶功能好好发挥作用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理层面的调节。

前额叶皮质有它自己的发展节奏,虽然某种程度上这令我们的人生多少有些无奈,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它的发展也是可以被各种方式所激活的。


1.通过运动调节

左边的大脑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不动,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做题目,他的脑电图的样子。右边是他散步了20分钟之后做同样的题目,他的脑电图成像就完全的不同。

大家会看到激活的比率面积等等都非常不一样。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就是——当孩子不想做作业的时候,或者执行、判断功能有问题的时候,去动一动,有些时候是有帮助的。


2.通过睡眠调节



上面这张图讲的是我们大脑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叫做“修剪”。我们白天会看到很多的东西,比如听到了一个响雷,觉得非常害怕,如果这个响雷在我的头脑当中反复出现,就会影响我的状态。

我们的大脑很聪明,它会在你睡觉的时候把很多不需要的东西剪掉。这个过程和做梦也有关系,做梦其实是你的大脑在帮你做一些和修剪有关的工作,以免第二天还无时无刻不想着雷。

所以睡觉对我们来讲很重要,睡眠帮助我们大脑的方式就像一个CPU一样,腾出尽可能多的内存去跑更多的程序。所以说睡眠对于调节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且有益。


3.饮食调节

近几年医学界的研究发现,肠道就像是人类的第二大脑,肠道的很多菌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会不会得抑郁症,会不会得阿兹海默症。相关研究显示,当科学家在肠道里面植入一些健康的菌群时,被植入的宿主的情绪状态会有一个明显的好转。

所以,如果感觉到自己或者孩子情绪不太好时,稍微调节一下饮食结构,也可以让自己情绪变得好一些。


03

让大脑前额叶功能好好发挥作用,除了生理层面的调节,下面这两点,也是我们父母大有作为的地方。


1.给青春期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左边这个大脑是身心比较健康的大脑在学习下的状态,右边的这个大脑,是一个常年被虐待的孩子的大脑皮质在工作和学习时的状态。这个大脑中间黑色的断开就是表明了前额叶皮质功能性上的一个明显的缺失。

有一些孩子可能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了很多,或者可能体验到和周围关系出现一些紧张的感觉,或者长期处在一段有害的关系当中。

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并因此而表现不良,那么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给予弥补和引导。

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补,那么他/她的一生将很难与幸福、健康、快乐结缘。

从多年治疗与咨询的经验中不难看出,无论是高考减压,还是亲子关系,或是早恋、逃学、网瘾、叛逆等,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阶段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爱,上述大部分问题都有解决的可能。

可如果将之推延几年。对,只是短短的几年后,当这些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样贯穿于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为终生难愈的肿瘤,再治起来,不仅成本极高,而且治愈的可能性相当低。原因是,他们已经定型了,“炎症”已经发展为“癌症”!

研究证明,青春期被家庭迫害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杀率相当高。除此之外,这些受害者还要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这一切,均玷污了美丽圣洁的青春期,但此时的孩子还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存,因此,他们还会被迫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与伤害。并带着这些伤疤走向他们的下一站:社会。

家长们,请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后的机会,人生是个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


2.帮孩子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研究证明,由于屏幕过多的光声电刺激使得现代人前额叶成熟期推迟,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的00后跟90后的一个特别大的区别在于现实与虚幻世界的边界不同。


00后由于缺乏了很多与现实世界的连结,不少孩子会在面对构建真实关系的时候遇到问题。

教育专家陈默说: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想象一下,当他进入大学和同学一起住宿舍,当他开始要谈恋爱,开始要走入公司去面试,开始面对很多人生真实抉择的时候,他就会非常的不知所措。

在青春期成长最艰难的几年中,青少年们需要辅导、支持、良好的榜样,以及最重要的,得到理解。


04

最后,要想与青春期孩子建立高质量的关系,父母牢记以下两句话:

  • 调整心态,接受孩子的长大

“在父母眼里,子女不管长到多大都是孩子。”这句话乍听起来很温馨,但却是子女的一道魔咒。

前段时间有一条段子被广泛转载,内容是当孩子说“爸妈,我出门了”,各国父母的不同反应:

意大利父母:“放开玩吧。”美国父母:“玩得开心,孩子。”法国父母:“去吧孩子。”中国父母:“你和谁出去?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怎么整天就知道出去玩,咋不多陪陪父母?在外面不要乱吃东西......”

不少网友转载这一段子的时候都表示:这太真实了。

中国父母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太紧张自己的孩子了,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兴趣、就业、婚姻乃至整个人生,什么都想管,就是不愿面对孩子已经长大这一现实。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爱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他们与朋友的通话,认为他们不应该有自己的秘密。

著名影星黄磊在接受访谈的时候就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这些秘密是孩子内心最宝贵的财富。孩子的日记本、手机,我绝不会偷看。不用说上锁,哪怕日记本放在桌上,我也不会看!”

因为窥探就等于摧毁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只会让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

如果家长总是不肯放手给空间他们成长,孩子就会有被约束和被控制的感觉,对成长也是不利的。

学者周国平曾说:“想要孩子信任家长,首先家长要去尊重孩子。”

想要重新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父母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接受孩子的成长,尊重他们并给予一定的私人空间。

只有在孩子信任我们的前提下,他们才会愿意亲近我们。


  • 学会聆听,做孩子的朋友

大兵老师曾采访过一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霸。她这样描述与父母的相处:“我的父母跟我一直都是像朋友一样相处的,他们从来不会拿家长的威严来压我,而且总是很及时地聆听我的问题,并给予引导。”

想要接近孩子,学会聆听是很重要的一步。这能让孩子知道我们在乎他,重视他身边发生的大小事。

有些家长只会在孩子谈论学习的时候仔细听,而在分享别的事的时候兴趣寥寥,显得敷衍。这种做法很容易打击孩子,让他们失去和你沟通的欲望。

无论是大事小事,我们都应该好好聆听,并给予及时的回应。

而且,我们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也要注意姿态,像对待朋友一样,以尊重为前提对孩子提出建议,并且做好意见不被接受的准备。

毕竟,当我们向普通朋友提出建议,对方也不一定会百分百按我们所说的去做的,何况是孩子呢?

追求独立自主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明显特征,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会不同程度地疏离父母。父母可以在放手的同时,学会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成长,换一种模式去跟他相处,这也是作为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10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