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生活 > 福佑寺简介及历史发展

福佑寺简介及历史发展

  相信很多喜欢游玩的朋友都有去过“福佑寺”这个旅游景点吧!它位于北京北长街北口路东。建于清顺治年间,为清圣祖玄烨的避痘处。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下福佑寺简介及历史发展。

福佑寺

  福佑寺简介

  福佑寺是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北长街,建于清顺治年间,为清圣祖玄烨的避痘处。雍正元年(1723)拟分给宝亲王(乾隆帝)弘历作为私第。弘历未迁入,登基后改为喇嘛庙,名福佑寺。后代曾数次重修。寺坐北朝南,外垣门西向。钟鼓楼,天王殿3间。东西配殿各3间。大雄宝殿5间,前有月台,雕云纹御路。后殿5间,内供奉“圣祖仁皇帝大成功德佛”牌位。

  福佑寺位于北长街20号。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此地最早为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避痘之处,也正是因为得过天花,康熙得以继承皇位成为一代君王,此处后来也成为圣地。清雍正元年(1723年)拟分给宝亲王(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为皇子时封号)作为邸第,弘历并未迁入,登基后改为喇嘛庙,名福佑寺。

  外垣门西向。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照壁:长18.5米,黄琉璃瓦绿剪边顶。在山门和影壁之间有南北间牌楼二座,东牌楼上书“佛光普照”、“圣德永垂”;西牌楼上书“泽流九有”、“慈育群生”。为雍正皇帝所书。山门三间,黄琉璃瓦顶,前后有雕龙御路,左右为八字影壁。山门前有狮子一对,山门后有钟鼓楼各一间,黄琉璃瓦录剪边顶。钟楼内至今仍保存有当年雍正年间铸造的铜种。天王殿三间,黄琉璃绿剪边顶。额曰“慧灯朗照”,前后有雕云纹御路,东西配殿各三间。大雄宝殿五间,歇山调大脊,大脊中央有须弥座,上有莲花座铜塔。大雄殿前有月台。大雄殿五间面阔21.90米,进深13.80米;月台东西长13.90米,南北宽7.80米。月台前有雕云纹御路。大雄殿额曰“慈容严在”,恭奉“圣祖仁皇帝大成功德佛牌”牌位,雍正乾隆二位皇帝都认为康熙皇帝在位时功绩甚大,死后自然成佛,所以将康熙的牌位供奉在此!此牌位至今仍完好的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东案陈设御制文章,西设宝座。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五间,其耳房与后院配房联成“矩尺”形。后罩房三间。寺后院有东西向平房五排,每排房七间。

福佑寺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西藏班禅驻北平办事处。1919年12月毛泽东率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代表团来北平时曾在此暂住过。12月22日成立平民通讯社,毛泽东任社长,黎锦熙于1920年1月4日在此拜访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过西藏班禅驻京办事处。1979年8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福佑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佑寺历史发展

  福佑寺东墙外便是故宫的筒子河,与故宫隔河相望,这里曾是皇家庭院,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康熙皇帝幼年时出天花曾在此‘避痘’,雍正元年1723将这里赐给宝亲王弘历做府邸,但他并未居住。后又被雍正皇帝改为专门祭祀雨神之庙,俗称“雨神庙”,乾隆登基后改建为喇嘛庙,更名福佑寺。民国时期(1927)改为班禅驻北平办事处,1980年后也作过班禅驻京办事处。1919年底,毛泽东和新民会几位会员曾同寓福佑寺后配殿。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址。

  明代及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每年祭祀云雨风雷四神都是统一在天坛祈年殿举行。但到了雍正年间,为了更好地进行祭祀仪式,表示更大的诚心,就修建了宣仁庙、昭显庙、凝和庙、福佑寺。这四座庙宇和真武庙、普渡寺、万寿兴隆寺、静默寺统成为故宫外八庙,这八间庙宇建筑都有严格的规制,皇帝每年定期祭祀,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万民安居、励精图治、百战功成。据说故宫外八庙,早年间其名气可与承德的外八庙相当。如今这八座庙中,除了福佑寺外,其余七座庙宇,均失去了原有的格局和规制,或被拆除或被改建。

  编后语:通过以上小编为大家解释了“福佑寺”的内容后,大家对此是不是有所了解了呢?如果想知道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a82888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