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生活 > 庐山东林寺 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庐山东林寺 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庐山东林寺是教全国重点寺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这里佛教文化很浓郁,非常适合一些信佛和喜欢旅游的朋友,下面就由小编介绍一下庐山东林寺给大家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即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历史沿革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与佛图澄、道安并称“日、月、星”之称的佛门栋梁——慧远大师,南下罗浮传法,途经浔阳,“见庐山闲旷,可以息心”,遂驻足弘法。

  短短三年,徒属众广。江州刺史桓伊肃然起敬,为之立寺。

  慧远带领僧众,缔构伽蓝,剃草开林,增卑架巘,夷峻筑台,疏峦抗殿,万事毕备,命曰“东林”。由于朝廷施恩,百姓助缘,建寺速度飞快,故有“出木池”、“鬼垒墙”、“神运殿”之胜迹和传说。

  慧远大师在东林“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潜心佛学,广弘佛法,阐扬佛理,著述佛书,形成“众僧云集、四海同归”的局面。

  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他见机缘成熟,遂邀集“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庐山东林寺地理位置人,其中高贤十八,既有中外高僧,又有达官贵人,还有学者隐士,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个社团——白莲社。

  远公的莲社,以同修净业、共期西方为宗旨,熔释、儒、道于一炉,开佛教中国化之先河。

  以东林为中心的庐山,遂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远公倡导的“弥陀净土法门”时称莲宗,后经南宋示晓法师与志磐法师立莲社六祖(七祖)、元朝普度法师著《莲宗宝鉴》及《庐山复教集》立净土宗之名,至清朝中叶,净宗立名及立祖谱系初成,后世遂尊慧远大师为初祖,尊东林为净土宗祖庭。

  景观

  庐山,一山飞峙,千峰峻峭。面对云蒸霞蔚的罗汉肚,银泉飞瀑的香炉峰,一座千年古刹横卧香谷,红墙碧瓦,梵宇巍峨,这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庐山东林寺。

  始建于晋盛于唐

  东林寺自晋始建,代有修葺,南梁孝元,构造重阁,庄严寺宇,分霞耸极。隋初,天台宗智者大师憩止东林,奉晋王杨广之命,为寺檀越。

  开皇十二年道目主东林,大建僧坊,逶迤飞阁,秀出干霄,延褒层轩,俯视无地。

  唐太宗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公元857年),历会昌法难后,僧正言耗时十四年重建一新,江州刺史崔黯撰写《复东林寺文》,大书法家柳公权手书,崔文秀丽,柳书遒劲,辞书合璧,被称为东林一绝。

  唐时,东林达到鼎盛,“殿、厢、塔、庑,共三百一十余间,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门徒数千人,收藏经书万余卷,名列全国寺院之首。

  唐时东林诗碑林立,诗人题誉极为丰富,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李颀、王昌龄、李端、韦应物、张九龄、张乔、杜荀鹤等留有诗章,有“满寺万诗咏,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

  晋建甘露坛,续佛慧命,弘道传法,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戒坛。唐刻陀罗尼经幢,石雕护法力士,柳公权残碑等珍贵文物保存至今。

  天宝九年,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前,来东林朝礼,将净土宗教义传至日本,为中日民间友好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日本净土宗与中国净土宗一脉相承,专门成立了“日本国庐山慧远法师奉赞会”,定期来寺朝拜礼祖。

  寺内文物

  寺内文物[3]甚多,诸如: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公元683年),为东林寺现存最古老的石刻;译经台——昔日远公请西域经师来东林寺译经驻锡之地;柳公权残碑;康有为题刻;李邕《东林寺碑》并序。聪明泉,出木池,护法力士,六朝松,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碑》,王阳明诗碑等。

  如此深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东林净土文化。

  今天的净土宗风所及已遍于世界。

  东林寺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佛教界来往频繁,借净宗文化搭建起一座对外交流的金桥,沟通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联系,泽被四方。

庐山东林寺

  千年白莲传友情

  气势宏大的天王殿滚圆龙柱前,一方莲池,格外引人注目,庐山清泉注入池中,荷花盈池繁茂竞秀,碧水白花相映生辉,池中假山耸立着泥塑滴水观音,容颜慈祥,俯视山门。

  东林白莲(即青莲华),花色青白,丰满清香,每朵有130余枚花瓣,其品种之罕有中外驰名,皆是远公当年亲手栽植。

  江州司马白居易有《东林寺白莲》赞曰:“东林北水塘,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菡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飊散芳馨。池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日本大阪留学僧澄圆,追慕莲社风迹,于公元1317年,远涉重洋到东林求道,1321年学成归国。

  临别,庆哲大师相赠白莲以永志纪念。澄圆回到日本,在堺市创建旭莲社,凿池播种使莲芽萌生,以后逐步栽种到日本各大净土宗佛刹道场,并因将庐山之风带进日本而知名。

  1987年底,日本吉祥寺主持青柳俊文随日本净土宗朝拜团来东林礼祖,得知莲池在文革中废为水田,白莲绝种,深以为憾,发起成立“青莲华回归祖庭援助会”,捐助莲池建设款203万日元。台湾埔里体通法师闻讯,捐助美金、港币折合人民币50万元。

  新加坡原佛教总会会长广洽老法师,以90高龄年迈之躯,不远万里亲赴东林,捐赠新币17万元,重建“白莲旧社”大殿。

  在中国地方政府帮助下,东林收回了原有的莲池寺产,开池时,竟然掘到了原址,出土了护栏、连体石雕狮头立柱。在中日建交20周年时,日本净土宗两次组团来华,返赠莲籽和莲藕。昔去扶桑,今还震旦。日本净土宗总务总长成田有恒与果公上人携手步入莲池,共同种下了象征友谊与和平的青莲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到寺视察,欣然挥毫泼墨,题写了《莲池》碑,为东林增光添彩。

  祖庭中兴再重辉

  晚清之后,东林渐次衰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仅剩破殿两三椽。1959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东林,指示要复修东林,保护文物。久旱逢甘霖,总理的亲切关怀,成为东林中兴的重要转折。

  1961年,当代名僧果公上人应邀振锡东林,他不遗余力重建东林。至1965年已初具规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文革狂飚席卷梵宇,僧人被扫地出门,庙堂被改为药厂。13年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果公上人方得以回寺,再造东林。

  复建后的东林寺,主体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向前后延伸,往左右展开。大雄宝殿为仿宋重檐歇山顶式,飞檐翘角,琉璃碧瓦,古朴端庄。殿前铁制香炉高耸、殿中三世佛像庄严。大殿两侧为东西两座罗汉堂,系香港排名前10位巨富陈庭骅先生捐赠50万元港币重建,500罗汉造艺极高,艺术风格生动朴实,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殿前的天王殿和大殿后的玉佛殿(藏经楼)、祖师殿(三笑堂)、十八高贤殿(影堂),均为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环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施展熊先生捐款150港元所建和重建。玉佛殿内供有侨居缅甸的傅风英女士赠送的玉石坐佛和重达4吨的玉石卧佛,藏经楼内藏有乾隆版《龙藏》、日本赠送的《新修大正藏》及美国、台湾、香港赠送的《大藏经》等珍贵经书。

  玉佛楼旁六朝松,相传为远公亲手栽培,苍劲挺拔,虬干曲枝。曲径通幽处,但见一眼清泉,泉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不涸,名为聪明泉,系远公与荆州刺史殷仲堪辩论之处,聪明泉碑名为唐太宗手书。聪明泉后沿石阶上攀,有谢灵运译经台、远公塔院、尼泊尔高僧佛陀跋驮罗塔院,正可谓山深道远。

  十年再造,尽复旧观,果公上人夙愿得偿,东林已成为中国佛教重点对外开放寺庙,江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江重点旅游景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僧才,东林寺创办了江西佛学院,成立了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出版了《净土》杂志。正在东林寺加快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步伐之时,省政协常委、省佛协会长、东林寺主持果公上人于1994年3月圆寂,四众弟子悲痛欲绝,继任方丈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决心完成果公未尽事业,谱写东林新的篇章。

  关于庐山东林寺的话题小编就说到这里了,很多人都说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而已,但是我们要努力去实现它。在生活中虽说不能说走就走,但是我们能规划好我们的时间,去见识一下更多不同的风景,了解更多文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a57175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