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生活 > 北京中山公园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北京中山公园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去了北京旅游的话,那么可要到我们美丽的中山公园去看看,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你也很感兴趣的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中山公园以及相关资料。

北京中山公园

  北京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占地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它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1988年,中山公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精品公园。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发展历史

  中山公园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

  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1913年民国政府接管了社稷坛, 开始募集捐款。

  1914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也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

  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对普通民众开放,公园开放前,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修,开辟了面对长安街的正门,凿开了东坛门的围墙,修成了月亮门的样式。

  1915年以后,又在园中添建了河塘、叠石和其他建筑,社稷坛的戟门也被改为殿堂。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的拜殿。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

  1928年,孙中山先生死后曾在此停放遗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中山公园。在辟为中央公园后,除保留社稷坛外,先后营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园等景观,还把习礼亭、兰亭八柱亭、保卫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刹的宋代石狮移入园中,园中还安放了多块清代宫苑中的名石。

  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改为北平公园,10月后又改成中央公园。

北京中山公园

  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中山公园的名称,沿用至今。

  1988年中山公园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布局

  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格外庄严肃穆。坛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这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提议并主持改名为中山堂。堂后门内两侧原列有72支镀金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戟全部掠走。社稷坛外西南面,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建筑。长青园位于社稷坛东边,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在这其中点缀着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等景点;西边的唐花坞是培育各种名贵花木的温室花房。

  公园内还从各地迁移来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坞以西,著名的“兰亭碑亭”与“兰亭八柱”,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于1917年迁入。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帝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1915年从清代礼部衙门移来的习礼亭,原建于鸿胪寺内,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臣朝谒皇帝习礼之地。

  上面文章为你讲解的关于北京中山公园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有兴趣的朋友们,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a23847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