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生活 > 黄埔古港 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黄埔古港 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黄埔古港相信很多喜欢旅游的朋友对这里了解得并不是很多,这里曾经见证了广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下面就由小编介绍一下黄埔古港给大家吧。

黄埔古港

  黄埔古港

  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

  主要景点

  历史陈列馆

  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投资45万元左右,利用黄埔村内的梁姓祠堂改造而成,总面积约达2000平方米,将由壁画区、实物区以及中心展区3个部分组成。其中,实物区是陈列馆最有特色的部分。设计人员将四散在黄埔古村内的40多件历代建筑材料,如石梁、石柱、石刻等集中在一起,在院落中营造出一个“残垣断壁”的景区。设计人员称,他们没有选择把这些文物围起来展出,是希望让游客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古港文化的辉煌,能唤起一种类似走进圆明园的怀旧之情。

  在展馆的壁画区内,横亘着一幅长31米、高1.5米的大型汉白玉描金壁画。画内描绘了黄埔古港“一港通商”时期万船来埠的繁荣景象,著名的“歌德堡号”、“中国皇后号”等都位列其中。据了解,这幅壁画是在一些外国人写生留下的图画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全画力求逼真地反映出黄埔古港当时的繁华景象,堪称经典之作。

  展馆2楼是全馆的中心展区。此处沿用了清朝古建筑风格,区内按照传统的“锅耳房”形状设计的展板位“九曲十八弯”。这布置26个展板,古港的辉煌和古村的遗韵尽归于此。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4块重修南海神庙碑刻也收藏在这里。

  百年沧桑。当昔日的辉煌逐渐消失在慢慢淤积的古港渡口,黄埔村沉默了。今天的黄埔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黄埔港口码头那种繁荣的景象,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底蕴。一块青砖,承载着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着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

  哥德堡号

  哥德堡号(East Indiaman Gotheborg),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广州并停靠黄埔古港。 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繁华,是中瑞航海贸易的历史印记,是广州千年商都的魅力体现!

  姑婆屋

  建于清代,黄埔村自梳女聚居之所,俗称姑婆屋。三间两层一院,头门博古脊,花岗石门夹,杉木大门,13横趟栊,房门门头上方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屋内分隔为各自独立的单间,具有晚清时期建筑特色。在封建社会一些女子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自食其力、终生不嫁,称为“自梳女”,又称“姑婆”。

  旅日华侨楼

  村民俗称“日本楼”。楼高两层,平面为倒“凹”字形布局,两边各有狭小天井。院墙及大门由红砂岩砌筑,有拱券、涡卷、线脚等细部,显现日本近代建筑风格。1900年,村民冯佐屏到日本求学,娶日本妻子平美爱子,后回乡定居,兴建此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试图毁村,平美爱子亮出随嫁的日本军刀,挽救了黄埔村。

  镬耳屋

  细看镬耳屋,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镬耳屋的山墙砌成镬耳状,故称“镬耳屋”。 据说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意义之说。

  其他

  梁氏宗祠(人文历史博物馆)

  建于清代,相传用60年建成。是村中梁姓的祠堂。现存头门及天井,中座台基。头门硬山顶、灰塑龙船脊,臂脊饰高翘灰塑圆弧花饰。头门次间置包台,砖雕花卉纹饰隔窗。石雕花卉门墩,木门,高脚门。是黄埔村古祠中用料和手工最好的建筑之一。现为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是黄埔古港景观区依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馆内设置了《流淌的辉煌》专题大型展览。展览以图片、实物、模型、蜡像、电子屏幕影像、展示和DVD播放等形式,让观众了解广州海上丝路在历史积淀上过程中,耀眼的辉煌。纪念馆主体建筑包括有二层前后两进的黄埔税馆、永靖兵营、买办馆,和“古港遗风”纪念牌坊。黄埔古港景观区设计具浓郁的岭南风韵,是广州市城区内新的一处参观、游览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黄埔古港

  黄埔村牌坊

  黄埔村作为现代黄埔港名称的由来,极具历史文化意义。据专家介绍,目前能反映广州外贸名城历史的遗址有南越王墓、古代船坞、南海神庙、长洲岛等,但反映17~19世纪历史开发的仍很少。黄埔村则可以填补、衔接这段历史。

  胡氏大宗祠

  胡氏大宗祠是胡姓的始迁祖祠堂。胡姓祖籍福建崇安,其祖先到南雄保昌县,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到广州濠畔街,后迁至黄埔村。祠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头门两侧的门联上写着“派溯崇安源远流长绵世祚”、“基开黄埔根培本固大宗祊”。

  村里人最引以为豪人物,是胡姓中的胡旋泽。他是19世纪中后期名噪一时的新加坡侨领,中国驻外领事第一人,同时又是国际外交史上第一个身兼三国领事的外交官,曾先后被澳大利亚国封为男爵、被英国授予CMG三等宝星爵位。由于他的卓绝贡献,人称“黄埔先生”。现胡氏家族重新做了“钦命新加坡领事胡旋泽”的竖式挂匾悬挂在宗祠内。

  美食推荐

  元气推荐:

  老字号 “金三角”:附近的村民也有在这里摆喜酒的,更有网评大呼“比大酒楼好吃十倍”。这里的招牌牛蹄软糯香口,筋炖到熟烂,几近入口即化;另一招牌菜莲藕鸡脚煲也是大补骨胶原的元气之物,补脚力什么的最贴心了。

  艇仔粥从猫记、鸡记,到猫女、猫叔……沿着这些亲切的村名一一试匀也不是容易的事,所幸艇仔粥在这里随手捡一家都是料足、新鲜、出品极快,5元/碗兼毫无意外的好。大学城的学生专门骑车进村找猫记只为吃一碗粥,也算是朴素的单车觅食党的一员吧。

  推荐1:猫记艇仔粥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石基村东堤67号(近黄埔古港)

  推荐理由:去了黄埔古港,就来到了出名的猫记艇仔粥,位置挺难找的。不过这里的出品可以说得上是又便宜又正。艇仔粥分量十足,里面有炸花生、油条、鱼片、海蜇叉烧(或烧鸭)、虾米、姜葱、菜丝等等都是非常好吃。还有炒蚬、炒螺、南瓜饼、香芋饼,这饼还可以双拼喔!每个都是味道独特而分量足。

  推荐2:鸡记艇仔粥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新港东路石基村黄埔古港后巷内

  推荐理由:古港以前有很多水上人家,艇仔粥自然是村里最有名的食物之一。猫记和鸡记都是驰名的艇仔粥店,不敢说哪一间最好吃,但确实各有特色。

  推荐3:石基姑爷濑粉皇、姑爷手信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新港东路石基村浦南直街5、6号

  推荐理由:很多老广州都喜欢吃用米浆制造的濑粉,只因为这样煮出来的濑粉格外香滑,口感又Q又有嚼劲,米香味分外浓郁。用大地鱼加猪骨熬煮出来的汤头分外鲜甜,煮出来的濑粉米汤又浓又稠,冬天喝一大口,肚子马上“暖笠笠”。盘粉也很出名的,是用粘米粉添水和粉,调入盐油、枧水等物料,以瓦盆盛载,放在灶上,升大火蒸煮至半熟成糊状时,加入猪油,找一手棍棒长时间用力搅拌,然后再蒸至成糕状。很多城里人过来吃饱饭,打包回去明天煮早餐。

  推荐4:奶婆姜撞奶(古港码头店)

  地址:海珠区琶洲街石基村西堤1号(近鸡记艇仔粥巷口)

  推荐理由:很多人到古港觅食,都冲着小食而来的。奶婆家的双皮奶很多食客吃过都赞好,因为她家用的是纯鲜奶制造,奶香味特别浓郁;姜撞奶是即撞的,新鲜,姜味够;尤其是炖牛初乳超级滑,凝固得好实,入口不会散,好!

  关于黄埔古港的话题小编就说到这里了,很多人都说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而已,但是我们要努力去实现它。在生活中虽说不能说走就走,但是我们能规划好我们的时间,去见识一下更多不同的风景,了解更多文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a15296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