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奢华 > 身为一名合格的秦朝人,戴点什么首饰有品位又上档次?

身为一名合格的秦朝人,戴点什么首饰有品位又上档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崇,是历史上有名的超级富豪,他骄奢淫逸纸醉金迷,但偏偏又是个“爱情艺术家”,非常浪漫。他曾在白州双角山盘龙洞畔漫步,一片月色清朗中偶遇了绝色美人梁绿珠,一见倾心之下,他特以十斛璀璨的明珠聘得佳人,自此笙箫和鸣,宠爱有加。

后因政治动荡,石崇将要覆灭之际,绿珠涕泣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纵身跃下金谷园,表明了自己的清白和气节。后世文人怀想此事,也常有诗文感慨。

金谷园图(图片来源 | 微博@国画雅集)

珍珠,形态皎洁而优雅,寓意丰盈而高洁。如同幻化于人世的月亮,自古以来便是制作饰品的珍贵材质。

中国关于珍珠的成语有很多:翠围珠绕、字字珠玑、珠圆玉润、米珠薪桂、沧海遗珠等等,由此可见,珍珠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了中华文明中。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大禹时期,珍珠就作为君主专用的珠宝闻名于世。我们常说的“隋侯之珠”“和氏之璧”都是稀世珍宝。其中“隋侯之珠”就是珍珠。《吕氏春秋》中的“隋珠弹雀”用来比喻大材小用。在民间传说里,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诞生,也和珍珠有关——“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与西方经典的“海边的维纳斯”不谋而合,西施也因一方珍珠孕育而生,焕发出了惊艳史册的美丽。

金镶珠石点翠簪(图片来源 | 故宫博物院官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使用珍珠的记录。珍珠不仅作为华美的装饰品,更是一种难得的贸易品。据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的《自然史》中记载,罗马帝国仅珍珠一项,每年就要支付给中国、印度和阿拉伯诸国1亿银币。由此推断,珍珠作为贸易品流通海外的时间可能不会晚于丝绸贸易时期。此外,珍珠的美容和药用价值也开始得到尝试。

在战国时期,珍珠采集业就发展地很兴盛,到了秦朝,珍珠的宝贵价值已经得到了足够重视,根据光绪年间张锡所作的《崖州志》记载 ,“适秦开疆百越,尉屠睢采南海之珠以献”。这段描述说,尉屠睢作为当时攻下南越的秦军将领,在征战胜利后,特意去采集了南海的珍珠作为礼物进献给了秦始皇。

金镶珠宝帽顶(图片来源 | 故宫博物院官网)

除了君王,秦朝上层贵族女性也格外热爱珍珠。秦朝大一统带来文化上的交流、碰撞和融合,而爱美的女性也将珍珠作为经典头饰,一步步设计和变革,留存至今仍熠熠生辉。夏商时头饰多用较好的骨料制成。鸡形、夔形、羊形等都是常见的纹样。商代广泛运用黄金、青铜,拓展了笄的材质,但头饰的本质形式并没有太多变化。直到秦朝后,女性头饰的款式开始多元化了起来,头饰设计也逐渐多了珠宝材质。

图片来源 | 微博@《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秦汉时期,珍珠采集变得更加广泛,对珍珠的喜爱与追求也成为民众审美。乐府诗《陌上桑》这样描写美女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戴上珍珠制作的饰品,既是高贵美好的象征,也是那个时代的“潮”范儿和时尚了。

秦朝热爱珍珠,现代人同样如此。其实饰品的历史变迁和服饰的革新一样,同样反映了华夏民族对美的追求与享受,这不仅是贵族的特权,更是多数人的一步步崛起;这不仅是男性的专属,同样也是女性走向自我的道路。至今时今日,饰品已不再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标准,也不再成为人们的审美束缚。但珍珠的文化意义依旧没有消散,不管是因鲛人落泪而发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感叹,还是《洛神赋》里的千古惊情,“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美人与珍珠皆在历史的怀想中成为一场美丽的幻梦……

珍珠始于高洁,炼于磨难,终成举世珍宝,这大概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场缩影。

兵马俑珍珠项链

文字:华夏言凤九

编辑:华夏言子沐

封面图片来源:《芈月传》海报

部分文字资料来源: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珍珠之邦》

《秦汉时期饰品佩戴等级与地域性差别的研究》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联系【华夏言帝君】(添加微信izfans)说明,万分感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23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