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智能家电 > TCL科技、海信视像、海尔智家...彩电巨头的集体自救,从改名开始

TCL科技、海信视像、海尔智家...彩电巨头的集体自救,从改名开始

作者:旧叔,ID:jiushujiuwen

1.

对于新一代消费者来说,“彩电”这个专有名词可能都已经快被扫进历史尘埃里了,传统彩电巨头们纷纷选择改名倒也理所当然。

根据百度指数PC+移动端近年来的关键词对比可以粗略地看出,智能电视作为“后来者”,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上完全碾压了传统的彩电概念,这让多年来始终凭借着彩电行业巨头之名凸显影响力的传统彩电厂商们很尴尬。

因为谈及智能电视,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小米、微鲸甚至是联想等跨界或新兴品牌。

就在昨天,TCL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拟将公司名称由“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TCL集团”到“TCL科技”,这其中富含的“求生欲”想必大家都懂。

让人迷惑的地方在于,连主营彩电业务大本营的行业地位都岌岌可危的背景下,“TCL科技”想要如何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口号固然响亮,转型前景却仍然艰难。

而TCL只是众多传统彩电巨头“改名潮”中赶了晚集的一家。

就在不久前的2019年年底,海信宣布由“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海信电器”到“海信视像”,海信相对于TCL似乎就显得稍微“低调”了许多,毕竟“视像”还是彩电产业链大本营的升华,借助于它在激光显示等显示技术领域的布局,海信尚且没有把未来愿景描述地过于夸张。

即便如此,海信一并宣称的芯片、AI、智慧云、智慧家居等领域的战略还是让人“捏了一把汗”,因为在这些行业领域中,头部BAT或垂直行业巨头们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其实早在2018年以来,传统家电或彩电巨头就开启了一轮更名浪潮。

2018年6月,“美菱电器”改成了“长虹美菱”。同期TCL集团还将剥离后的家电业务更名为“TC实业”;2019年6月,我们熟悉的“青岛海尔”变成了“海尔智家”。7月,“创维数码”更名为“创维集团”。

再往前,美的、康佳等虽然未有更名,但也已早早地对外宣告了将向产业技术上游或科技集团转型的战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家公司不是用产品或业绩来让我们记住,而是在更名这种操作上表达愿景、提振股价的话,那么其中肯定是有“猫腻”。更何况,这是一股席卷整个行业的改名潮。

具体到彩电领域,这个猫腻就是全行业的创新乏力与市场低迷。

经过二十多年的竞争发展,中国彩电市场同质化严重、利润稀薄、市场饱和的现状正不断加剧。

智能电视开启了全新的大屏显示行业趋势之后,是立足IoT甚至5G的跨界科技巨头在引领未来电视、大屏显示行业趋势,传统彩电厂商在其中的角色非常“无力”。

当然,TCL、海信们正不约而同地开启着相关转型步伐,但很明显的,下一代软件+硬件显示领域的大旗还能否插在这些厂商身上是个很大的疑问。

过去的乐视超级电视、年销售量突破一千万台的小米电视、来势汹汹的华为智慧屏......此消彼长且整个行业萎缩的大背景下,传统彩电巨头们很难。

2019年,彩电行业继续着行业凛冬。连续四个季度销售量持续下滑之下,彩电市场持续低迷已经成为常态,全年国内彩电零售量和零售额“双下滑”以外,甚至有统计机构推测2019年全球彩电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了约30%。

而行业的萧条正是在数量上占据主导的传统彩电厂商们的发展状况缩影。

持续多年的价格战、促销战之后,彩电市场早已进入饱和期。在增量和换新市场层面,传统彩电厂商们又无法给出真的具有普遍换新动力的下一代产品。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押注新领域、新风口的多元化布局和转型也就成为大势所趋了。正因为此,“改名”成了它们面向公众与市场传达信心的第一步。与之对应的,是传统彩电巨头们在下一代彩电、电视、大屏显示市场上的话语权争夺。

不过说到底,改名、转型、话语权争夺等行为顶多也就只能奠定个发展基础,从传统彩电品牌目前的既有布局和资源渠道上看,它们拿出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重中之重。

2.

那么传统彩电巨头在产品力的表现上如何?

说实话,不太好。尽管偶有亮点,但看看海信、TCL们不时祭出的下一代高端大屏旗舰的价格,消费者只能表示:太贵了。

这就像小米喊着要往中高端转型,终于推出了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环绕屏MIX Alpha 5G概念手机,可19999的价格还是逼着消费者紧盯“性价比”。

传统彩电厂商在OLED、QLED、Mini-LED、激光显示等下一代显示技术领域的尝试,以及在社交、AI、5G、叠屏等新概念包装维度的尝试也大体给人一种同样“噱头大于实际”的感觉。

常规意义上来说,目前彩电厂商想要追求的无外乎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以彩电为中心构建起AIoT智能家居生态,围绕电视软硬件系统平台做文章;另一方面是在电视产业链上下游延展,往显示技术、芯片、半导体等领域做大做强。

但很不幸的是,在即将开启的AI、物联网与5G时代,传统彩电厂商的技术积累和用户、流量规模实在是无法给到它们足够的助力。在这个方面,头部的互联网与科技公司才是市场看好的方向。

在此维度上,海尔与TCL是典型。

海尔可谓是国内家电行业家居智能化的先驱,很早它就发布了相关的智能家居战略。成为“海尔智家”之后,按照官方的说法,“海尔已构建起白电、厨卫产业集群,覆盖冰箱&冰柜、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厨房电器等全品类成套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成套、定制、迭代’的‘5+7+N’智慧成套解决方案”。

目前在彩电领域,海尔把彩电产品宣传为“智慧家庭交互中心”,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全屋智能家电的实时状态和信息,控制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

重组后聚焦电视、家电、手机等智能终端业务的“TCL实业”也强调AI体验及IoT+云平台,在它的未来远景里,实现硬件+软件+万物连接的全场景融合是核心方向。

当然,不管是海尔还是TCL,它们在AI、IoT、5G等新兴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一直有限,相关产品链条的布局也始终带不来所谓的“智能家居时代”,这一点是那么多年来消费者的切身体会。

智能家居的“大饼”画了那么多年,C端领域的渗透和推进一直和传统彩电品牌关联不大,所以在这个方面,相关品牌的智能家居、AI战略等更像是追逐产品高溢价的产物。

相对于AI、IoT、5G等传统彩电品牌很难下场把控的技术领域,电视产业链上下游的显示技术、芯片、半导体等领域拓展可能对它们来说更加务实一些。

在这个维度上,已经有多家传统彩电品牌做出成绩。

比如现在的TCL科技,在上游技术上,它在半导体、面板等领域深耕了多年;在产品上,它所押宝的8K、追逐三星阵营的QLED(量子点)、Miniled产品不时有惊艳之处,现在的TCL科技已经着眼于将自己打造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屏音画专家”。

就在不久前开启的CES 2020上,TCL还发布了两款核心大屏产品XESS智屏Pro和X9 8K QLED TV,继续在8K、QLED技术上进行尝试。

康佳跟TCL类似,它在2018也成立了旗下的半导体科技事业部,喊出“五年千亿”的营收目标,它希望未来在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计、半导体制造等全产业链上进行相关自研和创业孵化工作。

另外还要特别提及的是海信,近年来,海信电视在激光电视、ULED、OLED这几个领域“三管齐下”,取得的成绩在一众传统彩电品牌中比较突出。

2019年以来,海信在产品上陆续推出了U8、U7、A8系列新品以及主打年轻人市场的潮流周边子品牌VIDAA,还有“叠屏电视”、社交电视产品S7。大量概念新品的发布之下,海信一时间品牌声量与产品销量得到大幅提升。

不过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在AI、IoT、5G以及社交这些新兴概念领域,类似海信这样的频繁涉足更像是溢价噱头,相关产品体验不提也罢,倒是海信在激光显示技术与产品领域的布局值得特别关注。

在海信不遗余力的推动和布局下,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一条自上而下的激光电视全产业链。这里面有海信、长虹、康佳这样的终端厂商,也有德州仪器、理光等上下游产商。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激光电视产品的市场增速连续保持了100%以上的增长,这比两位数增长的OLED电视还要多。

基于此,激光电视正被海信当成是未来大屏显示时代的“杀手锏”,而且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核心显示技术的积累上。

总的来说,各家传统彩电巨头们还是不乏在创新产品或产业链布局上的亮点,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说它们在产品力的表现上不太好?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产品价格与消费者普及。TCL的8K QLED电视、海信的各款激光电视大屏产品固然惊艳,但毕竟还是至少价格一万+定价的高端小众选择,在相关技术产品普及之前,这些亮点还很难给品牌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3.

转型的过程道阻且艰,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传统彩电品牌往未来方向的转型过程中,它们仍然需要直面家电行业内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还有新技术新市场的风险、互联网科技巨头等跨界竞争对手的围剿、高昂的转型成本及代价、企业业绩表现变化等等。

相比于这些“坑”,TCL、海信、海尔们的改名可以说是最轻松的动作了。

对传统彩电企业们来说,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可能在这样的一个“基本盘”危机上:在多年的行业内同质化竞争、价格战与外部跨界竞争对手的冲击下,品牌很有可能还未宣告转型成功,就已经被彩电行业“扫地出门”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互联网智能电视、智慧屏、5G、AI跨界巨头的降维打击下,传统彩电企业的电视产品基本盘十分不稳固,而这种不稳固会给它们的转型之路带来太多现金流、股价、资金和企业商誉层面的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此前小米电视晒出2019年销售量突破一千万的成绩时各家传统彩电巨头为什么那么“着急”的原因所在。

在本月初,奥维云网、群智咨询两家调研机构背书了一组数据:2019年,小米电视中国市场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是电视史上第一个在中国年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的电视品牌,这个数字创造了中国电视工业的新纪录。

但此消息一经公布却引发了不少彩电品牌的不满,舆论掀起了另外一股“这个记录是行业耻辱”、“小米低价竞争扰乱了行业良性发展秩序”等浪潮。

也难怪,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全球彩电市场寒冬的行业大环境一直是常态,小米电视的这种逆势大幅增长、行业最高出货量记录无异于打了一众彩电品牌的脸,也好似在预示革了它们的“命”。

整个市场已经如此饱和的情况下,小米电视等跨界玩家还卖的那么么好,这其实就意味着对传统彩电品牌生存空间的大幅挤压,这在根本上动摇着它们生存的基本盘。

基本盘都不在了,谈转型与发展就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传统彩电巨头们着急的最大动因。

着急归着急,但传统品牌显然是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抨击小米电视低价抢占市场的策略,毕竟在价格战与销量导向的维度,传统彩电行业才是“前辈”。

可以预见的是,进入2020年,各大传统彩电品牌的转型与自救动作将更加频繁。从更名到押宝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链,大家在想方设法坚守好彩电存量市场的同时,还得铆足了劲开发增量与换新市场。

持久战不可避免,内外部压力齐增也会是常态。对于现在的TCL科技、海信视像、海尔智家们来说,可怕的不是彩电行业的不景气,而是彩电行业寒冬可以终结,但这次终结可能与传统彩电品牌“无关”。

一个核心思考在于:在惯性追求了多年的高品质音画之后,在跟随了多年的智能化、AI与物联网风口之后,如若这些方向并不是传统彩电品牌的康庄大道,该怎么办?

互联网、科技、商业与传播领域的不明觉厉,都有穿透过去与未来的逻辑相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8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