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智能家电 > 不吹不黑,这可能是最好的擦地机,iRobot Braava jet m6体验

不吹不黑,这可能是最好的擦地机,iRobot Braava jet m6体验

iRobot 擦地机这条产品线终于更新了。

距离上一次发布擦地机好像过了很久了。

也难怪这条产品线更新缓慢,擦地机不像扫地机,何况这几年国内扫地机大爆发,作为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的先行者,iRobot对国内市场也非常重视,怎奈国产品牌主打性价比,多多少少有些难以攻城略地。

目前国产品牌基本都是主打扫拖一体,也体现了中国消费者“多而全”的消费理念。

但其实扫拖一体,无论是电控水箱,还是植物仿生水箱,其实都表现平平,相对于它们自身强大实用的扫地功能,拖地都只是附赠的一个功能,聊胜于无,别的厂家都有,我们不能没有,不管品牌怎么想的,消费者心理都是你没有拖地模块就是性价比不高。

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或者器材,很多时候临时应急一下,也可以凑合用用,但是实际效果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该拉出来这台几年磨一剑的Braava jet m6擦地机瞅一瞅了。

iRobot 智能擦地拖地机器人 家用全自动扫地机器人伴侣 Braava jet m6
¥3999
购买

外观细节

上次出现在这里的还是iRobot Roomba i7+,首创自动集尘系统的扫地机器人。这次更新的m6擦地机,继承了iRobot Roombai7+ 包括同款导航技术在内的智能科技,且可以通过Imprint互联技术联动iRobot i系列和9系列,实现扫完地自动拖地的全自动智能场景。

白色系的家电往往自带加成属性,全白m6的推出,倒是让我有些好奇,是什么赋予了这群美国设计师极简北欧清新风的思维。

在我印象中,美系产品应该是不屑这种纯白清新风的,比如之前推出的全系列扫地机和拖地机,基本都不会出现这种大面积纯白,而另一家我熟悉的美国家电企业,洁碧,也是最近的产品才开始采用大面积白色极简风。

这套全家福占地面积并不大,擦地机主体其实挺小的,另外就是白色系的充电底座和三类擦地布。

对比所有的扫拖一体机器人那小的可怜的擦地布,m6擦地机的这套擦地布才是正儿八经的拖地专用,接触面积大,覆盖面也广,可以的话,拿起家里的拖把对比一下,你才发现这是真拖布。

m6同样也提供了两块一次性拖布,好用不好用,先尝试下体验体验。

就是这个小方盒,体积上比扫地机要小很多,挺袖珍的感觉。

擦地机和扫地机器人其实原理都不复杂,主要还是导航模块和智能化,m6的主要核心是视觉导航,擦拖的原理就是前段负责喷水,后半段负责往复擦拭,多简单。

我一直都想吐槽扫拖一体的植物仿生水箱和电控水箱。前者呢,渗透主要靠手动调节,对扫地功能影响不大,但是你必须一直守着,直到水全部消耗殆尽,不能留在机器里过夜;后者的水箱和集尘盒在一起……实际体验还不如仿生,你会担心各种问题,比如漏水漏到吸风口处,比如安装的时候需要小心翼翼,拖布也不能留在机器里过夜,一晚上地板都泡坏了,反正用着用着,你宁愿手动去拖地,仿生的我偶尔还愿意用一用,电控的对于我这种担忧狂魔就是折磨。

这两种水箱我都体验过,所以有发言权。

m6是没有集尘盒的,只有水箱,虽然也是安装在机器内部,但是它湿拖时的水不是渗透出来的,而是从正前方的喷嘴负责喷射出来的,再加上没有电动马达和吸尘口,所以你也不用担心以上安全问题。

虽然它是一台擦地机,我也不是在写车评,但上白下黑,黑底的搭配,倒是有些运动范。

从上到下,依次是充电红外识别探头,喷水口以及让脏拖布一键弹出的按钮。

右下角三个实体按钮,分别是重点清扫、清扫开关机键以及回充键。

和i7以及9系同出一辙的视觉传感器。

翻个身,看看底部结构,相对于正面纯白的颜值,底部工作区域要低调了不少。

清晰可见的两个触点,相对扫地机偏袖珍的驱动轮,为了更好的接触地面,擦地机几乎是贴地前行,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驱动轮胎皮是偏软的,以便具备更好的摩擦力,毕竟带着紧贴地面擦拭的潮湿清洁垫,在地板上移动的阻力方面,擦地机遇到的挑战远胜过扫地机器人。

底部传感器,作用就是检测拖布是否安装到位,并自动识别所使用的拖布的类型,选择对应的清洁模式。

机器内部只有一个水箱,450ml的容量要远远高于市场上所有扫拖一体机器人水箱,毕竟是专职擦地。

充电底座具备良好的线材收纳功能。

合体,连接上APP,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圆形盖板周围一圈是LED指示灯,根据擦地机器人的工作情况会呈现不同的光芒。

擦地体验

这块巨大的拖布已经可以赶上常用的一些小拖把的面积了。

拿出手机,连接WiFi开始设置,如果你有iRobot Roomba i系列或者Roomba 9系扫地机器人,这个界面对你来说应该非常熟悉。

APP功能我们后面详细聊聊。

因为少了吸力电机,擦地机的噪音主要是往复运动以及喷水噪音,相对扫地机会安静很多。

目前多数扫地机器人噪音浮动在60分贝左右(标准模式),但是擦地机基本上能低个10分贝左右,最高噪音也只有50多一点。

独立式水箱加水很方便,而且相对电控集尘一体化水箱,免去漏水影响电机的担忧。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m6,可以看到喷水口的水迹,在APP中可以设置相应的喷水力度。

m6的运动痕迹为往复,这也是人力清洁的最常见方式,相比单一扫拖机器人的单一方向清理力度更佳,何况拖布的覆盖面积和贴地性都不错,比起扫拖二合一的一小片清洁布轻拂地面要好很多。

APP中设置为最高喷水量的清洁效果,可以看到水量还是比较高的,木地板的话我建议将水量设置为中等档位。

同时还能设定擦湿效果,如果是局部清洁的话,可以选择深层清洁,日常推荐默认组合是第一种相对比较均衡的设置。

最高水量下的整体拖地效果。

这个清洁效果有些震惊,我还是建议先老老实实用扫地机扫一遍,这样会有效提高m6的清洁效率。

大水箱带来的效果就是正常100平户型的主卧,来回精细拖地两遍,用量大概只有1/5左右,拖布更换一次可以轻松搞定100平户型两遍还有盈余。

因为继承的是i7和9系的vSLAM视觉导航系统,相对前一代擦地机的外置导航系统要强悍很多,所以m6的表现和iRobot旗下的Roomba i7+ 扫地机是一个等级的,另外也延续了要多次学习才能完整规划出完整地图的特点。

m6其实有两类地图,我们说的完整地图指的是可以编辑设定的智能地图,而m6不联网的场景下也可以规划出清洁地图。

有了Imprint互联技术,m6和自家的i系列或者9系列扫地机器人完美联动,具体表现在APP中可以直接识别到擦地机的加入,并且设置为先扫地后拖地的操作,如果是i7+ 自动集尘系统这套扫地机器人套件,那么意味着你拥有了一套几年前听起来很科幻的智能扫擦系统。

和擦地机说越野能力是不现实的,玩越野车的都明白高底盘才是越野的必备因素,擦地机为了保证优秀的擦地能力,基本是贴地前行,扫拖一体机器人安装水箱后同样也没有越野能力了,稍微高一些的门槛对于m6来说也是障碍,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m6对于地毯侦测比较敏感,基本触控后就会快速远离,如果你家有大块的地毯,完全不用担心擦地机会爬上去,对于小号的地垫或者地毯,我还是建议直接挪移开来。

APP中显示的状态比较简单, 逻辑也很明确。

智能地图方面,m6和i7一样,需要通过vSLAM的iAdapt 3.0智能导航技术,在家中自主学习2-5次不等生成地图,后续进行自定义清洁和地图的编辑。

同样具备i7上的任意场景切割功能,也就是手动增减调整地图上的房间的边界线,以及给房间的命名。

很多扫地机器人中智能地图是可以任意绘制矩形禁区或者任意角度的虚拟墙,而iRobot则是任意角度绘制边界线,简单点来说你可以把房间拆分成N个小房间,这两类是本质的区别。

更新最新固件后的iRobot的m6擦地机器人和i7扫地机器人都支持设置清洁禁区,对于用户来说,机器人可以做到更深层和个性化的清洁任务的定制,使用体验是非常智能和省心的。

支持清洁禁区就意味着可以抛弃实体虚拟墙,很方便,这也是一大改进。

总结

或许是被大环境影响,这些年扫地机器人进化非常高效,iRobot也不例外,从全球首创的自动集尘系统,到这一代的擦地机系统,基本都是围绕这套导航+完全态APP去研发的,毕竟是家用机器人的鼻祖之一,iRobot的研发能力还是首屈一指的。

m6特别适合iRobot老用户,如果要升级家中的扫拖组合,那么目前这一代i7+ 和m6,应该是黄金搭档。

对于正儿八经的懒人来说,不如剩下买扫拖一体机器人的资金,尝试下专业扫地机器人+擦地机器人的高效组合。再退一步讲,如果非要在拖地和扫地中选择一样,还是把更累人的拖地交给专业的擦地机器人更合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2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