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再现三代女性的爱情观,解析张艾嘉《相亲相爱》中别样的情感视角

再现三代女性的爱情观,解析张艾嘉《相亲相爱》中别样的情感视角

虽然常说有提名已经是一个肯定,但《相爱相亲》在当时金马奖7项提名都擦身而过,放到今天也实在令人可惜,由其此作质素相当高,在淡淡的氛围中叙述了横跨三代女子的故事,不愠不火但令人感动。

特别在如今大部分电影都会加入的社会议题,令电影在意义性上能站有更高的位置,反而像《相爱相亲》这种如此淡淡然地讲一个家庭故事,已是相当稀少

无他,这种题材要催泪很容易,但要拍得好却相当有难度。

三代完整展现的故事

张艾嘉自编自导自演新片《相爱相亲》是一部细腻但充满剧情张力的亲情文艺片,片名括住了一个男人身上两段婚姻:「相亲」结婚的守贞,一辈子有名无实;「相爱」结婚的夫妻,入土后却不能长相左右。

婚姻是怎样的誓约?什么是爱,什么是亲呢?一场移坟合葬的主意,挑起了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战争,在落幕收场之前,岳家的男人却早早退场了,必须由相持不下的女眷出场收拾。

“她相信一辈子,我相信一句话,他只相信一刹那。”一段文字道出三代女子的爱情观。

其实这非常不简单,事关要同时描写三代女性很容易会陷入其中一两条线太多或太少,造成轻重不均的危机中。

但张艾嘉很巧妙地把三者互相穿插,令三代的故事都完整饱满地呈现出来,共同组成了一个跨年代的爱情故事。

年轻、有活力,希望摆脱家庭,追寻自由的生活与爱情的女儿薇薇;啰啰嗦嗦,为家庭付出很多,希望过世母亲可以与爸爸合葬的岳慧英;为爱人贡献一生,在家乡盼了数十年,只盼得一具尸体的姥姥...

三代人之间互有矛盾,对爱的诠释亦不尽相同,张艾嘉通过细腻的讲故事方式,在小人物中看得到大时代的转变,令人赞叹。

三代人故事中相信不少人对姥姥的故事最为感动。

她代表了旧代甚至古代的女性思想,在盲婚哑嫁中守妇道,即使长年不见丈夫,却无怨无悔地在家乡照料一切,包括老爷、奶奶。

在她的概念中,所谓的「爱情」就是如此。其中一幕薇薇读着她丈夫寄回家乡的信,一再向她强调“这是家书,不是情书”,说尽很残酷却又很现实的话,但姥姥听不懂。因为在她的概念里,家书就是情书,每月寄家用回家,就是丈夫对她和家人的爱。

戏中薇薇一家甫踏进乡下,便发现了一大门「贞节牌坊」,就是告诉我们老时代的观念仍在这个穷乡僻壤中札根。

电影里三个女性角色中,姥姥说的话最少、出场时间与次数都相对少,但性格塑造上却是最饱满。

姥姥单纯与盲目地守护心中的爱,可能是整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通过慧英的强势,薇薇现代的爱情观,突显出姥姥爱情的脆弱,但她在一直展现的弱势中却亳不退让,甚至愿意上电视台向公众诉说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显出了她的执着与坚强。

在我们现代的爱情观来看,姥姥所拥有的当然不是爱情,但在姥姥的观念与上一代的制度下,又有谁有资格批评她呢?

在电影尾声姥姥看到丈夫照片已然认不得,眼泪徐徐而下,对比自己连一张照片都没有,仿佛终于知道自己掌有的从来不是爱情。

最后她选择爱抚着丈夫,说一句不由衷的「我不要你了」,把守护良久的遗骨拱手让给慧英。虽然像是释怀了,但同时令人很唏嘘。

自己榷守了数十年的价值观被推翻,甚至连自己正室的地位亦不被承认,很可悲可怜。

另外,姥姥在家中准备了棺材,就是因为自己膝下无儿无女,死后起码有棺材让亲友、邻居把自己的尸体与丈夫合葬。但让出遗骨后,不论生前死后姥姥都只能独自一人,让出需要的勇气与大量其实很重。凡此种种,都令姥姥这个角色很讨人怜悯,亦是电影教人疼心的地方。《相爱相亲》表面上大团圆结局,但实际上却是令人唏嘘不已的大悲剧。

爱的主题明确

《相爱相亲》主题其实是很大的。

《汉书》有云:“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慧英想要的就是骨肉相附,一家团圆。但岳曾氏何尝不盼望呢?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同时无情地在土地、法律和大众媒体上,加速了人心的崩坏。巧妙地是在这场为移坟合葬而精疲力尽,宛如闹剧的风波结束后,张艾嘉选择了一个看似相互退让却不圆满的开放式结局。

只见慧英抱着骨灰要出门,其实这个「家」即将人去楼空。

“有你一起当然更好”,两夫妻今后也许要逍遥上路;对照另一边结彩鸣锣,欢天喜地,家也不再完整。

接近结尾时,慧英和丈夫在车上的那场对话,只让我们看到背影和侧脸,却因为一路的酝酿在此达到了引爆点,情感来得深沉而浓厚。

婚姻跟爱情终究是不一样的吧?

在我爱你、你爱我之外,婚姻还牵绊了彼此的诸多选择,承担了你我想要与不想要的各种纠结责任,爱恨情仇在婚姻里拌绞成了不甘和情愿。交杂在婚姻里的感情与愧咎,一张卡片怎么可能说得完?

在我们面前一闪而过的简短文字,底下浓缩了一辈子的情感,永远不足为外人道,只能留在两人心里慢慢发酵。

到底爱是什么?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以爱为名的决定与选择,「我是为你好」这句从小听到大的名言,成了每个人都明白的惊悚点。我们口中说着这句话,心里的打算却无一不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心。

希望父母亲能合葬,这样自己的就不会有遗憾;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工作,自己才不会担心;希望另外一半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样才证明他是在乎自己的......

剧中由张艾嘉饰演的母亲一角,不断不断地做出各种要求,带着观众探索着爱,而到底爱是什么,最后在姥姥身上,找到了答案。

当慧英母亲的骨灰坛仍在家中,金奖摄影大师李屏宾招牌的金黄色调弥漫室内,相亲相爱,像场梦境。片末,只见岳慧英转头关灯,梦醒后的房子面色如灰,徒见桌上一个书写「家」字的陶制品。

可以说结尾收得亦常精采。

一个确立的「悲喜剧」结局,并非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的是,解铃还需系铃人,曾经互相为难的女人们始终没有失去良善的德性。

我觉得《相爱相亲》这个剧本没说的更加值得玩味——岳慧英的亡父为何葬在家乡呢?

想想,慧英如此介意女儿称呼外公为“那个人”,这剧本在生活化的情节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留白,它看似如常,其实情节推动紧凑,并以进步的思想同时批判传统及现代。

在电视节目消费大房二房争执移坟的同时,它实质上是一个二房的女儿,以个人及女性的身份——改变宗祠的位置,也改变了传统。

母亲在世时尚不能理直气壮,如今她要移坟将父母合葬,确认自己是合法婚生且备受钟爱的女儿,因为她父母的爱是全片最经受得起考验的真爱,也为自己及自己的家争一个名正言顺。

三代人如何维系爱的方式

“我每天都在跟人、跟生活打交道,其实我最爱探讨的还是人和对于爱的表达方式。”张艾嘉说。

年近九十的姥姥、临届退休的母亲慧英、适婚年龄的女儿薇薇,张艾嘉刻画出三个年龄差距迥异,生命历程看似全然不同却又紧紧相连的女人,在三条独立而交错的生命里揭开一道道爱的习题,细腻地呈现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如电影英文译名「 Love Education 」,如何接受、给予与维系爱的关系,是一辈子的课题,倾尽一世的时间练习与琢磨,即便没人说得清一辈子到底有多久,或是待解的习题还有多少。我们终将学会释放心魔、学会爱得从容自在。

勾勒三个不同世代的女人,看女性面对爱和关系的态度。

三个女人,三种关系习题,在关于爱的大标题下,张艾嘉透过电影一幕幕的转换中,细腻地刻画出不同样的爱情轮廓

薇薇的轮廓是年轻的爱,渴望见到的是彼此眼神里炙热的目光;母亲慧英是婚后几十年时光,将爱情流成平静如湖潭般的深沉模样;而姥姥的爱,是一辈子的等待,守候着家庭就是守护着爱情。

爱得越深时,我们对爱投射的期待与欲望也越多。

但所谓爱,却不一定都能有相对的回应,往往在面临冲突、失望的过程中,重重地关起了彼此的心门。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说得好:“关上房门的,是锁;打开心门的,是爱。”

《相爱相亲》找回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那种紧贴地气的诚恳,而主题曲《陌上花开》亦可将这般的亲爱关系贴切表态。

「陌上花开」一词源自于苏轼所写的《陌上花三首》之一,吴越君主钱镠即便非常宠爱王妃,每年春天寒食节都让妃子回乡省亲,总是忍不住想见到爱人一面,却又担心爱人赶路过于劳累,因而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佳句。

“阡陌上的繁花都盛开了,但是爱妻不要急,可以慢慢回来。”

这总让人想起每次等待自己所爱之人时,迫不及待想看到对方,却又不希望对方过于劳累,《相爱相亲》自是其意。

艺术表达方法

张艾嘉演而优则导,全片演员表现当然入木三分。

她也不忘通俗剧的节奏,时而温馨,时而突梯,其中安插非常现代主义手法的春梦,流露了主角风韵犹存的魅力。每谈亲情伦理,儒家思想里男尊女卑随处可见。

这也是《相爱相亲》特别着墨之处。

它让女性的声音代表家庭发声,看见三代女性从传统到现代在家庭身分、地位,甚至是家庭地位上的转变。家不再跟随男人的位置固定,而女性也纷纷争取自由出走。

《相亲相爱》也确立了张艾嘉作为女性导演的主体性。

《相爱相亲》虽然主题是伦理亲情,但在这个跨进现代价值观的电影里,张艾嘉也细腻地置入了现代景观。

片中一幕慧英偕同丈夫回到从前的娘家,要去街道办出具父母的结婚证明时,娘家故乡正在开发重建,进行现代化工程。张艾嘉聪明地在并陈新旧价值的冲突中,将第六代导演如贾樟柯的电影风貌,透过李屏宾的摄影带进来,并且更出色地带到岳慧英的家里

这是全片最主要的场景,正中央却是不动如山一座大立柜,既如家之砥柱,也区隔了屋内各据一方且冲突不断的妻子、丈夫和女儿。

家有障碍,这个场景打造不禁让人想起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剧情同样是一场善与善之间的抉择,也标志出现代社会下个人主义的伸张。

一直觉得张艾嘉导演是玩“形式主义”的高手,先前在《念念》透过三个主角大玩叙事结构的破碎,《一个好爸爸》、《想飞》也同样拥有炫技,不过《相爱相亲》却做到了剧本的完美示范,支线多又庞杂,包括媒体嗜血生态、艺术家对梦想的幻灭、教育的乱象以及公务员的互踢皮球...

但在《相爱相亲》里却始终没有喧宾夺主,只是点缀,重点依旧是这一家三口的故事,写得温婉又贴切。

以前听崔健的《花房姑娘》,只注意到它的轻快,以为自己理解了它的浪漫,以为那是一种因为爱的停留。但《相亲相爱》意外点醒了我,那个停留并非纯然的美丽,其中难道没有埋怨?难道没有错过壮游路上各色风景的遗憾?

那些没在眼中出现过的壮丽,那个自己念念不忘要去的远方,那个魂萦梦牵的过往,因为现在的你或他,已成为了世上最遥远的不可得,值不值得谁能评断呢?

对远方的眺望,正是自己之所以被赞扬之处,当自己因为眷恋而停留、而贪欢、而不再追求,连自己都渐渐不爱自己那可能会令人生厌的模样,怎么会不惧怕对方也发现这一点?走不了,是因为对对方的爱恋,不敢停留,还是怕日后的埋怨?心向往着不敢求亦求不得的《海阔天空》,又如何坦然面对浓情蜜意的《花房姑娘》?

最后,虽然时代造成的家的分裂,暂时无解,名为家,实亦为家。

但是「家」不再是固定的处所,却也不再是牢笼。

守贞的传统也已过时,少女爬在贞节牌坊上嬉戏。那个嬉戏重申了女性的进步,也放松了当中对于传统价值的过度挑战。结局终究是温暖的,人依于亲是依于爱,哪怕天涯海角。

张艾嘉为世间女性说故事的功力更上层楼,也因为《相爱相亲》又留下一次大银幕上出色而令人难忘的表演。

这种文艺向的电影没奖项加持票房应该不会太高,但华语电影圈仍需要这种优质作品继续存在。

也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好而温馨的电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9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