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开学第一课》,46岁的董卿又上热搜,离开春晚,她迎来新生

《开学第一课》,46岁的董卿又上热搜,离开春晚,她迎来新生

文 | 观影君


又到九月开学季,每年这个时候,央视的固定节目《开学第一课》如期播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还是由撒贝宁和董卿主持。董卿的每次亮相总能惊艳到大家,果不其然,今次又凭借“董卿气质”冲上了热搜榜。

董卿今年已经46岁了,但在外表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开学第一课》中的她还是一头标志性短发,配以粉衫白裙,举手投足尽显东方气韵,好一个书香才女。

从东方卫视到央视春晚,再到备受好品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20年主持生涯如白驹过隙,董卿还是依旧是国内最美的那一位主持人。

01、原生家庭:表扬只有一句,后面都是意见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的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一个是新闻系,一个是物理系的。

董爸爸出生农村,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每天早上抓鱼抓虾去集市上卖,再去上学,一路刻苦,考进复旦,属于寒门成才。

董卿和父母

董爸爸深知努力奋斗的重要性,笃信一切掌握在手中,命运要靠自己改变。因此,他也毫不质疑地将这份苦塞给了独生女董卿。

在此情形中,董卿从小便接受“魔鬼式教育”:抄成语、抄古文、背古诗,每天早起跑步,打工体验生活……

董卿刚开始识字,董爸爸就要求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上了小学,就开始抄古文。

不管生日还是节日,董卿收到的礼物也永远都是书。

虽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有点“残忍”,但也确实收获了效果。中学时,董卿三五天就能读完一本名著。

诗词歌赋,小说名著,这些都给了她力量与慰藉。久而久之,阅读的习惯也悄然养成。

直到现在,董卿仍然保持着每天读书一小时的习惯。她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为了锻炼耐力,不分寒冬炎夏,父母每天都会强制她到附近的中学操场跑步,至少一公里。

“那时候学生出早操,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有时她也会偷懒,躲在楼道里,算准时间,再气喘吁吁回家。

学生时代的董卿

董卿的家庭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从小不愁吃不愁穿。即便如此,董爸爸还是要求她勤工俭学。

十几岁时,董卿就曾打过工,清洁员、营业员,还跑过广播站。看着打零工累到哭的女儿,董爸爸也只是摸摸头告诉她,“坚持住”。

董卿后来在《挑战不可能》的节目中,回忆起儿时父亲的严厉教育,几度哽咽后,眼含热泪。

董妈妈年轻时作风朴素,董爸爸也希望能延续到女儿身上。别人家的孩子都能穿好看的小裙子,董卿却很少打扮自己。

就连董妈妈也说了,“我要扯布,每次都跟我吵。顶好是我的旧衣服改一下给她穿。一照镜子她爸就说,臭美什么呀,长得又不好看,一个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不得不说,董爸爸确实很“大男子主义”。所以小时候对董卿来说,最开心的事就是爸爸出差,那样她会相对轻松自由些。

董爸爸的教育充满狠劲,但也是这种教育,成就了今天的董卿 — 敢于挑战,无惧一切,早早学会了独立自主,自我鼓劲。董卿说,“我必须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这样才有自信心”。

董爸爸的严格要求一直持续到现在,董卿的每一台节目父母都会看。董爸爸不会用手机,就写信把批评传真过去。

信的抬头是不变的那三个字 — “致女儿”,表扬的话只有一句,后面都是意见:这个发型不精神,这么笑不淑女,这个动作不优雅,这句话说得不好,最后一场是不是该感谢评审、观众和工作人员呢……

02、主持之路:一场美丽的意外

在成为主持人之前,董卿儿时的愿望其实是当一名演员。高考时她报考了艺术类院校,但身为老牌知识分子的父亲极为反对,“不靠谱,瞎折腾”。董卿也只好作罢。

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董卿陪一个朋友应聘,报名的时候,她想着,“要不我也试试”。

面试时,导演让她试着主持一段,董卿也不懂,就随便聊了点。凭借着清纯外表与出色谈吐,董卿幸运地被选上了,就此进入浙江电视台,意外地开始了她漫长的主持人生涯。

后来谈到自己的“主持之路”,董卿也说那是个美好的意外,“所有的事情,看似毫无关联,但其实都在冥冥之中对自己的人生设好了路”。

到浙江台后,董卿在《人世风情》栏目学习主持、编导、撰稿,讲话轻轻柔柔,还略带有学生腔。

两年后,董爸爸无意间看到东方卫视的全国招聘,建议她去试试。

这一次,她又成功了。

进入东方卫视,董卿主持情感节目《相约星期六》,创下了一年10%的收视率。“优雅从容”,“大气谦和”等词开始成为了她的注脚。

1997年,24岁的董卿

2000年,她被台里推荐,主持“上海·悉尼 双向传送音乐会”,流利的英语,大气的风格,震住了所有人,也给她带来了国内主持人最高荣誉 —“金话筒奖”。

因缘际会,董卿在那次主持过程曾与倪萍有过一面之缘,倪萍后来回忆起对董卿的第一印象时说,“那时我就觉得,董卿这个主持人太好了,果然,不久后她就被调到中央电视台”。

《朗读者》,董卿和倪萍同台

“金话筒奖”为董卿带来了踏入中央电视台的通行证。接到央视的邀请时,她心里拿不定主意,接连给多个朋友致电,询问自己该如何做选择。

此时的她已经29岁,年近而立,放下一切,远离父母,只身北漂从头来过真的合适吗?

“马上就要告别这座城市,很伤感。关键是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董卿,你在央视会做得很好。我可能就不会哭了,我会义无返顾。”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会影响一生。有舍有得,什么也不愿舍弃的人,什么也无法得到。

所以董卿已然选择北上,为未知的梦想放手一搏。

03、央视春晚:13年未缺席的舞台

初到央视的头两年,董卿被分在西部频道主持《魅力12》。

录影的影棚在大兴,距住所路途遥远。从影棚出来准备回家,常常已近午夜,很难打到车,又因演出而衣裙单薄,在深冬寒夜中的北京,董卿常常觉得自己“冷到心里”。

初到央视的董卿

回家推开门,四个箱子站在灰尘里,“人在异乡”的孤独,不时让她冒出一种拎上箱子转身回上海的冲动。

然而,她的执拗与好胜心不允许她落荒而逃。

倪萍前辈的一句话董卿一直记在心上,“战士要打仗才能成为将军,如果每一次都把你派到最重要的现场,你就要全力以赴,未来才不留遗憾”。

之前累积的名气不再,作为“外来人员”若想在央视立足,董卿得付出更多努力。那两年,她不知道什么叫做休息,主持了130多场晚会与文娱节目演出。

有道是,幸运女神总会眷顾有所准备的人。

2004年,董卿因为主持第十一届青歌赛,出色的发挥和强大的气场使其一时名声大噪。

2005年,已经32岁的她,终于有机会与朱军、周涛、李咏这些极富名望的主持人一起搭档。

那一年,董卿首次站上了春晚的舞台,被全国亿万观众看到。这一站,就是13年。

每次春晚直播前,她都会把主持词滚瓜烂熟背个上百遍。2011年公安部春晚,现场将有公安系统的6位英雄模范给观众拜年。董卿想为每个人做个介绍,自己在前夜熬到4点,把万字的资料精简成几句话。

董卿的主持词资料

春晚直播结束以后,家住上海的董卿都只能一个人留在北京。

有次春晚结束,已是凌晨2点,董卿问身边的几个同事待会儿去哪,他们不是有人在家等着吃团圆饭,就是订好了去国外旅行的机票,只有她不知道去哪儿、做什么。

安静的演播室走廊,只听得到自己的脚步声在回荡。空旷的大街,寒风扑面。一袋速冻饺子便是年夜饭。

她把最温暖的春晚献给了观众,把曲终人散后的冰冷留给了自己。

可即使做到这份上了,她仍因春晚而遭受非议,甚至是人身攻击。

2009年春晚上,在相声《五官新说》出场报幕时,董卿误将“马东”报成了他已逝父亲“马季”的名字,一时间遭到无数责骂,还有网友让她公开道歉。

为了弥补错误,在春晚幕后导演组研讨会上,董卿主动诚恳地向导演郎昆、马东及全国观众道歉。

之后的元宵晚会,董卿在马东上场表演时,她再一次向马东和全国观众道歉。马东感慨:“为了我们爷儿俩的名字,董卿这个年都没有过好啊。”

话音落地,现场掌声热烈,这一刻,董卿因为这次失误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才彻底释放。在以后的节目中,她再也没有犯过这种错误。

2009年春晚,董卿和刘谦搭档。因为魔术表演,董卿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很多人都说董卿是"托儿"。

起初,她拒不回应。直至几年后,她与节目嘉宾谈到职业精神时才吐露一二:“作为主持人,就是要把最好的节目效果呈现给观众,只要观众喜欢,我愿意做这种‘托儿’”。

04、撕掉标签,拒绝重复

2012年,董卿在央视已经待了整整十年。

十余年的主持经验,令她逐渐生成了一种“职业性冷漠”。虽然每天在主持不一样的节目,但是早已有了可以套用的模板。对自己不耐烦,激情退却,她觉得自己无法再100%投入,只感到无谓的消耗。

没有进步其实就是一种退步,旁人看不出来,但她自己心里很清楚,这种退步也是藏不住的,早晚会暴露出来。已过不惑之年,她决定重拾行囊奔赴远赴南加州大学深造。

可想而知,放弃一份央视的工作出国念书,反对声自然不绝于耳,就连父母也无法理解这个决定。花了将近二十年才在舞台中央站稳,此时推出,回来是否还有她的位置呢?

其实早在刚工作的那几年,董卿便在业余时间不断进修。她先是在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修读本科,又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

过去的十年,董卿将所有的精力、智慧和时间都给了主持这份工作。她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是她心中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在外留学的时候董卿就想清楚了,回国后要换一种活法,不再主持和之前一样的节目了,因为不想在重复中消耗自己。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2016)以及《朗读者》(2017)。

2017年的《朗读者》是董卿第一次担纲独立制作人的节目。

最初,这档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节目根本没人看好。没有全明星阵容,没有顶级流量支撑,仅仅只是“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

不爱求人的董卿,成了祥林嫂,不厌其烦地跟人解释着纸上的方案。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董卿和编导团队在机房审片

在准备节目的一年时间中,董卿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组建团队,创意策划,甚至在机房通宵剪片子,她事必躬亲。就连一直坚信努力严苛的父亲也开始劝她:你要放松一点,别太苛责自己。

在最困难的时候,董卿也摇摆崩溃过,似乎没有必须坚持的理由,“强迫完美”让她生出些许白发,但在想要放弃时,心底又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

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朗读者》播出后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一度成为国内综艺最有话题性的霸屏者,第一期就在豆瓣上拿到9.3的高分,董卿频频登上热搜,被赞为综艺主持的“清流女神”。

到了2018年春晚,主持阵容一公布,很多人都表示惊讶:竟然没有朱军和董卿。

董卿对此回应,“时间和精力有限,无缘本届春晚”。声明很简短,但却很有力,因为董卿要做的事是:撕掉标签。

勇敢如她,可以不惧一切撕掉自己身上“春晚”的标签,重新出发。

《朗读者》对于董卿而言,就是一次“撕掉标签”的飞越,她不仅仅是那位在台前优雅的主持人,还是幕后最得力的制片人。

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也让人印象深刻。

初现《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以为董卿只是普通走流程的主持人,看完节目才深知她对诗词融会贯通,信手拈来,对很多诗词有自己的见地,堪称惊艳。

台下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她信手拈来:“月如无恨月长圆。”

选手遗憾退场时,她送上一句陆游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面对一位有个盲人父亲的选手时,她引用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对此,很多观众怀疑董卿有提词器,台本是事先设计好的。但确实没有。

05、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很多人都说董卿美,欣赏她的气质,那份优雅端庄,沉着冷静,还时不时尽显高贵。

曾有媒体点评董卿:“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传统的‘知书达礼’”。

《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特意引用了诗人张潮的《幽梦影》中的诗句,表达对她的赞美,“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节目嘉宾郦波老师,首次出场,就特意送给董卿两句诗:“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赵忠祥夸她说:“董卿主持节目,我对她的评价是8个字:端庄、得体、大气、知性。”

就连“毒舌”金星也忍不住赞美道: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如今,46岁的董卿,依旧气质优雅、明媚动人,她每一次的亮相,都在完美诠释那句话: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昨天的自己。

曾有人问董卿,“女人永葆青春的秘诀是什么”,她回答:“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

这就是董卿,20年后,她依然是“主持一姐”,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9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