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在印度,有一种歧视叫“你姓什么”,达利特只配掏下水道

在印度,有一种歧视叫“你姓什么”,达利特只配掏下水道

印度电影一直很擅长讲故事,动辄两个多小时却不觉得冗长。这几年,中国观众通过印度电影,了解了不少印度的社会话题。

教育平权的《嗝嗝老师》、《起跑线》;男女平等的《印度合伙人》、《厕所》、《摔跤吧!爸爸》。

在这些电影中,人物的对立大多与肤色、性别、家境等因素有关。

然而这一切都源于“种姓制度”。大部分印度电影都弱化了这一话题,或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照不宣。

印度有上万个姓,即便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但这其中也有细微划分。就好比都姓爱新觉罗,却只有一个人能登基,王爷也分爵位。

※ 达利特(Dalit)则代表“贱 民”,没有资格到划分到种姓等级中。

可能是话题敏感又复杂,虽然印度电影一直很大胆地抨击现实。但对于“种姓制度”很少正面讨论。

留给80后的学位

2011年的电影《留给80后的学位》则是以爱情和教育的角度探讨了“种姓制度”的弊端。

电影《黄金鸟》中,法外之地是真实存在的。有些“猎食者”之所以逍遥自在,正是社会等级带来的“福利”。

黄金鸟

今年6月上映的电影《Article 15》则是干脆利落,直击痛点。

这对于主流的印度语电影是十分难得的。有印度媒体评论称,这是第一部将司法题材和种姓制度结合的电影。

《Article 15》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村里的3个少女失踪,其中2人已确认死亡。电影主要从寻找第3个失踪少女作为线索,通过警长的所见所闻,将最残酷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地警察的草草了事和犯罪分子的“仪式感”,都展现了高种姓的傲慢态度和“下等人”的生存现状。

不论是汽车扬起的尘土,亦或是背景音乐,无不透着贫穷、荒凉、无助。

重点不是讲故事,而是如何讲故事

虽然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但电影并不是以一个案件作为原型,而是多个社会热点的融合。

这里的水不能喝

在电影的开头,新来的海归警长说要买瓶水。他的跟班告诉他不可以,因为“下等人”居住地的水不干净。警长愣住了,不懂瓶装水怎么会脏。

原来,喝水这事也是讲等级的。真实的事件就发生在电影的所在地“北方邦”。

新闻报道

今年7月份的报道:达利特不允许触碰专门供给高种姓的水。

看完新闻就懂了,哪里是达利特的水不干净,是他们根本没机会接触纯净的饮用水。

他做的饭不能吃

电影中,一个姐姐讲到自己弟弟在学校食堂工作的经历,只因为他是低种姓,他所做的食物被认为是不洁的。

学校的孩子拒绝吃饭,并将这些做好的饭菜丢掉。

高种姓的孩子用这种抗议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可“高贵的血统”和良好的教育却没教会他们感恩他人劳动,珍惜粮食。

绝食抗议

2018年的报道:高种姓学生集体抗议,抵制低种姓厨师。

在印度,依然有人忍受饥饿的今天,浪费食物却真实上演,真的很讽刺。

达利特专属工作,平均5天死1个人

达利特作为社会的最底层,到处不受待见,却有一个地方非常欢迎他们,那就是下水道。

人工清洁下水道的工作环境恶劣,且建立在种姓制度之上,1993年已经被印度政府明令禁止了这个不人道的职业,但如今在印度依然有70万左右的达利特从事该行业。

就是这么辛苦的工作还经常被拖欠、克扣工资。瞒报事故人数,据外媒数据,做这份工作的达利特,平均5天就有一例死亡。

还有达利特没有资格进入庙宇的事件在电影中也有体现,一旦发现,他们会被无情的殴打

导演将种姓制度引发的各种冲突和各种压迫都放在《Article 15》中,严肃地探讨,没跑题、没失控。是一记重拳打在脸上,也是行为号召的警钟。

警察团队是另一个种姓制度缩影

在种姓制度早已废除的新社会,等级在这个北方邦的小镇上依旧存在。警察队伍中的大多数人将自己的“身份”戴在袖子上,这袖标比10个金戒指还气派。

新来的警长Ayan Ranjan属于第一等级的Brahmin,但被同事告知他并非最高类别的高种姓。

他们中间有Rajput、Kayastha这样比较高等的种姓,也有受法律保护的表列种姓Jatav,也就是低种姓。

电影的这一设计,将小团体和大环境融合,完美地呈现了社会等级的缩影。而且这段用了调侃的方式,也借机讽刺了这一制度的“可笑”。

到底什么是 “Article 15”?

Article 15是印度国家法律的第15条,中心思想是人人平等。不论信仰、种族、种姓、性别和出生地点。

这条法律的实施与运用在社会层面上可以保护一部分公民免受歧视或者暴力殴打;政府倡议学生学习第15条。

所以从社会和教育两个层面来看,“Article 15”都十分重要,它无疑是打破高种姓和低种姓屏障的武器。

电影《Article 15》的男主是个信奉法律的警察,他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有时候太过中规中矩的做法让他束手束脚,但排除万难和一查到底的魄力,让他把正义带到了这个“没有希望”的村子。

看完《Article 15》你会发现,这才是直击社会痛点的佳片。

以往看的印度警匪电影,那些被打败的道貌岸然“黑势力”,和自力更生的白骑士,看似是大爽片,实则是包了糖衣的苦药丸。

司法的目的向来不是惩罚,防患未然比追究责任更有意义。这也是电影反复强调的,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当人们不再等待英雄的到来。不屈服于命运,不等待救援,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7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