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少年派》“黑红”中收官,新现实主义题材话题剧如何“自救”?

《少年派》“黑红”中收官,新现实主义题材话题剧如何“自救”?

文 | 直言不会

“谁的青春没荒唐过”。

当编剧六六在微博上为自己笔下的“林妙妙”擂鼓助威时,似乎已经彻底宣告了收官之际《少年派》的人物崩盘。

由张嘉译、闫妮、赵今麦、郭俊辰等人主演的《少年派》,围绕四个形态迥异的家庭,通过高考这一人人都会经历的“成人礼”,铺展了一幅关于高考、教育、青春、成长、亲情、友情的现实画卷。

其实《少年派》开局非常利好,首播收视轻松破1、最高达1.8,平均收视也均能保持在1的基准线之上。且该剧自开播以来便长居微博热搜榜,频频激起网友的讨论,可谓成功在一众电视剧中杀出重围,成为时下备受观众关注的热播话题剧。

但与此同时,该剧的口碑却是褒贬不一的存疑状态,尤其是从16集开始。随着剧情的推进,家庭对子女的掌控欲、成年人世界的出轨、破产、直播等新娱乐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响应国家号召的生二胎等元素,高举现实大旗轮番上阵,口碑市场逐渐崩坏,豆瓣评分由开局的6.8分回落到当前的6.5分。

从最初的开门红、到行至中途的人设争议,再到口碑滑坡、最终于口碑两极化中收官,从《少年派》身上不难看出,当下剧集市场的“新现实题材”话题剧,虽自带题材红利,但似乎却陷入了误区。

“家庭伦理+青春成长”,真实细节勾勒“温度感”

现实题材最忌是浮夸、最喜“接地气”。从《少年派》剧中主要家庭来看,教育观念不同的夫妻二人、虎妈与猫爸、鬼灵精怪的女儿……人设和梗概依旧是大众熟悉的味道。尽管套路依旧,该剧依旧有着基于自身出发点的诚意和惊喜。

踏着高考热潮而来的《少年派》,从高考与教育端口切入,并延伸至浪潮幕后的备考家庭,通过四个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于学校、生活、教育理念、价值观念等话题的不断碰撞,将家庭伦理与青春成长两大元素进行了融合。

在人物设定方面,闫妮饰演的王胜男属于“虎妈”类型,对女儿林妙妙的控制和干涉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设定并不讨喜,但情节设置合理化,加之由张嘉译饰演的“猫爸”林大为的调剂,整体氛围活泼得当。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林妙妙还是钱三一、邓小琪和江天昊,各个家庭中家长与子女的相处模式、对待态度各不相同,但足够真实、血肉的生活化细节处理,却足以让大众产生共鸣。

“学区房这个点太真是了”、“林妙妙妈简直就是我妈”、“林妙妙对父母的态度让我也进行了反思”、“学生考前沉迷直播真是太不应该了”……无论是初次体验住校生活的少男少女、无法适应一周才能见子女一次的家长、女寝里的友情与摩擦、研究怎么钻学校制度空子的学生,还是父母一代的柴米油盐情、青春期的怦然心动与成年世界的无奈等。

虽然剧中存在不少bug,但更多贴近现实生活、接地气儿的细节呈现,稳妥中带有惊喜,且有了不断挖掘和代入的空间,让大众市场一再给予宽容的优待。

被写实与生活化吸引的观众,在剧中找寻身边人以及自己的影子或回忆,亦被该剧传递的人情味儿和青春感所打动。如若这种感动能延续下去,《少年派》在大众市场将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现实并非如此。

拥有了漂亮的收视成绩,和一路红火的舆论热度后,“剧红是非多”的《少年派》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情节与人设,两大问题左右下的“落地难”

尽管在情节编排上有着诸多真实化、接地气的细节描述与情节设置,如家庭线中父母对子女的寄予厚望、王胜男亲妈式的话痨暴击、林妙妙父母的逗趣生活等真实生活神还原,可充斥其间的“偶像剧感”却给《少年派》蒙上了第一层杂糅滤镜。

从服化道方面与现实校园区别开来的短裙校服,到过于粉嫩精致的学生宿舍、看不出是精英中学的学校管理,再到林妙妙、钱三一、邓小琪、江天昊四人间暗涌着的交错的感情线……不少观众给出了“掺杂着国产青春偶像剧的混乱感”这一评价。

同时,随着剧情的急转直下,相对于情节设定上的瑕疵,《少年派》中的林妙妙人设成为了该剧最大的“漏洞”。

为了让女儿高考成功,林妙妙父母托关系将其送进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学费虽然高昂但父母甘之若饴,林妙妙也算懂事独立,与父母间的相处模式亦轻松自在。从前期剧情不难看出,林妙妙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颇似小男孩的姑娘,但当这些显性性格遇到一些事后,隐形问题便顷刻暴露。

作为一个家庭、长相、成绩均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林妙妙身上存在了太多的“小毛病”:神经大条、贪吃、叛逆、情商低、没眼力见。虽然很多时候耿直率真的人设会为人物增添好感度,但面对生活与学习的双重压力,林妙妙却“叛逆”起来。

剧中,林妙妙到了中后期,不仅频频对父母撒谎,因看不惯父亲的职业而绝食威逼,更甚者在临近高考前做起了直播网红,当身边的好朋友纷纷考虑前程、为升学问题而努力时,她却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甚至在受到父母劝阻后欲要跳楼。不尊重父母、分不清轻重缓急、过于任性等问题都让林妙妙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被大众当作极端案例进行批评。

当最初的新鲜感不在,套路化的剧情、杂糅的风格和崩塌的人设,均打磨掉了《少年派》原本的真实感。难以挽回的口碑滑落,也间接折射出当下现实题材剧集“话题热”与“口碑冷”的黑红局面。

话题与口碑渐行渐远,新现实主义题材如何“自救”?

近年来,一个无法忽视的趋势是,剧集市场的创作正在以强有力的姿态回归现实。《老男孩》、《最美的青春》、《正阳门下小女人》、《那座城这家人》、《大江大河》、《都挺好》……一系列优质的现实题材作品成为剧集市场最为瞩目的收获。如今的《少年派》基于诸多与当下社会生活话题的结合,已然拼凑出了“新现实主义”题材版图。

不同于现实题材剧集市场其他元素剧的创作,国产教育这一领域显然需要编剧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从上世纪90年代《我爱我家》对教育题材的带动,到近年来《虎妈猫爸》、《小别离》、《陪读妈妈》以及今年《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等剧集的热播,在国内市场发展不过30年的教育题材虽不高产,但却高热。

同为现实题材、同发力教育领域的《少年派》,在升学教育问题仍然是整个社会头等大事的当下,仿佛带有天然的话题基因与优势。

从创作层面来看,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少年派》在聚焦“高考”这一具有全民关注度话题的同时,也在家庭和校园生活中融入了许多社会话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与引导、高考陪读、学区房、中年婚姻关系、社会冷门职业、二胎等热门话题均在剧中有所涉及。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少年派》除了对青春少年呈现外,也像是现实版的中年婚姻图鉴与社会痛点合集。

除了逐渐显露的缺点外,《少年派》的优点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不断出现的金句、夫妻间的真情、父母对孩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等。该剧一方面通过少年视角对焦成年人的挣扎,另一方面又借助家长视角反思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无论是与非,都足以引起大众的共鸣和对自我的审视。

可见,涉及“教育”元素虽有题材和话题红利可吃,但与新现实题材剧集好评度成正相关的,依旧是真实且不“悬浮”的剧情设置、饱满立体的人物刻画以及客观正向的价值观引导。

“独善其身不是本事,善济天下基本空话,要是能与孩子和平相处以礼相待,我们的人生修行就算完成了。”六六曾于2017年3月在个人微信公号记录下创作《少年派》的初衷,“我们不是在与孩子相处,我们这一生,在有了孩子以后,是重新与我们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相处。”

生活本就是复杂的课题,抛开《少年派》的功过是非,所谓“少年派”或许正如六六最初所言,从孩子的角度再出发,用少年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世界,“爱浑身是缺点的孩子,也爱不完美的自己。”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5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