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最爱》:已故人的“独特”视角之下,挣扎的人性、欲望和爱

《最爱》:已故人的“独特”视角之下,挣扎的人性、欲望和爱

文│一本情感簿

《最爱》由顾长卫执导,2011年上映时,运气不太好,和几部国内外热门电影撞档,加上其题材的敏感性,又删减了将近三分之一,以至于名气未显,就连豆瓣也只有7.4分。

这部电影可谓众星云集,除了主演郭富城和章子怡之外,还有王宝强、蒋雯丽、蔡国庆、濮存昕、李丹阳等等一众实力派大咖助力。它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十分亮眼和特别,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山村因为卖血而群体感染艾滋病之后的故事。

染病的人们带着对病痛和死亡的恐惧,在他人的冷眼和疏远中学会苦中作乐,他们是一群敢于同世俗观念对抗的人,无视伦理道德敢爱敢恨的人,也是一群即将面临死亡,茫然无措的人。

01:电影独特“视角”下的人间百态

《最爱》的开篇是有些诡异的,它用一个已经死去小男孩的视角,带着童真、好奇、疑惑和不解,用纯真的,不带有偏见的讲述着小村庄里的爱、怨、情、仇。

故事发生在90年代,一个小山村里有个叫赵齐全的血头,他组织村民们卖血从中赚取利益,使得很多村民都感染了艾滋病。染病的村民为了报复赵齐全,偷偷给了他儿子一个有毒的西红柿,也就是电影开始时说话的小男孩。

由于村民不太了解“热病”的传播的途径,所以对染病的人们谈之色变,畏之如虎。

为了避开村民们异样的目光,赵柱柱提议染病的村民一起去停课的学校里集体生活,彼此有个照应。

人们每天都在无私和自私的纠结中度过,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赵得意:

  • 他白天和人们吹牛调侃,满脸笑容,到了晚上就躺在床上长吁短叹。
  • 他让妻子等他死后带着儿子改嫁,到了晚上,又想劝妻子一定不要改嫁,要“守住”,不然自己死了也不安生。
  • 他搬去学校前,告诉妻子,没事不要往学校跑,搬去学校后,妻子不来看他又十分生气。

赵得意的纠结,其实也是染病村民的纠结,一群被边缘化人,住在一起,逐渐与这个世界脱轨,仿佛他们能做的只是等死而已。

于是,一些曾经不能做的事,不能说的话,以及未完成的承诺和愿望,在一天又一天焦虑和恐慌的叠加中,冲破了道德底线的束缚:

  1. 商琴琴的红棉袄被偷了。
  2. 四伦的日记本丢了。
  3. 人们搜屋时,还发现粮房姐偷了粮食。
  4. 赵得意按耐不住寂寞,和自己堂兄弟的媳妇偷偷的走到一起。

赵齐全偶尔会送粮食过来,像是弥补自己曾经犯的错,可眼看人们一个个死去,他又偷伐林木,做起了棺材生意。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渴望,他有独属于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有时表现的很温暖,有时又显得很冷血。

赵得意说:“谁都卖,我哥就是不让我卖,我就跑隔壁村卖去了......”

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使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以至于盲目跟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也让自己陷入了困境。每个人卖血的理由不尽相同,或为了生存,或因为好奇的,甚至是为了一瓶洗发露。

小男孩的声音又响起了,他静静的讲述这个村子和学校里发生的故事,镜头随着小男孩的讲述,记录了一场场人间悲欢,一幕幕生死离别。

在这样独特的视角之下,电影中每个人脆弱的内心和渴望活下去的执念,不仅没有显得压抑,反而会让观众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带着理解,也带着思考。

02:精彩的借物喻人,“执念”的圆满和遗憾都是一种人生归宿

好房子我有八万间,老婆子我有八万六,好儿孙我有十万三,王母娘娘来做饭,九天仙女给我当丫鬟,我本是老天爷类他干爹,你说我体面不体面……

这首《吹牛》,每个人都会唱,唱的时候都扬着脑袋,带着骄傲。它既是人们苦中作乐用以掩饰自己内心恐惧的“工具”,维持尊严和体面的娱乐遮羞布,也是人们精神渴望的一种外在表现。

四伦叔终于找到了他的红色日记本,可当赵得意去喊他吃饭时,却发现四伦叔已经死了,至死手里也紧紧攥着他找了很久的“红本本”。

“爷爷走了几十里,到琴琴娘家,又讨回了那件红袄袄,然后,老疙瘩伯伯就真的没了。”

偷红棉袄的是“老疙瘩”,他曾答应女儿,为她买一件红嫁衣,如今退而求其次,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当“老疙瘩”女儿穿上红棉袄时,因为不合身,扣子总是崩开,这样滑稽的一幕,不仅没有让观众觉得搞笑,反而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温馨氛围。

粮房姐视粮如命,这一天,大花猪趁着粮房姐不在,偷吃了她放在门口的大米。

米没了,粮房姐非常生气,竟是把自己“气”死了。

老柱柱当了几十年的老师,学校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有人想要分了学校的课桌板凳和老旧电器。

老柱柱上前拦阻,却被人讽刺道:

“你早就不配当老师了,你大儿子抽光了村里人的血,把染了病的脏血打给我们,他还倒卖棺木,死人的钱他都赚;还你二儿子,自己有媳妇,还和别人的媳妇胡搞,搞的还是自己亲叔伯兄弟的媳妇,让你住学校已经是抬举你了!”

老柱柱低头无言,失魂落魄的让开了路,他讲了一辈子的道理,做了一辈子的规矩人,却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晚节不保。

还有大嘴,每天都拿着个破喇叭,即便是说悄悄话,也要用大喇叭说,显得很是滑稽。

他胸前挂着不知名的徽章,仿佛把自己当成了村民的代言人。

大嘴临死前,曾对赵得意说:“我的喇叭快没电了,我也快没电了。”

  • 没电的喇叭。
  • 失而复得的日记本。
  • 被猪吃掉的大米。
  • 没能守住学校的赵柱柱。

这些精彩至极的借物喻人,在这部电影里,不着痕迹的被用在了每一个的身上,手法十分自然和谐,没有让观众觉得突兀。

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都会有想要守护和完成的事,这既是执念,也是信念,每个人都不能脱离这个“怪圈”,它不分大小贵贱,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有的人守住了“执念”,觉得人生无憾,也有人没能完成愿望,带着遗憾悄然死去,但这就是人生,不能尽善尽美,总带着瑕疵,但一切的好与坏,终究都会成为过去,成为每个人的归宿。

03:借“热病”,讲述一段炙热的欲望和爱情

《最爱》这部电影,除了村民们的故事以外,还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凄美爱情,而催生这段爱情发芽的,就是欲望。

对于赵得意和商琴琴之间的爱情,其实是有争议的,因为电影所传递的欲望即爱情,爱情即欲望的理念,很多人存在不解。

那他们之间究竟是不是爱情呢?跟随小男孩的“独特”的视角,或许看到最后,我们会重新理解爱情和婚姻的某种本质。

①:由生理欲望促成的“爱情”

因为赵得意和商琴琴本就沾亲带故,所以并不显得生分。

谈及各自生活现状,赵得意愤愤不平的说,自己才三十岁,感染后的这一年多,媳妇连手都不让他摸一下。这句话仿佛也触及到了商琴琴的心底,她无奈的说:“哥,都一样......”

赵得意闻言,忙对商琴琴说:“不如我们两个好。”

那以后,两人便频繁的偷偷来往,直到被商琴琴的丈夫发现,把她赶回娘家为止。

很明显,这段“爱情”,是在生理欲望的主导下促成的。他们在一起,纯粹是为了满足各自生理需求,填补各自内心的空虚而已,欲望是爱情的一部分,但它却不能代表爱情。

②:由精神和心理需求促成的“爱情”

西蒙·波伏娃曾说:真正的爱情,像真正的肉体之爱一样,若要它是纯真的、可靠的,它首先必须是自由的。

赵得意回到家中,妻子早已经带着儿子走了,还要和赵得意离婚;而商琴琴,自从偷情的事被人们知道后,不论是婆家还是娘家,都视她为累赘,冷眼以对。但她很快了解到,原来丈夫在外面早就有了女人,就等着她死后,办理结婚了。

终于,没了心理和道德负担的赵得意带着商琴琴回家了,两个人光明正大的住在了一起。

电影到了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嗅到爱情的味道,那是除了生理之外,来自精神和心理对彼此的需要。于是,有着相同命运的两人,也开始慢慢被观众所理解。

因为真正的爱情,既是自私的,也是无私的,但最重要的是互利,是可以相互取暖的。

③:努力克服道德伦理的障碍,他们的爱情终于圆满

“我叔和琴琴爱的像课本上的喜马拉雅山,全村人,全世界,都看在眼里了。”

赵得意和商琴琴在一起后,村里每个人都指指点点,就连商琴琴的婆婆都堵在门口大骂二人不知廉耻。赵得意打开门,说他们乐意在一起,看不惯可以打他,一副无赖的模样。

可即便二人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内心却是极为渴望他们的爱情被世人接受,甚至得到众人的祝福。

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爱情?除了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外,还要满足道德伦理的约束。就好像婴儿饿了会哭闹,会找妈妈,这也是一种生理需求,但这明显不是爱情,因为它违背了道德伦理。

当然,光有精神需求也不是爱情,因为在这一点上,友情也可以做到。

所以,当二人终于拿到结婚证的那一刻,都开心的像个孩子,他们打扮的既体面又正式,满村子发喜糖,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大家,他们结婚了。因为他们的结合不仅名正言顺,更是合法了,世人再不能嘲讽他们,背地里说闲话了,他们死后也可以埋在一起了。

商琴琴说:“得意,虽然我们是二婚,那我也想全村人都知道。”

那红色小本子,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爱情的延续,更是打破伦理与道德的约束,爱情圆满的证明。

所以,赵得意和商琴琴之间是爱情吗?我想到了这里,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所以,在这部电影里,爱情即欲望,欲望即爱情的道理,是完全说得通的。

它所传递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不是因为生命即将到头,就可以漠视一切束缚和道德伦理,而是即便面临死亡,也要争取二人爱情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既是道德原则和价值底线的体现,也在无形之中传递了一种正面的、积极的人生观。

结语

我叔给我娶个婶婶叫商琴琴,我也喜欢她,因为有了“红本本”,他们就可以厮守在一起,温天暖地的好,在“你们”那边,村人们在一起,在“这边”,我和叔婶还是一家,和到了“这边”的村人们在一起......

电影的结尾处,小男孩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一样带着好奇和淡然,既不夸奖,也不指责,平凡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每个人也是不凡的。

顾长卫的电影,习惯着眼于小人物,赋予他们尊严的同时,也会用理解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的自卑、执念、欲望,以及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莫名给人力量的信念,比如《立春》里的歌剧,比如《孔雀》里的降落伞。

所以,这部电影不止是在讲述“热病”......

更多的是在讲述人们挣扎的执念、人性、欲望,以及充盈整部电影的爱。

期待您关注一本情感簿,及时了解更多精彩。

感谢阅读!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