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张译成吴京邓超后第六位百亿演员,我服

张译成吴京邓超后第六位百亿演员,我服

游戏规则变了。

我说的是张译成为百亿演员这件事。据猫眼数据,随着《八佰》票房超过9.4亿元,张译主演电影的累计票房也突破一百亿元。

其中《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以及正在上映中的《八佰》贡献最多。

在他之前登顶的,分别是吴京、黄渤、杜江、沈腾和邓超。

张译是个好演员,这事大家都知道,但张译是个好卖座的演员,这事大家过去不太清楚,这一次,大家都知道了。

“实至名归”,是好评中最高频出现的词,但也多少让人有点意外:流量高的,粉丝多的,不是他,上热搜最多的,更不是他,他有的,只是演技而已。

凭这,就够了?说白了,许多人脑海里还残留着那个固定印象:实力派演员,叫好不叫座。

今天从张译这件事说起,咱们解决三个问题:

一、张译值不值百亿票房?

二、张译的百亿票房怎么来的?实力派演员不卖座,是不是已经成为老黄历了?

最后,以张译为代表的实力演员,不拥抱“流量”,能不能站着把票房挣了?

张译的演技,值不值百亿票房?

答:当然值!

就说他票房最高的几部爆款,每一部的表演,都为这部戏,撑起一口气的气势。

别小看,这口气真强。

《八佰》里的张译,演出了人性的丑样。

看这部电影里,都是些什么角儿?

李晨的东北兵,扎实、沉稳。魏晨的角色,彪悍、玩命。个顶个的硬气。

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呢?一个字,滑。再一个字,怂。

一个没摸过枪的算账先生,上战场杀人他不行,偷奸耍滑想溜他最强。

为活命,甚至不惜坑战友。

是角色塑造的欲扬先抑?不存在的。

没错,随着战役打响,几天后,许多人的眼神都变了。

王千源演的老油条,不油了。姜武求生的决心,变成了唱着《定军山》跟敌人搏命。

更不用说,眼见据点即将失守,郑恺演的21岁的敢死队员陈树生,身上捆满炸药,拉开导火线,纵身跳下,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唯有老算盘。

从一开始被用枪顶着头,硬上。到手指被打断,想逃,被欧豪饰演的端午撞见。又被枪顶住脑袋——“逃?老子一枪毙了你”。

张译怎么演?哭爹喊娘,扯没过门的胖媳妇,跪地,求饶。

怂到头了?我反倒觉着,正是因为有这个怂人的存在,才更衬托出其他角色人物的弧光。

观众正是在老算盘身上,看到那个怯懦的自己。

才更懂得,到底是什么样的抗战热忱,让其他的八佰壮士,端起枪,舍掉命,跟敌人干仗。

甚至于,正是透过张译的表演,让观众更加感受到年轻演员的演技,张译的表演,不是吃掉了其他演员的演技,而是映衬出其它角色带出来的光环,淬炼出的决绝。

演这么个角色,因为贪生怕死,戏中免不了被打。

管虎拍戏,不玩虚的,一巴掌,两巴掌,每一巴掌都实实在在,张译毫无怨言。

因为这么打,才能打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才能抽出人性的挣扎与辉光。

再来一部爆款——《我和我的祖国》,张译的部分——“相遇”。

张译的表演,是这个段落的“眼睛”。

全程被口罩遮住半张脸,露出的就一双小眼睛。

那好,就把演技全交给眼神。

在公车上遇到恋人,被认出来,内疚、难过、无奈,都化作眼神中的回避,躲闪。

实在不行,只能转过头。再硬生生把眼泪挤回去。

看上去表演很轻?实际上对方的每一句话,都能在他的眼神、肢体语言里得到回应。

整个段落,张译只有一次大幅度表演——那就是发射成功胜利的喜报在街上传开,他在准备拉开口罩的那一刻,突然被撞了一下,最终还是没露脸,他只是轻轻点点头。

但就这么一点头,一微笑,那委屈和无奈背后的无悔,彻底演出了这个角色。

只有高口碑大爆款,实力派才能发挥作用?

再来一部——去年国庆档票房口碑未尽人意的《攀登者》。

国庆档之前,凭借吴京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组成的梦幻阵容,观众期待值最高。

可是导演处理的瑕疵,加上题材本身的小众,又令影片最终在三强中掉车尾。

但即使在这部不完美的国庆三强里,张译的表演,依然有嚼头。

这一次,他的角色,代表角色弧光。

他演的人物——铁面指挥,曲松林。

从一心只求登顶,到明白选择背后的责任。明明是一个并不讨喜的角色,却被演出整部电影,最强的戏剧层次感。

第一次出场,见到十来年未见的老友,只是微微点头示意。这角色,有苦,说不出。


理解这个人物,看他的一笑,和两哭。

一笑,是三名老队员数十名新队员讲课的时候。

老队员说,珠峰上露出皮肤会被冻伤,然后让曲松林给大家看看他截肢的样子。张译这时候,突然笑了一下。苦笑?才不是,你看他的得意劲儿——脱袜,露出残掌,还把它重重地搭在桌子上。

这不是卖惨,而是炫耀。断掌,就是他内心的军功章。

这一笑,一下子亮出了这个人物的内心密码。

再说哭,一次,是曲松林拉着李国梁的尸体回营,抱着吴京的角色大哭,喊着:“我错了,我知道错了。”

一场戏,人物转变。

另一场,是吴京带队终于登顶成功的喜讯传回营地,他得知消息,激动得落泪。


但张译,演得很淡。

因为真正的大喜,不一定要用大哭。淡淡落泪,情感浓度反倒是全片最饱满的。

发现没,角色没有大小,不分正负,而好的演技,永远在为爆款助力。

而实力派的牛掰在于,他能一直牛一直牛,让牛掰成为一种习惯。哪怕观众期待值再高,也能撑得住。

张译的百亿票房先生怎么来的?

但张译真的是轻轻松松凭实力就混成了百亿票房先生?

说一个小故事。

2006年,张译在《乔家大院》剧组获得了一个角色,还来不及高兴,就被导演胡玫的一句话给噎住了。

胡玫问他:你今年多大了?27岁张译都不敢吱声。

因为胡玫下一句话就是,一个男演员到28岁还没有出来基本就可以洗洗睡了。

张译,1978年生人,许多观众,是通过2006年《士兵突击》认识他的,不早不晚,28岁。

在这之前,他为这部戏等了十年。

2000年,他所在的文工团,开始排演《士兵突击》话剧版。他却在幕后当了三年杂工。

场记,群演,活道具,画外音,什么都演过,但当时上级对他的评价是,“16个孩子里唯一一个不会演戏的”。

很多人好心劝他,再演下去,就是个死。

要是告诉这些人:将来张译能成为百亿票房演员,这些人,能信?张译自己也未必信,但让他认命,那不可能。

2006年《士兵突击》开拍,他给导演写了长长的《请愿书》,进组成功。

史班长一演,观众一看:这叫不会演戏?告诉我会演戏的什么样?

但,出头是出了,票房号召力,不存在。

简单一句话:长得不好看。

细长脸,三角眼,鼻子形状不够精致。怎么看,都不像个爆款演员?

张译的办法是:死演。

到了《团长》,《士兵突击》的原班人马,他又被导演看上。

这次得了孟凡了这个角色,进组前每天喝两三袋面粉泡蛋白粉,喝出肾结石。直到拍完《团长》才有时间看病的他,落下了病根。

孟凡了在剧里被日军刺坏一条腿,变成瘸子。剧拍了172天,张译就“瘸”了172天,最后发现左腿比右腿细了一厘米。

演完了,编剧史航说,这个人物,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两部戏之后,张译也算是圈里的角儿了。

戏开始多起来。该抖一抖,营销一下了?

可张译却想着怎么把自己藏起来。

2015年,他公开讲:我不是明星。是什么?演员。

百亿票房先生的票房之路,从这里开始。

拍《搜索》,他在片中饰演张沐。导演陈凯歌赞他一句,“戏比天大”。票房1.6亿,创当时的文艺片票房新纪录。


《追凶者也》中,他演一个笨蛋杀手董小凤。

贡献了全片的笑点。偶尔的几个瞬间,却露出了杀手的狠劲与无情。

到了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中,扮演审判长贾聪明。

角色性格全在名字里,贾聪明,假聪明,出场时间不多,角色亮眼。

《绣春刀2》,演一个内含乾坤的悲剧大boss,虽是武侠片,却演出了十足的角色深度。

《追凶者也》票房1.36亿,《我不是潘金莲》达到4.83亿。《绣春刀2》2.66亿。

一步一个脚印,离百亿票房还远。

但更多的大导,开始看上张译。

陈可辛《亲爱的》,黄渤郝蕾赵薇,一水的演技派明星,但许多观众记忆最深的,是张译酒桌上的即兴发挥。

吃着聊着,开始说起自己儿子失踪那天的事,忽然哼起秦腔。

临时起意,想起来就演,同桌的黄渤郝蕾,稳稳接住戏,一个闷酒一个扶额,让他发挥。


张译唱着唱着,突然停住,把手指上的残酒舔净。这一演,欲哭无泪。

《亲爱的》票房,3.44亿,文艺片票房纪录,再被打破。

但光凭文艺片,还不够,正好,另一位港片导演,也看上张译,这一次,是林超贤。

《红海行动》,他演队长杨锐,负责全队指挥。林超贤我们懂的,要的就是能打的实力派。

为了追求写实,演员都被往死里整。拍摄前接受地狱式训练,包括军姿、枪械、体能等多个项目。

拼到脱力,演出好戏。

在相同量级的大片梯队中,原本排片率和上座率都垫底——但,实力派的电影+实力派的演员,那个春节档,成为《红海行动》的逆袭战场。

最终票房36.5亿。

到了去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票房31.70亿,《攀登者》10.97亿,就差临门一脚,张译就能成为百亿票房先生。

这时候,《八佰》上映了。

实力派演员狠起来,流量哪里挡得住?

回头看,张译凭什么?

凭粉丝?看微博粉丝数,好像不到顶级流量的十分之一。

拼颜值?好我放弃。

但就在这影视圈艰难的一年,他却逆袭登顶。

原来困境,也是契机。

在如此境遇下,依然出挑的人,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演员。


当年流量当道的时候,有人问他,对于现在娱乐圈只看脸的现象他怎么看。

张译的回答让人一惊,然后一笑,果然是张译,他说的啥?

“人们看电视剧也好,看真人秀也好,看电影也罢,人们首先要追求视觉刺激,再到精神上的愉悦。有的人就想停留在视觉刺激,有的人就想追求精神愉悦。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只想追求视觉刺激,就认为人家错了,难道我们就都对吗?”

发现没,身为流量鲜肉的反面,他并没有一味批评,而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尝试理解。

那为什么最后票房百亿演员不是鲜肉,而是张译?

顺着张译的话往下想:是不是,追求视觉刺激的少了,追求精神愉悦的多了?

再看一看,张译的票房井喷集中在哪几年?

很明显,2019是改变的开始。

流量从这时候大幅度贬值,实力派的票房价值明显 “变硬”。

到现在,百亿票房榜一共有12位,依照排名分别是吴京、黄渤、斯嘉丽.约翰逊、小罗伯特.唐尼、杜江、道恩.强森、沈腾、克里斯.埃文斯、邓超、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马克.鲁法洛喝张译,后面还有欧豪、井柏然、王宝强、周冬雨和白百何。

好莱坞明星,多半靠《复联》这样的大片,国内明星靠什么?

沈腾,靠口碑喜剧。《疯狂的外星人》、《羞羞的铁拳》票房都超过20亿,《心花路放》和《夏洛特烦恼》破十亿。

杜江,靠正能量大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加起来就超过60亿,《烈火英雄》的票房也超过17亿。

黄渤,啥都行。和宁浩合作的每一部电影都大卖,《寻龙诀》叫好叫座,自己导演的《一出好戏》也有10亿+。


第一位的吴京,累计票房超过165亿,光《战狼2》加《流浪地球》就超过110亿,还有《我和我的祖国》。


发现没,实力派在电影界变成了流量。

而号称流量的明星,已经快当不起“流量”这两个字了。

而张译,刚好赶上了实力派赚票房的这波浪。卖座文艺片,不错过,战争大片,也用得上他这个实力派。

比一比,流量性价比,真是低,不好用,票房产出有限,还自带口碑滤镜。

而实力派的票房召力力,可以大,也可以小。

看遇上的,是不是好戏。

哪怕是实力派,演的好故事,情怀到了,观众才有那个心,看演技,担忧人物的命运。

说到底,实力派遇到好戏,好故事+好演技,就是相互加持,令票房倍速增长。

而流量其实也不是原罪;以流量为依仗的粗糙制作才是。

我依然不反对我们对流量演员的使用,也不是用了实力派就一定灵。

真正关键的,还是戏。

是不是真诚地扎根创作,是不是拍出好东西,观众一看便知。

实力派狠起来,就没流量什么事了。

演员张译被观众看见,一起被看见的,还有那些好电影。

百亿票房就是尽头吗?我看是新起点。就说张译,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已经箭在弦上,看样子,这票房也不会低。

过去,好的演员需要慧眼去发现。如今,实力派演员能站着把票房赚了。

所以,当他成了吴京黄渤后第六位百亿演员,谁还敢说演技派叫好不叫座?

张译,恭喜你,终于被观众看见了。中国电影,恭喜你,流量时代,终于翻篇儿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