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钢铁侠》成功背后的秘密,你了解多少?

《钢铁侠》成功背后的秘密,你了解多少?

前言

《钢铁侠》上映于2008年5月,是漫威影业出品的一部冒险科幻类影视作品,其人物原型改编自于同名漫画,作为漫威影业主导的一部重量级“漫改影”的影片,他成功的开创了科幻类影片的先河,打造出了“漫威电影宇宙”系列。

该片获得了5.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不仅让当时处境尴尬的漫威起死回生,同时还打开了一条通往巅峰的“康庄大道”,在21世纪新传媒的时代,漫画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娱乐休闲的精神需求,而众多优秀且富含经济价值的漫画人物角色在“漫改影”的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这些困扰了影视制作公司数十年的问题,在《钢铁侠》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以系列科幻影视作品为途径,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线索铺垫,将数部影片,众多人物角色串联到一起,由此而打造一个虚幻的电影世界。在这个庞大而又奇妙的虚拟世界中,我们所有的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向往的那种生活和人物原型,极大程度的满足了人们的内心需求。

《钢铁侠》也因此大获成功,成为了当时影视作品中的一个奇迹,斩获多个世界级奖项。那么对于《钢铁侠》的成功,我们可曾深思过:为何一部单纯的科幻类影片能够获得全世界影迷们的一致好评呢?


深思熟虑的选材

虽然十一世纪初的漫威已经算的上是穷途末路,以当时的境界来看,漫威集全司之力,也仅仅只能再做最后一拼,要么起死回生,要么是“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可以说这最后的一部影片关系到了漫威的未来。但我们得清楚的是,当时的漫威并没有太多的角色可供选择,可也不是只有“钢铁侠”。

(备注:漫威当时为了公司的周转和运营,在90年代出售了大量的人物角色IP版权,其中就包括了黑寡妇、X战警、死侍、蜘蛛侠等等)

而最终选择了“钢铁侠”,是漫威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最具有远见的长久战略部署。考虑当时的电影环境,2008年同时期可以说是DC超级英雄的天下,“蝙蝠侠”可谓是家喻户晓,备受追崇。而“超人”的热度也丝毫不多呈相让。如何在强大的死对头中求得生存,是漫威最过艰难的选择。

漫画原著中的“钢铁侠”并不是一个主线热度高的人物角色,甚至远远不及影版中光鲜亮丽,甚至还存在许许多多的性格“瑕疵“。为了迎合当时全球影迷的观影喜好,漫威“照葫芦画瓢”的对“钢铁侠”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甚至彻底的美化了钢铁侠的整个人物形象。

在角色能力的风格上延续了“蝙蝠侠”的科技风,而在人格上则是借鉴了“超人”的完美,同时又在影片的整体基调上创新的采用了“明亮”风格,一反《蝙蝠侠》系列的黑暗元素,在观影的体验上给观众们带来了极为不一样的体验感受。

可以说漫威在选材上一方面蹭了一波DC的热度,迎合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特立独行的沿用了一个更加真实光明的素材背景,新鲜感十足。虽然整片的拍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在素材的选择和确立上去花费了长达一年之久,可见《钢铁侠》的辉煌自未开拍之前就已经开始积累成功的元素。


时代背景的完美嵌入

2008年正值伊拉克战争末期(2003-2010),世界格局动荡不堪,《钢铁侠》起初故事的背景由一次 托尼参与军火贸易开始展开,讲述了一个“军火商人”因被绑架后,亲眼目睹了自己制造、销售的武器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之后,幡然醒悟,放弃了自己从事多年的事业,开始追求和平的故事。

影片中十诫帮,以及中东紧张战局的描述,非常巧妙的将当时苦难的时代背景嵌入其中,这种以“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思想首先在高度上,就远远的高于一般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惩恶扬善”行为。同时在情感和氛围上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共鸣效应”

正因为对时代背景的考虑,漫威放弃了人气更高的“美国队长”或者“黑寡妇”等角色,以“钢铁侠”为开篇,也算是一种保守的做法,将故事套入时代背景之中,一方面兼顾了受众范围,另一方面充分的引入生活元素,拉近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距离,增加影片整体的真实感。

(相比于于“黑暗风”的《蝙蝠侠》,显然《钢铁侠》能够吸引的观影人群更加的宽广)


英雄立意上的创新——凡人英雄(等位替换心理)

相比于原著中的“钢铁侠”,托尼斯塔克没有“智慧原石”加身,也没“绝境病毒”的改造,除去马克战甲的托尼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普通人,在高科技战甲的辅助之下,托尼成为了万众瞩目、受人敬仰的“超级英雄”,正因为这种完全不用于其他超级英雄影片的定位,重新诠释了“超级英雄”的立意:并不是只有“超能力者”才能成为超级英雄!

“普通观影者”看“普通人”缔造的超级英雄,这才使《钢铁侠》拥有了最大化的带入感,完美的迎合了所有人小时候都曾拥有过的“英雄梦”,即使对于早已成熟起来的我们,也同样魅力不减,科技的发展必然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这是全世界发展的基调。

相比于那些天赋异禀的超能者,显然科技强化显得更加现实,毕竟在科学的帮助下,我们早已实现了古时候人们的飞天梦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钢铁侠”就能在科技的帮助下顺利诞生于现实世界之中。再加上3D等一些立体观影技术的辅助下,最大限度的激发了观影者内心深处对于科学的憧憬英雄梦的向往


角色选角——一人撑起一片天

一部影片除了受限于剧本之外,更多的还在于演员的选择了。曾有人这样评价过:

“漫威的《钢铁侠》的成功一半在于小罗伯特唐尼(托尼斯塔克的饰演者)”

对于如此高度的评价,我们并不知道是否中肯,但不可置否的是,唐尼的确为《钢铁侠》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也是众多成功元素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

唐尼出自于演艺世家,早年就暴露了自己优秀的演绎天赋,很快便因自己出色演出而崭露头角(出演《卓别林》)。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唐尼因为误染“恶习”而锒铛入狱,在醒悟之后痛改前非”努力回归影视行业,其回归后的第一部作品便是《钢铁侠》。

漫威对于“钢铁侠”角色饰演者的选择实际上非常的严格,即使当时困境堪忧,但丝毫没有放松筛选的标准,我们熟悉的 山姆·洛克威尔(饰演 贾斯汀·汉默)以及泰伦斯·霍华德(饰演战争机器 罗德)也都曾试镜过钢铁侠这一角色。但最后当唐尼出现的时候,导演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他。

因此,我想唐尼能够入选《钢铁侠》并不只仅仅是因为其精湛的演技,其必然有更为让导演看中的地方。如果我们结合唐尼的人生经历,或许就可以理解导演当初做出这个选择的考量标准了。由沉沦到醒悟,再到崛起,这不仅是唐尼的人生写照,同样还是托尼的,而且漫威发展历程也是如此。

当然,这一切的高度吻合,并不是为了噱头,而是期望唐尼的人生经历可以为饰演托尼·斯塔克提供大量别人不具备的真情实感,也只有在如此强烈的适配性之中,才能最为自然的还原出斯坦李老爷子内心之中的“钢铁侠”形象。事实证明,漫威的选择无疑是最为正确的,不仅只用了50万美元的片酬就搞定了男一号,而且唐尼的出色演出也完全超乎了漫威原本的期望。

要知道男二号罗德的片酬可是唐尼的八倍有余,但唐尼的演出效果则是完全超越了泰伦斯·霍华德山姆·洛克威尔两位大佬,就连斯坦李对于唐尼的演技都称赞有加:

“并不是你饰演了钢铁侠,而是你就是钢铁侠”

看似很似平常的一句话,却非常直截了当的表达除了老爷子对于唐尼的肯定,也让我们看到了老爷子心中真正的“钢铁侠”构想。试想如果当初饰演的“托尼”不是由唐尼,而是其他人,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虽不是否定他人的演技,但我想相比于唐尼,他们必然无法展现出一种说不出的“自然”感觉。

而且唐尼在氛围的营造上也可以说无人能及,据漫威官方透露,在影片中,很多的细节彩蛋,以及一些经典的台词并非完全出自于原剧本,很多都是唐尼的即兴发挥。就好比《钢铁侠1》中的“I am Ironman”,《复联1》中的聚餐吃烤肉,以及《复联4》中的“爱你三千遍”等等。这些意外元素的融入,彻底的赋予了角色最鲜活的人格。

一个人开创了一个影视类风格的先河,我想这是对于唐尼最好的一个评价吧,《钢铁侠》成功的背后必然也离不开唐尼贡献。


深谋远虑的庞大布局、细致入微的缜密细节

漫威当时的困境实际上并不是一部电影的成功就能扭转的,所以自《钢铁侠1》启动之前早就开始全面的布局,在他们的策划之中,《钢铁侠》可不是一部单线的影片,而是一个电影系列的开端,据官方消息后来透露,在筹划《钢铁侠1》的同时,《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系列都已经提上议程,更是在《钢铁侠》中就已经开始设置细节的铺垫。

​细心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影片中许许多多的“细节彩蛋”,比如:托尼在地下工作室换战甲的时候,其背后的桌子上就放着一个美队的振金盾牌原比例构造模型,该盾牌在之后的《钢铁侠2》中也同样出现过,被托尼用来垫环形管道,而库尔森也是在那时首次亮相。

​不仅如此,《钢铁侠》中还穿插了《X战警》的元素,托尼在山洞脱困后,打造出马克2号战甲原型,在试飞的时候,托尼突发奇想的希望以战甲来打破世界上固定翼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按影片中的设定来看,此记录的保持者是SR-71黑鸟战机,而该机型正是《X战警》系列中的X战警专属载具(X战机)。

在结尾的彩蛋中,弗瑞局长也曾向托尼·斯塔克坦言道:“处理那些变异的人已经很麻烦了,又出现一个把所有玩具据为己有的熊孩子”,变异的人我想就不用多说了,至于“熊孩子”指的就是托尼本人。再当塞缪尔·杰克逊说出“复仇者联盟”这个词时,漫威电影宇宙就此解开了序幕。

除了以彩蛋的形式串联起整个电影宇宙之外,这种细微之处的彩蛋设置更是一种全新的创新,不仅可以在观影的过程中为影迷们提供一种乐此不疲的探秘方式,而且这种隐含而又不彰显的手法,也突添了许多的可以蹭粉途径(其他元素必然会带入一定的粉丝效应),更增加了观影者的粘性,为之后的电影拍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然这也使得《钢铁侠》,甚至是漫威的每一部电影因为大量彩蛋的设置而成为可以反复推敲的佳片。


科幻精髓——机械战甲特效

作为科幻类题材的《钢铁侠》除了上述的谋划和设计之外,其“打铁也必须自身硬”。紧凑的剧情,连贯严谨的故事线路,合理的镜头特写处理等打造出了一部可圈可点的大作。而且马克战甲在经过“漫改影”的优化之后,更加符合21世纪的科学展望,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

相比于蝙蝠侠以及其他的超级英雄的电影,《钢铁侠》在人物塑造和衔接上也极度的追求完美,原著中的铁皮原色马克战甲,在影版中,仅仅经历了两代,便迅速的升级为了更加圆润、色彩鲜艳的版本。借助特效的辅助,在近景特写镜头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战甲的每一个零件,以及变形的整个过程。

甚至在战甲的内部构造也在打造过程的情节描述中被一一展现出来,可谓是极度的还原至现实。全片在拍摄的手法上的运用也非常成熟和独特。不同于其他强特效科幻电影,《钢铁侠》的巨大部分特效镜头,都采用了极为细致的旋转拉近手法,以及多角度的转场,最大限度的展现了战甲的华丽和科技感。甚至还适当的防缓了速度,以便观影者们可以更为清晰的体会战甲的每一个细节。

与其说,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倒不如说,很多的片段更像是一个科学艺术品的展示纪录片。相比于《变形金刚》的远景镜头,显然《钢铁侠》这种近景特写慢镜头更加具有视觉的震撼力,也弥补满足了我们多年对于机甲类的那种异常渴望。而在现实和特效的衔接上,漫威也同样的花足了功夫,仅仅是马克战甲的外形道具就打造不下十套之多,以此来配合后期的特效处理,只为了那短暂的几十秒特效显得更加的真实。

我想这种趋于完美的镜头处理是我们前所未有过的体验,更是每一个男人都无法拒绝的“毒药”,甚至是漫威之后的《钢铁侠》系列也不能达到第一次看到马克战甲2号时候的那种激动和兴奋程度。


结语

《钢铁侠》的成功绝非是偶然,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选材定位、角色选角、细节和镜头处理以及后期特效等等,都体现漫威对于该片倾注的期望和汗水。在有限的资金下,漫威的所有工作者们,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向我们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

​同时,他们那种追求完美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诠释了一个影视工作者应有的素养,相比于那些粗制滥造的商业神剧,显然《钢铁侠》也算的上是可圈可点的一部佳作。虽然影片中也存在很多类似于剧情内容单一,以及缺少深奥的主题价值观等瑕疵,但总体上来说是“瑕不掩瑜”的,简单而直白的阐述方式,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再加上漫威曾经在漫画领域的巨大成就,以及系列超级英雄的人物IP热度,《钢铁侠》显然成为了漫威最成功的一部“漫改影”的起死回生之作。背水一战、大刀宽斧的删减和修改,以及细致入微的处理和完善等等诸多的元素巧妙的融合到一起,共同的促使了《钢铁侠》迈向成功步伐。

文:雨打屁屁痒

图:源自于网络(侵权必删)

均属原创、抄袭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