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三块广告牌》|创伤、暴力与救赎,隐匿于表象之下的困境与挣扎

《三块广告牌》|创伤、暴力与救赎,隐匿于表象之下的困境与挣扎

引言

作为英国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的代表作,《三块广告牌》大抵是延续了导演琐碎、暴力与黑色幽默的制作风格,构思精致,对人物的勾勒描摹“粗中有细”,而在影片整体节奏掌控上,更体现出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对音画背后的“文本空间”相当严丝合缝的构建。

电影《三块广告牌》海报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是英国直面戏剧的领军人物,导演也很懂得怎样把荒诞的小细节加到台词里面去,让故事的正面冲突充满戏谑意味。电影整体偏“舞台剧”风格的叙事将戏剧精髓展现淋漓尽致,对人物的突出、对宏观社会现实剖析的刻意弱化,到头来都在全力服务作者理性看待暴力积极一面的视角和用心。

影片是由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联合主演的犯罪剧情片,讲述了绝望的母亲米尔德丽德因女儿惨遭奸杀而追凶无果,无奈之下在路上竖起三块广告牌与警察局对峙的故事。这部电影先后获得了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和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电影奖等多个奖项。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照

整体来看,《三块广告牌》是一部很温情的电影,然而剥开这层外衣,它其实很丧,故事情节戏剧张力十足,环环相扣地推动冲突的升级,人物立体而真实,转变符合逻辑,最终水火不容的两人成为一条船上的蚂蚱也是情理之中。同时,导演将创伤、暴力与救赎等一系列隐喻和思考融入了故事中,使其变得耐看。

暴力与善意:人物复杂性格的荒诞化塑造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认为“人的自觉意志是戏剧的主要动力”, 人物沿着自觉意志展开行动, 当性格与自觉意志的不统一时, 便会由人物内心冲突激发出人物的外在冲突, 从而引发情境的转变。

影片开始于一桩悬而未决的案件,女主角米尔德丽德的女儿安吉拉在路上惨遭奸杀,而七个月过去了,案件仍然毫无进展。米尔德丽德租下偏僻小路上的三块无人问津的巨大广告牌,刷上猩红的油漆,赫然印上:惨遭奸杀;凶手至今逍遥法外;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而这三块巨大的广告牌成为了小镇人们不得不直视的创伤,搅动了日常生活的平静琐碎,并将故事中人物的善与恶呈现出来。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 平凡小人物们的“恶”

影片中的女主角米尔德雷德,言语刻薄、性格粗鲁、依赖暴力去解决事情,她谩骂神父、用牙钻伤牙医的手指甲、与前夫恶语相向、怒踢儿子同学的裆部,甚至是火烧警察局。

迪克森警员让观众们的印象是一个有着暴力倾向、种族歧视的负面形象,父亲去世后他要独自照顾母亲、应对一切事情,造成他把太多的恨意放在心里,变得暴躁易怒。他无端指责少数族裔广告牌粉刷员、酗酒、恐同、虐待有色人种嫌疑犯,一言不合就暴力相向,痛打广告商韦尔比、火烧广告牌。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威洛比警长身患癌症病情堪忧,还受到广告牌事件的不断困扰,将脚翘到韦尔比桌前以示不满,并威胁他不要和警局作对;当其主治医生说起广告牌事件时情绪失控,将医疗器械拔出摔向墙上,血溅到了医疗室的玻璃上,以及最后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影片很形象的描绘出了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们的“恶”,以及人物性格的多变性。

  • 无处不在的善意显现

影片中把温柔和暴力的冲突以象征性表现手法呈现,使得整部被暴力充斥的电影增添了浪漫的元素,同时又在不断描绘着人物的善意。

影片除了米尔德雷德帮助挣扎的小虫翻身的特写外,在引伤了牙医后在与威洛比的对峙中,见对方突然咳血,立刻放下敌意,找人帮忙。特别是在因广告牌被烧而满腔愤怒准备放火烧警察局之前,还特意打电话过去确保室内无人。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威洛比警长在复活节与家人共进晚餐时还接听工作电话,对迪克森行径的宽容;即使被抬上救护车也不忘告诉同事放了米尔德雷德;为了不让自己的病情拖累妻女选择自杀;在临死前帮米尔德雷德垫付了下个月的广告牌租金。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而迪克森明知是米尔德雷德纵火导致自己被烧伤,还不忘在最后一刻抢救出安吉拉的案件卷宗,并不惜被痛打也要调查安吉拉案件的真凶。

影片中,人物都在善与恶之间摇摆越界,影片通过戏剧性的设置,描绘了一种现实中日常的善念与平庸之恶并存的图景。

困境与挣扎:人物的生存困境及愤怒挣扎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畸形现象并没有作为推动剧情的力量而存在着,而是通过碎片化的形式点缀在整个故事当中呈现了出来。而影片所贯穿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无法相互理解、感同身受的生存困境,揭示出女主角的悲剧和大部分失意者的真实状态。

  • 米尔德里德的悲痛与煎熬

影片中所有人的生存困境,以三块广告牌为戏剧冲突,通过女主角的视角不断地揭露呈现。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会了解女主角米尔德里德与女儿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两人没有相互理解,有的只是吵架和辱骂,对女儿的死亡她多少有责任。强势与暴戾也并非米尔德里德的本性,米尔德里德也是一个受伤者。她的前夫是个家庭暴力狂,当他因广告牌事情来到米尔德里德的家中时,掀翻了桌子殴打了米尔德里德,儿子瞬间将刀架在父亲的脖子上,儿子娴熟的动作暗示了观众,这样的情况已上演了无数遍。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此外,警员狄克森、牙医、神父、儿子的同学,甚至是陌生人都因为广告牌的事情向米尔德里德施以谴责、威胁、劝告、辱骂甚至暴力,他们都为警长威洛比鸣不平,却看不到米尔德里德的悲痛与煎熬。

  • 现代社会生存困境的揭露

影片中,导演借米尔德里德之口对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进行了痛切的诘问:“因为上帝不复存在,世界都变得没有意义?并且我们对彼此干什么都没有关系是吗?哦,我希望不是。”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实际上,这便点出了影片的主题,剧中人物所面对的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在此被彻底揭开,也展现了人们在这种困境之下的挣扎。

影片中所刻画的人与人之间心存芥,作为一个妻子,米尔德里德可谓尽职尽责,却遭到丈夫的暴力与背叛;作为一名局长,威洛比可谓尽心尽力,也在尽力办案,为小镇的贡献被镇民所认可,但却依旧被米尔德里德质疑;作为一个侏儒,詹姆斯可谓不逾规矩,却逃不过众人的耻笑;作为一个广告商,韦尔比可谓恪守本分,却仍旧抵挡不住来自警员迪克森的暴力;作为一名警员,迪克森对同事塞德里克诚心以待,但在被警局解雇后,塞德里克害怕被迁怒竟以白眼相待。

影片在刻画了彼此互不信任的人物群像时,也逐渐的展开讲述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情泯灭。

和解与救赎:关于爱的坚守和灵魂的拯救

有影评人指出:“马丁·麦克唐纳德的编导功夫十分了得,他下了一堆性别、种族、宗教、外形、性向等呛辣佐料,用愤怒和暴戾去炖煮,最终却端出一锅心灵鸡汤。”

可以说,影片前半段一直处于暴力愤怒的阴郁之中,整个小镇充满了绝望,每个人物都处于崩溃边缘。然而到了后半场,随着广告牌的烧毁、三封遗书的引入,给影片带来了黎明的曙光,和解与救赎的主题悄然登场。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 警长威洛比三封遗书的力量

警长威洛比的三封遗书在出场时略显阴暗的角色,在离世后却以温暖的方式让宽恕与和解成为可能,并将人性中最脆弱又最宝贵的部分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可以说,警长威洛比的三封遗书调动了影片中所有的沉痛与温情,不动声色地让影片中的对立人物达成了和解。

威洛比的三封遗书分别给了三个牵挂的人。第一封给了自己的妻子,让妻子明白,自杀是他所希望留住美好记忆的选择,生活应该停留在充满柔情和爱的时刻。红色的康乃馨和那句“记住我永远爱你们”是爱的延续与永驻。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第二封给了影片的女主角米尔德里德,而其与世界的和解正是由这封信开始,她所有的强硬都只是内心脆弱的伪装,她近乎疯狂的倔强与对抗来自于内心对女儿的愧疚与自责。威洛比看到了米尔德里德的软弱,为其垫付了租金,用宽容分担着她的悔恨,给了她保持希望和等待真相的勇气。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第三封给了警员狄克森,影片中他性情转变也源于威洛比的遗书。威洛比在迪克森的内心深处以缺席父亲的形象存在,他了解迪克森的处境不是因为不够优秀、不够善良,而只是运气不够好,他教会了迪克森“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拥有思想,它们才能解决问题”。威洛比的肯定给予迪克森难以想象的力量,让其完成了一念之间的蜕变。

  • 困境与分裂之中的弥合与救赎

影片中的救赎亦并非是无缘无故或者轻易可以得到的,救赎是潜藏在愤怒之中, 隐藏在对于困境的挣扎之中的,,更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照

米尔德里德的救赎并非源自于威洛比的信件, 而在两人的争吵中就已埋下了伏笔。当警长威洛比在米尔德里德面前口喷鲜血时, 米尔德里德就已经发生了转变,放下了愤恨, 转而去理解、关怀这个命不久矣的病人。警长威洛比为“广告牌”续费, 一方面显示出对于米尔德里德的理解和关怀, 另一方面也使得米尔德里德继续承受旁人的误解。当狄克森被威洛比的信件感动, 尝试去理解米尔德里德时, 他也需要去承受米尔德里德火烧警察局的怒火, 需要以被大火烧成重伤为代价抢救米尔德里德女儿的卷宗以救赎过往的自己, 甚至在明知放火是米尔德里德所为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将所有的愤怒与仇恨在自己身上完结。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最后,米尔德里德和狄克森都获得了救赎, 而这种救赎就是对于更广大的人的理解, 但不是空洞表达, 而是一种无言的行动。狄克森与米尔德里德逐渐建立起同仇敌忾的战友般的情谊, 并对之前的伤害达成了谅解, 这一反转给影片的阴郁色调增加了一抹亮色, 也昭示了一种人性的希望。

写在最后

作为西方戏剧圈中“直面戏剧”的代表,导演马丁·麦克唐纳不规避暴力和偏见,而选择用荒诞的手法直接刻画愤怒、暴力、偏见等人性黑暗的部分,台词中带着大量粗口,借恶的边缘来刻画恶,借暴力本身反暴力,借犯罪类型反犯罪类型。

通过将幽默、荒诞、痛苦,同情感、人性、美德糅合在一起,打造出这个全程不断反转,让人哭中大笑,充满戏剧张力又引发观众深思的黑色幽默电影。在黑色荒诞的分裂之下,却在一直维持着底子暖色调的统一性,虽然怒诉分裂、残酷、暴戾的社会现状,却能够在微妙的社会感情上弥合现实状况的分裂。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影片最后, 米尔德里德和狄克森达成了和解,狄克森也原谅了米尔德里德火烧警局并把他烧成重伤,他们开着车, 离开了整部影片的矛盾的中心,也就是那“三块广告牌”。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中画面

这个留白的结局并不像是这个故事该有的结尾,但却体现了导演悲观下的温情,因为这趟旅程的终点是不确定的,他们不一定会真地堕入轮回,而他们开向的是未来, 不管凶手是谁。而这种反常态的开放式结局升华了电影的思想,使其从个人问题升华到整个社会。

在电影结束后, 你会发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暴力之后, 带来的永远是平静和安宁。

------------------- END ----------------

文/星壹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对本文喜欢,欢迎关注@星壹娱乐。星壹会持续输出高质量、原创文章,解读娱乐领域最新的热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