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小丑》,阅后即焚

《小丑》,阅后即焚



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没有了观影起初15分钟的压抑、伤感、义愤,那感觉就似乎一辆班车迎面驶过,什么都没留下来。

起初认为电影内容会和蝙蝠侠系列电影有什么关系。记得最后一部蝙蝠侠电影里大反派就是一个小丑,这可能是一个新故事的延续,而且刚参评了奥斯卡,外界的评价非常之高。

由于还保留着对蝙蝠侠的好感,下载了准备着。

今天晚上下雪,闲来无事,看完,不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甩掉脑海里充斥的遥远又混乱的陌生西方世界,透过纯净的雪天,隐隐看到的是没落的资本主义最后的自我的放逐和自弃。

从剧情看,严格来说,主人公并不是一个小丑演员,他只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他是个偶尔打打零工,曾扮演过一两次不成功的小丑促销的无业游民,但他的生活,却连小丑看过都会难过。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无论何时,他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影片里没有童话里美好结局和励志逆袭的过程,几乎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来增添男主角生活的亮色,更没有大团圆式的结局,他就沿着该有的轨迹,迅速走完了这一生。

电影,是艺术化的生活。为了突出故事性,先给主角设定了几个性格上的特点:一个是他单亲家庭成长,缺少家庭父亲的爱,导致他性格的怯懦孤僻;其二,他生活在底层,当然没有固定工作。没技术,也没钱,更没有自己的家庭,性情古怪。其三,为增加效果反差,他生有怪病,发病时他会忍不住地怪笑。

他年近中年,没有朋友,只能和母亲艰难的生活在一起。这一切的性格设定,都塑造出社会最底层小百姓的形象,注定了蝼蚁的命运——他的存在就是一个悲剧。



大约是编剧和导演就是要这样去设计,只是看着一个小人物挣扎在生存的死亡线上,最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只是他死的必须要有足够的戏剧性。

整个电影情节设计有瑕疵,是某种刻意带来的缺陷。我清楚的知道,那是没有亲身经历而又想表达某个主题时,通常会出现的问题——单薄肤浅。

首先,在人物的性格设定上就非常的矛盾,他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一个没有什么生存能力和积极奋斗的人,一个唯唯诺诺,放弃自己的人生的人,他只想安静静,苟且在这个世上,直到生命的结束等。即便这样也不行,因为,他最后成了莫名其妙的英雄,莫名到我和男主角都不知所措。

其次,给他安排的地铁杀人冲突的场景,不能说是成功,地铁上的这一情节,尽管前面的做了大量的铺垫,他奋起开枪击杀两人后,继续镇定追杀第三个人,这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身心正常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当然他不正常)。

如果是心理的不健全,那么这个情节的设定,在后续支撑就是失败的,就像是一个偶然的插曲,没有在杀人的精神层面有更多的挖掘和引申,这样的行为不会引起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共鸣,这是常识,人们只会把他看成是个病人,他也只是个疯子。

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代表底层的人民,那结尾的小丑们围着他欢呼的情节就虚假到莫名其妙。



再次,为了强调他地铁杀人这件事情的合理性,背景上安排了大罢工,人们群情激愤反政府,即便是这样,这样的烘托力量微乎其微,无法让大家认同他的行为,价值观也不能如此简单粗暴硬灌输下来,大开杀戒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乖张的、反人类的。

再次,对与他同住一层楼的和邻居之间的关系,更是一种颓废的虚无主义的描述,除了简单的欲望碰撞,甚至在表现手法上,让人都不确定他和女邻居是真实发生了那些事情,还仅仅就是他脑海中臆想的。

导演似乎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他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凄凉,悲惨和无助,或者是扭曲?那这个效果达到了,可是和影片主题是割裂的,全片并没有沿着这条线发展和表达。拼凑在一起,对主题完全没有什么帮助。

无论如何,他是应该得到帮助的人,但没有人帮他,大家自顾不暇。同时,社会的体制也抛弃了他。它被扔在了被遗忘的角落里,自生自灭,像垃圾堆里生长出来臭腐的蘑菇。

期间,他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去找自己的父亲,暗示自己的档案被人做了手脚,这里除了情绪的宣泄,毫无张力和逻辑,没有信服的情节来支撑剧情设计,等等。每个情节设计的都留有让人头皮发麻的硬伤,他可以卑微、猥琐,电影可不能也这样。

关于他要上知名的喜剧演员节目环节,导演想表达他为了能够在镁光灯下站那么几分钟,这几乎是他毕生的追求和梦想,但是情节设计的结构非常失败。逗人发笑是谐星的职责,他懂,他立志做个能让人笑的人,但苦于自身资质孱弱,并无这项本领。他早该明白这会要让自尊受到伤害,而且已饱受摧残,他愿意站在镁光灯下,就应该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

但是他上节目,最后却开枪杀了节目主持人,实在无法让人对他心生同情。这一段看似抨击社会不公的情节,似乎有某种合理的解释,联系到他的上节目的欲求,这样的所谓批判有钱人的行为,其实牵强到了极点,为了自己感受到的羞辱感,拔枪就杀人。

这个行为无非是想突出他精神压力大,性格扭曲、变态、崩溃这样的一个事实,可是却用错了素材,这也是最大的败笔。



最后被成千上万个小丑簇拥在车上,面对着一群靠打砸抢的乌合之众,他挥舞双手,站在车上——那一刻,导演才真是一个小丑。

他此刻除了罪恶,所有的狂热毫无意义和价值,这表达出的是一个极渴望改变世界,又无能为力,面对任何出名亮相的机会都会放弃原则(如果有的话)的人,充满幻想又最终自我放弃的一种矛盾的表现。

他怎么可能会受到社会大众同情和理解?情节合理性在哪里?即便在西方社会,这样的扭曲价值观也是值得警惕的。如果仅仅表达个人和社会的畸形,深度和力度都不够,那结局就更说不通了。

电影在宣扬什么呢?暴民反抗政府,获得胜利?看不清。

难道电影本身也仅仅是个旁观者?那这么多情节的铺垫和叙述已经有观点了,此时的作壁上观又算是什么呢?一堆的情节线头七零八落,很难自圆其说。

演员很努力了,毫无疑问,他的投入大家都看得到,但导演并没有表达自己确立的主题,是一种混乱思维的剪辑,只能用混乱来形容。

最后,他只能是走向死亡。反观一下,整部片子在大量的近景,以及细节上的描述,由于疏离着模糊摇摆的主题,反而显得过于的拖沓和累赘。可以看得出,导演努力的挖掘小人物人性的本质,却显然没有看透就草草动手拍摄,但却力所不逮,了无深度和新意可言。

影片努力想揭露现实的丑陋,但却只看到表面的矛盾,看不到更深的社会问题根源而表达出南辕北辙,浅尝辄止,电影最后努力想给出一个开放的答案,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去看清事实的本相,观众也没能找到出路,这就是电影不断的纠缠下来的结果,不知道它要表达的是什么。

电影的主题是一个精神,或者是宣扬的一个人生道理。这部电影,我们也都无法给他提炼出来想表达的思想。

其实导演就有点像小丑本人,江郎才尽,走投无路,而且又无可奈何,任由琐屑扩张填充整部电影,全过程充斥着孱弱的情绪掌控着短暂的人生,就这么往下走。

不论获奖与否,它都是一部阅后即焚的赝品,只是可惜我的那两个小时的时间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