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时代背景、人物隐喻及叙事结构解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魅力

从时代背景、人物隐喻及叙事结构解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魅力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是2018年3月2日在国内上映的一部印度喜剧风格的公路电影,豆瓣评分8.4,电影通过讲述印度信教男子帕万,帮助敌国巴基斯坦小女孩回家的故事,试图去消弭两个国家、宗教之间,本不该有的激烈冲突。虽然是一部轻松搞笑的喜剧片,但是丝毫不缺乏温情和深度,电影名字看似简单平直,实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

电影围绕6岁小女孩沙希达展开,沙希达因和母亲走散后,在茫茫的德里大街上“相中”了帕万。沙希达在陌生的环境里里孤苦无依,不识字,也不会说话,但幸运的是认识了善良的宗教信徒帕万。在帕万几经自我矛盾后,决定送她回家。在“巴印分治”后的民族及宗教冲突下,回家的道路困难重重。然而沙希达和帕万用彼此的信任和善良一路打怪,冲破种姓、民族、政治、国家的偏见,终于到达终点。

电影情节中有很多由错位和冲突形成的笑点,但其中又不失温情。影片到最后,由最初人与人之间的小爱,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大爱。即使没有任何过于激烈的桥段,整部电影仍然给人很感动,很治愈的感觉。

如果只是从电影的故事内容来看,《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要真正将电影的意义和价值呈现出来,还需要从“时代背景的挖掘、人物名字的隐喻、叙事结构的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探究这部影片的价值与魅力。

时代背景的挖掘:了解一个故事的背景,能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影片故事里的矛盾与感动,增加观影者的代入感,彰显影片的魅力

人物名字的隐喻:从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名字,来探究两位主人公的精神内核与信仰偏差

叙事结构的表达:以公路片为主,通过一条主线和多条副线的叙事形式,加入多重阻碍元素,将电影主题巧妙地展现出来

01时代背景的挖掘:了解一个故事的背景,能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影片故事里的矛盾与感动,增加观影者的代入感,彰显影片的价值

地理元素:

关于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不得不提印巴冲突。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过。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这也是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之一。

1947年8月14日至15日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次大陆发生印巴分治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分裂成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两个新国家。历史上印巴分别在1947年、1965年、1971年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至今边境交火事件也时有发生,交恶不断。

信仰元素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宗教相互排斥,在信仰、教义、食物等方面都天差地别,而且印度教是印度本土宗教,印度教徒基本都是印度本土人,伊斯兰教却是个外来入侵宗教。所以,于印度教徒而言,尤其是高种姓的印度教徒来说,穆斯林意味着侵略者和低种姓的下等人。

在印巴分治时的迁移逃亡期间,两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屠杀及报复,至少有5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导致一千二百万人无家可归。再加上与巴基斯坦就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久久不能得到解决,造成印度社会普遍痛恨巴基斯坦和穆斯林 。宗教矛盾直接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上,再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事件激化,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到国仇家恨、水火不容的地步。

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正是在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看来,导演想借影片表达的不仅仅是帮助迷路女孩回家这么简单,更深层次的是它在呼唤爱与和平,在诉说人人平等,在叫醒睡着的人们。让人们放下积怨已久的仇恨,平等对待和包容每一个善良美好的宗教。与其说它是一部正能量喜剧电影,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可爱的圆满童话,寄托着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希冀以及对于和平的幻想。

02人物名字的隐喻:从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名字,来探究两位主人公的精神内核与信仰偏差

沙希达:沙希达作为影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来自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的六岁女孩,表面上看,她的名字是来自于一个叫沙希德(Shahid)的板球明星,但其实这个名字还有另一层含义,其蕴含了宗教意义,意思为“殉道者”。而沙希德(Shahid)加上后缀也就变成沙希达(Shahida)

这巧妙之处在于导演给女主角取这个名字不仅从男孩名字转变成了女孩名字,还增加了“天使”和“信仰”的含义,颇有神意的象征的意味。沙希达这个饱含神意的名字应该带着神的祝福,但她却无法开口传达神意。沙希达虽然哑而不聋,能听懂心领神会却不能口头表达,一旦遇到危险无法呼救,这是最让她的家人苦恼的事情。为了让沙希达能开口说话,沙希达祖父让母亲带着她去印度德里的一所清真寺朝拜。而沙希达被丢在了异国他乡,仅仅五分钟的时间,妈妈就不能下车找她。爷爷流着泪说:“在印度,肯定会有一个主的使者来照顾我们的沙希达。”

帕万:幸运的是,沙希达在印度,真的遇上了“主的使者”来照顾她。虽然这位主的使者却是一位异教徒。

帕万是一位虔诚的印度教徒,古代称为婆罗门教,也就是猴神哈努曼的信奉者。猴神哈努曼是风神之子,祂四面八臂神通广大,曾多次出现在不同的印度古代神话著作里,比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曾经在多次在神魔大战中大有作为,祂是罗摩王子(大神毗湿奴的化身)的使者,祂的传说从婆罗门教植入了佛教,祂甚至是孙悟空形象的最早原型,可见这个神话人物影响巨大,深入人心。

帕万非常信猴神,逢猴必拜,高呼万岁,无论那猴是神像、是项链、还是只活生生的野猴;为了他的信仰,他整日吃素念经,不知肉味,邻居家啃鸡腿他嗤之以鼻,绝不靠近半步;他也绝不说谎,从不变通,即使让自己身临险境也绝不做偷偷摸摸的事;他坚信一切都是罗摩神的安排,无论好事还是灾难,都是猴神的旨意。帕万因虔诚信奉罗摩神和猴神哈努曼而得到了“猴神”的绰号。

罗摩神和猴神的庆典活动之后,帕万遇到了无家可归的沙希达,出于一颗善良的同情心,帕万给她买了薄饼、饮料和苹果,于是沙希达便“赖”上了他。他带着沙希达去警局,警察却用小女孩不会说话为原由,暂时无法提供帮助。帕万只好以同一种性婆罗门的名义把小姑娘带到准岳父家里,并给她起名“穆尼”,她将待在这里,直到找到她的父母,他还把这当作神的旨意。

03叙事结构的表达:以公路片为主,通过一条主线和多条副线的叙事形式,加入多重阻碍元素,将电影主题巧妙地展现出来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电影,6岁还不会说话的沙希达与母亲走散后“相中”信仰猴神的帕万,在历经信仰冲突、自身冲突、爱情矛盾后,帕万带着沙希达踏上了回家之路。电影前面主要进行故事的铺垫,然后由此付诸行动,也就是旅途的开始。

影片中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去往巴基斯坦的路上,整部电影的叙事有着明显的目标和方向,而在这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帕万去实现这一目标,正是通过这种具有戏剧色彩的冲突,才一步步将帕万的信仰与两难抉择表现出来。

①主线和隐线的叙事结构,让电影情节更加饱满,更具戏剧冲突

电影名为《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显而易见电影的主线是帕万要给予沙希达帮助送她回家,整部电影都是围绕这一故事点而进行。而影片中帕万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他信信奉罗摩教,拜哈努曼神,也就是猴神。而沙希达却是来自与他们有着不同信仰的巴基斯坦。当爱冲破了传统观念,帕万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主线故事被隐线故事所串联。而到影片最后,沙希达终于平安回到了家,信仰与爱结合。

②4种因素与内心矛盾的冲突,致使帕万面临两难抉择

帕万对自己的信仰是如此地虔诚,他宁被打死也不说谎,见了猴子就会恭敬的施礼,因为想把别人的五块钱还回去还惹得招人烦。面对沙希达的出现,他相信这是猴神的旨意。他先是把她带回了女友家,没想到自己将面临的是外界的挑战与内心的纠结。

  • 外界因素:婆罗门是印度四大种姓中的最高阶层,唯一可从事祭司的种姓,神圣不可侵犯,吃素,享受免税,免死刑。帕万信心满满地对自己未来的岳父说:“这么可爱的小女孩,肯定是婆罗门,所以我要帮她找到父母”。可这个“婆罗门”的小萝莉在闻到邻居家烤鸡腿飘出的香味后,竟毫不犹豫地跑去了邻居家,自顾自地啃起了鸡腿,帕万冲进来好不容易才将她拽走。帕万开始疑惑,这个小女孩到底来自何方,为何与自己的想法出入这么大。导演用这种错位的方式来制造笑点,幽默且不失深意。
  • 内心因素:“刹帝利”是印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二阶层,乃王族、贵族、士族阶层,守护婆罗门,可从事军事、政治工作。帕万向猴神祈祷:“谢谢尊贵的您给我启示,她虽然不是婆罗门,但至少是个刹帝利。”可这个“刹帝利”的小萝莉在帕万拜猴神庙时,却跑进了对面的清真寺,裹起了纱巾,念起了古兰经,明明白白地告诉帕万,她不仅不是刹帝利,她甚至不是印度教徒。帕万这才反应过来,她信的是与印度教格格不入的伊斯兰教。面对与自己不同信仰的沙希达,帕万陷入了沉思。
  • 信仰因素:在清真寺里帕万还没想到办法,另一挑战接踵而来。沙希达和拉茜卡全家人一起观看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板球世界杯比赛,当拉茜卡全家为印度输球而叹气时,沙希达却高兴得乱蹦乱跳,为巴基斯坦的胜利鼓起了巴掌、跳起了舞蹈,甚至跑到电视前,在呆若木鸡的拉茜卡全家人面前,热情亲吻了巴基斯坦国旗。帕万这下可算全明白了,这个可爱的小萝莉不仅是个穆斯林,她还是个巴基斯坦人,是那个与印度为敌的敌国人。
  • 内界因素:拉茜卡全家人都要让这个巴基斯坦的哑巴女孩离开家且离开印度时,帕万有些不知所措,眼前是他唾手可得的一切,爱人、家庭,而一旦带沙希达离开,他可能会失去所有。在这艰难的两难中,他选择了后者。为了做到仁至义尽,他和女友拿出买房的钱,给了送沙希达回巴基斯坦的中介。可他却发现黑中介一手拿了钱,另一手便将小萝莉卖进了妓院。愤怒的帕万成功解救出了沙希达,并决定自己送她回家。

在破除了所有的信仰教条后,帕万只剩下了“爱”。而接下来,“爱”的信徒帕万带着沙希达踏上了去往巴基斯坦的路,随着他的上路,我们看见的,却是由信仰所建立起来的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恨”。

③围绕着旅途开展的故事,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去往巴基斯坦,只能选择“偷渡”,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变化

影片故事叙述主要围绕旅途中发生的事情而展开,从一开始帕万去申请巴基斯坦的护照被拒,到选择偷渡之旅,走走停停经历了几段情节,基本上每次休息或者处理事情的空当,就会发生有关信仰冲突的问题。

这时巴基斯坦落魄记者得知他们的真实意图后决定帮助沙希达回家。三人一路前行,在历经清真寺避难、扮演夫妇女儿、恶搞巴基斯坦警察、神庙祈福等事件都被记者巧妙地记录在了摄影机了。正是通过这样的“俄罗斯套娃叙事方式”,让我们更加细致地看到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波动。

结语:

关于《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影评文章已经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围绕“影片主题”“故事情节”的层面来写的,单从这两个方面来解读,有时会忽略掉导演与编剧潜藏在影片中与故事背后的惊喜。本文从“时代背景的挖掘、人物名字的隐喻、叙事结构的表达”三个方面来探究本片的细节,逐渐展现这部影片更深邃的价值与魅力。

看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不仅看到了导演与编剧精心设计的笑点和精致巧妙的叙事手法,更看到了他们赋予影片的寓意。阿米尔汗在看了这部影片后发出感叹:“我觉得这部影片应该永远不要下映,我还要再看十遍。”这确实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希望每个人通过这部影片都能有所收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