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仲夏夜惊魂》:邪教入会指南

《仲夏夜惊魂》:邪教入会指南

看完阿里·艾斯特的《遗传厄运》,时隔一年又等到他的《仲夏夜惊魂》,我确定他就像是我等了5年的刁亦男,是另一位可以去追的导演。喜欢阿里·艾斯特很重要的一点是欣赏他的审美,无论《仲夏夜惊魂》里鲜亮惨白的北欧夏日,还是《遗传厄运》里精致无比的娃娃屋,不管电影讲述的故事有多恐怖,多极端,多变态,这份美感就是我能坚持看完的动力。另外,鉴于导演本人就毕业于AFI音乐学院,在他的电影里,音乐素养总体现得如此到位,将人声大量融入背景音乐的表现形式,很多时候让人忘记电影的情节,感觉更像是在欣赏一场极具艺术感的舞台剧表演。

《仲夏夜惊魂》韩国海报

除去图像、声音带来的感官享受,让鲨君觉得感动的是,阿里·艾斯特的电影还能同时兼顾故事的完整性,并且听完这个故事,是可以带给观众一些思考。比如:《遗传厄运》和《仲夏夜惊魂》都建立在邪教背景之下。从某个角度看,它向我们展示了究竟哪类人群更容易被邪教组织控制和洗脑。

一、痛苦的人

《仲夏夜惊魂》的女主经历了妹妹开煤气自杀,连累爸爸妈妈一同死去的家庭惨剧。《遗传厄运》的女主则是在母亲死去后的不久,又遇上女儿意外死亡,死时还是相当恐怖的被撞飞了脑袋。这两个故事里的主角都刚经历生活中的大不幸。

《仲夏夜惊魂》和《遗传厄运》里经历亲人亡故的女主

二、孤独的人

在《遗传厄运》中,女主一家被邪教徒团团包围,从超市停车场到学校栏杆外,甚至自己家的后院,到处都有邪教徒的耳目,女主看似是身处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生活社区,实质上她看到的不过是些假象,向她伸出援手的都是骗子,引诱她陷入某种关系的都是圈套。由于出生在邪教家庭,有一个信邪的老妈,她的一生都被邪教徒们掌控着,是完全孤立于正常生活外的孤独者。

《遗传厄运》女主被假扮成病友的邪教徒围绕

《仲夏夜惊魂》的女主也是一样,因为和男友的信任感还没完全建立,关系也不够坚固,所以她害怕男友会为她过度承担。男友方面确也如此,他的朋友们纷纷劝男主说女主对他实施的是精神虐待,他本可以不用为她承担这么多。再加上男友的圈子里都是研究人类学的学生,他们对痛苦的女主完全不能建立共情,而只是高人一等地拿女主和她的伤心当案例分析,建议她找心理医生解决问题。所以在女主和男友共同的朋友圈里,女主是被视为异类的孤独者。

《仲夏夜惊魂》中不被男朋友的朋友圈承认、接纳的女主

三、寻找共情的人

《遗传厄运》和《仲夏夜惊魂》中的女主在遭遇家庭变故后都在努力寻求共情和理解,希望自己能在同样遭遇人群的帮助下,情绪得到释放,精神得到救赎,可是俩人终不能如愿。

《遗传厄运》女主经历了母亲、女儿的相继死去后,试图加入“失去亲人互助小组”,可在这里她遇到的却是邪教团体的耳目,一句“我和你一样刚失去我的孩子,我的外孙和儿子四个月前溺水身亡”的确是让女主找到了共情对象,但也正是这个共情对象,利用女主对她的信任,引诱女主把恶魔领入自己家,导致女主家破人亡的更大悲剧。

《仲夏夜惊魂》里邀请大家献祭的瑞典“好友”也是一个擅长利用共情诱惑“猎物”的人。在大家有意无意地孤立女主时,他为女主画肖像画,做那个唯一向女主示好的人,女主家人亡故了,他就对女主坦白道,自己也从小没有家人,和女主一样,是个孤儿。女主对男友缺乏信任,他就对女主说其实我们(邪教教徒)才是真正能让你依靠的人,我们是一家人。女主也正是在他的这种精神催眠下,一步步丧失理智,找到对邪教组织的认同感。

不能被现实社会接纳的人更容易成为邪教的目标对象

正因为一个人难免有脆弱的时候,难免有孤单的时候,难免有需要抱团取暖的时候,如果在你人生的这些时刻,刚好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盯准时机出现,从你最柔软的伤口入手引你入瓮,那么,你将很容易沦陷。我想,这大概就是没一个人能绝对坚定地保证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被邪教洗脑的原因。

而且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其实不仅仅只有邪教才掌握这套控制人心的心术。

在老年人受骗的重灾区——保健品营销市场。从组织老年免费旅游、体检,到邀请老年人参加讲座、营销人员无一不表现出一副“嘘寒问暖”的孝子嘴脸,与老年人产生共情,各种手段都瞄准了那些缺少关爱的老年人,许多老年人甚至深陷其中,把自己儿女的劝阻当成不孝,一意孤行。最终花费巨额钱财在一堆无用的保健品上。

封闭环境讲课——一起交流感情,喊口号——封闭环境开会——聚会,一起跳手势舞。共情也是传销组织惯常使用的洗脑方式,在你的价值观被重复的口号、恼人的集会骚扰到快要崩溃时,对方开始与你交心,一起唱歌跳舞来鼓励你、认可你,让你感觉在这里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你就会对对方产生信任,从而服从对方。

本季《奇葩说》的辩手里有个叫储殷的人,利用共情心理拿到赞同票是他的拿手好戏。比如他曾经的辩词:“中年夫妻的我们互相不懂,但是我们还爱着对方。我们无话不谈,我们每天面对着柴米油盐,每天精打细算,每天都是在用心生活,但是我们从未互相远离过。”

这话说得看似朴素,漂亮,让大家产生共情,但只有真正经历幸福的中年夫妻才知道,只能在柴米油盐里得到共识的婚姻,无论怎么说,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苟且生活,强加多少层滤镜美化都还是不堪。

用一句马东在反驳储殷时说的话:当一个人天天在你耳边洗脑,“大多数人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大多数人都会做出和你一样的选择。”、“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最合理的选择。”、“大家不都是这样嘛“......,如果你信了,你就是被操控了,那么,你距离真相的距离也只会越来越远。

储殷的”大多数论“和马东对他的反驳

在《仲夏夜惊魂》快结束时,男主与偷情对象在床上,于是一屋子人都跟着叫床。女主发现被男主背叛后暴哭,于是一屋子人都跟着暴哭。这两场片尾高潮戏很直白地道出本片宗旨,那就是邪教总会利用“共情”操控人心。人容易与和自己经历相同的人产生亲近感,人容易对模仿自己行为的人产生好感,这也是“共情”这门心理学基础学科在宗教力、信仰力、电影里和现实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请关注“电影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