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半个喜剧》:浅析影片3个人物对孙同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半个喜剧》:浅析影片3个人物对孙同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由周申、刘露担当编剧、导演,任素汐、吴昱翰、刘迅、汤敏、赵海燕主演的爱情喜剧片 《半个喜剧》,是继《驴得水》之后由这个班底推出的第二部作品。

延续了一贯的喜剧风格,又在其中内涵性地增加了高度和深度的内核,影片中张弛有度,有笑有泪的情节设定和情感内核,将三个都市青年的爱情观展露无遗。

该片于2019年12月20日在中国大陆公映,讲述了一段三个都市青年不同爱情观而产生的一系列现实性问题,影片并没有浅层次地停留在喜剧的表面,而是挖掘了潜藏在喜剧背后的更深刻的寓意,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做人原则和内心底线为考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现实问题和人性纠葛的思考。

影片中,作为男主的孙同是一个深受物质束缚的北漂青年,他来自小地方,家境并不富裕,他拥有一个音乐的梦想,为了要在北京这座大城市里“站稳脚跟”,孙同依附于其好友郑多多,他们表面虽为哥们,但却因为物质的束缚,让这段友情有了另一番寓意。

“寄人篱下”的孙同就像是郑多多的“附属品”一般,替他兜着谎言,替他隐瞒抗雷,就连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也要因为这段“畸形”的友谊而陷入两难境地。

一开始的孙同会因为房子、户口、工作这些物质性的问题屈服于哥们郑多多,似乎选择放弃女友就可以保住这一切,但后来他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所以,他最后选择了反抗,从懦弱无能、委屈求全到最后的奋起反抗、拆穿谎言,他是影片中转变最大的人。

作为与孙同息息相关的三个人,郑多多、孙同母亲、莫默,他们对孙同有着3种不同类型的影响,本文从这三个人物对孙同的影响对《半个喜剧》进行解读,并对其折射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

  • 郑多多:“控制型”——以物质为筹码“绑架”孙同
  • 孙母:“催逼型”——以“为你好”为幌子“逼迫”孙同
  • 莫默:“救赎型”——以爱情之力点醒孙同

01 郑多多:“控制型”——以物质为筹码“绑架”孙同

影片中,郑多多和孙同是大学同学,因为孙同来自小地方,所以在北京这座城市里,郑多多“收留”了孙同,他给孙同提供了住所,通过父亲的关系,在父亲的公司为孙同谋求了一个实习生的位置。

郑多多是一个左右逢源、生性浪荡的“渣男”,和门当户对的高璐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却还在和别的女孩鬼混,甚至将自己学生时代的女神莫默骗上了床。

郑多多与孙同这段“寄人篱下”的“畸形”友谊这样维系着,郑多多因为自己的放荡成性撒下的谎言,孙同都要配合他来完成。

孙同想要阻止他伤害别的女孩,也想要阻止他做对不起高璐的事情,但他却被郑多多死死“捏”在手里,因为得罪郑多多就意味着失去工作、房子、户口,这些可以让他立足于大城市的物质条件。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孙同以为莫默走了,以为阻止了郑多多继续犯错,然后要去酒吧唱歌,他说要穿走郑多多的那件红色外套,郑多多当时正气着他坏了自己的好事,用一脸不满地说了句“不借”,后又给孙同扔了过去,孙同虽然心有不爽,但最后还是穿走了他的衣裳。

在莫默被伤害以前,孙同就这样屈服于郑多多对自己的“控制”,让他去买菜,指挥他去买自己要吃的东西来拖延时间,各种“命令式”的相处模式,将郑多多对孙同的“控制”“绑架”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作为情场浪子的郑多多怎么可能放过莫默,这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女孩,以为这个学生时代的男孩对她还是那样深情,所以她就毫无防备地投入到了爱河,可没想到这只是一场骗局。

被骗之后的莫默却阴差阳错地走进了孙同的心里,而郑多多与孙同的矛盾冲突便产生了,郑多多得知孙同和莫默在一起之后,恼羞成怒,他命令孙同和莫默分手,当孙同说他做不到的时候,郑多多便拉出了他给予孙同的物质作为“要挟”,从他家搬出去,从公司滚出去,甚至可能要从这座城市消失。

这个努力想要跻身于大城市的北漂青年,他就像是一个行尸走肉被郑多多“控制”着,要替他圆谎,为他善后,可在遇到爱情的时候,还是要“被胁迫”。

郑多多深知孙同的软肋,在与孙同大吵一架之后给孙母发了消息,加之孙母在一旁的催逼,孙同最终还是败给了这场“绑架”

在郑多多婚礼的时候,孙同和母亲争执之间,郑多多走了过来,孙同内心想说的莫默却变成了郑多多表姐,而那时,郑多多一句“你小子成长了哈”,足以看出孙同的卑微和求全。

郑多多对孙同的“控制型”影响,就像是借着友情的名义为自己预备了一个善后的“跟屁虫”,就像影片中莫默对孙同说的那样:“你就是郑多多养的一条狗”。

生活不全是两全其美,在这场“面包与爱情”的抉择面前,孙同成为了郑多多的“附属品”,而郑多多以物质作为筹码“绑架”了孙同,这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触即发,清晰地为我们再现了跻身于大城市的都市青年的难处和无助,这样的人物关系设定,有3点好处:

  1. 折射了当代青年的艰苦奋斗史和辛酸泪,更容易吸引观众。
  2. 为后期孙同的奋起反抗做反面铺垫,一弱一强的前后对比更能直击人心。
  3. 抓住观众情绪,引起共鸣心理,产生共情心,升华了影片的内核深度,让人陷入深思。

影片中,通过郑多多对孙同“控制型”的影响设定,将这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华,为后续孙同的转变潜藏下引人深思的伏笔,这样“控制型”的影响,孙同最后的反抗才显得更加有力,更加触动人心。

02 孙母:“催逼型”——以“为你好”为幌子“逼迫”孙同

“我这都是为你好”,这句熟悉的话是大多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他们总是以自己以为的“为你好”来干涉孩子的人生。

《半个喜剧》中孙同的母亲正是“中国式家长”的代表,她一心想要儿子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所以她会让儿子忍一忍。

“不能得罪多多”这几乎是孙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她的眼里,儿子的未来都是郑多多一句话的事,只要不和郑多多闹掰,儿子的工作是可靠的,户口有了着落,不久之后也可以在北京拥有自己的房子,可她却不懂,靠人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影片中对孙母这一人物的塑造更为立体,她是一个来自小地方想让儿子跻身大城市的母亲,他不在乎儿子怎么想,不在意儿子接不接受,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将儿子逼上了必须“寄人篱下”的境地。

为了不得罪郑多多,她装病逼着孙同跟莫默分手,她从不会站在儿子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放弃心爱的姑娘是不是他所愿意的,她只会以“为你好”这面幌子的旗帜来逼迫儿子。

印象很深刻的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郑多多的婚礼上,前一秒,孙母对一旁的服务人员颐指气使,下一秒,她就能对郑总笑脸相迎地贴上去。

孙母是市斤妇女的人物形象,她一门心思想要儿子翻身,所以会卑躬屈膝,而对待孙同却是趾高气昂,站在母亲的身份上以高姿态来“逼迫”孙同,还美其名曰“为你好”。

孙母就像是大多中国式父母一样,在她的认知和意识里,她以为的“好”就是儿子需要的,这样的思维方式给每一位观看影片的人给了3点启迪:

  1. 父母总是站在制高点上以为自己都是对的,孩子就应该听从。
  2. 父母总喜欢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来逼迫孩子做自己并不愿意的事情。
  3. 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导致“代沟差异”和“思想隔阂”越来越深。

“中国式父母”缺乏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思维,总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为你好”的幌子来逼迫孩子成为他们并不想成为的人,这便是《半个喜剧》中折射出来的关于教育的问题。

一段真实扎心的亲情情节,将“中国式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展露无遗,更是将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和隔阂呈现在了观众眼前,以一幕幕贴合现实的场景将父母与子女的相处问题和思想教育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这便是影片中渗透出来的另一面高度。

“为你好”真的是为你好吗?

这样的反思才是影片为观众摊开的情感深度,孙母对孙同转变的影响正是逼迫,作为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的孙同,他还要听从母亲的各种安排,而这也将与后续孙同反抗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

03 莫默:“救赎型”——以爱情之力点醒孙同

但丁曾说过: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

用这句话来形容莫默对孙同的影响再好不过了,孙同是个善良的人,但却因为被生活所负累不得不屈服于好友郑多多提供的物质。

而作为女主的莫默是孙同惨淡的生活中透进来的一束光,将在水坑中挣扎的孙同拉了出来,她对孙同转变的影响是“救赎型”,她以爱情的力量将迷失的孙同点醒了。

影片中,莫默是三观最正的一个人物,这个北京土著的直率女子讨厌谎言,在她的原则里不能撒谎,也没有走后门,活的率真坦荡的她就像是一杆标杆,测量着影片中其他人物。

当莫默和孙同的情侣关系被知道后,孙同在工作、户口、房子和她之间选择了放弃她,孙同所遭遇的两难境地似乎放弃莫默就可以解决了,但其实,这和莫默并没有什么关系。

被工作、户口、房子所束缚的孙同在被好友郑多多“控制绑架”中丢失了自我,在被母亲打着的“为你好”的幌子“逼迫”下迷失了自我,但在莫默给予的爱情力量下清醒了,最终找回了自我。

在孙母装病逼迫孙同跟莫默分手的时候,孙同和莫默在医院大吵了一架,莫默对孙同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要被其他人影响,你自己到底怎么想?”

孙同一直生活在充满谎言的地方,好友郑多多的谎言需要他来帮着圆,为了弥补谎言,又要接着撒下另一个谎言,一个接一个,最终也在谎言中弄丢了自己。

就像莫默说的那样:“干一次这种事就会干一辈子这种事,以后为了升官,为了小孩上学,都要说谎。”

但莫默这个人物却是不会撒谎的,她是个理想主义者,不会用谎言去解决任何事情,哪怕是关于她当初被孙母撞见在郑多多家的事情,她也坚持要实话实说。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直来直去的率真女孩对孙同的“救赎型”影响,才会将孙同点醒,拉回到本来的样子,跟从自己的内心。

04 结语:生活没有两全其美,听从内心做自己才是勇敢

孙同备受郑多多的“控制绑架”,遭受母亲的“逼迫”,但在最后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对过去发起了反抗,将那个懦弱无能、委曲求全的孙同彻底丢掉了。

大闹郑多多婚礼后,接下来孙同的遭遇可想而知,他可能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住所,甚至失去了朋友,但他却因为找回自我而有了全新的生活,他拥有了一段爱情,也可能会在自己喜欢的音乐领域发展。

在《半个喜剧》结尾的时候,虽然给我们留下了遐想的空间,那个唱歌动听的孙同在录歌的时候却屡次破音,他写的了一首好歌但却可能因为不端正的态度并未重视这次录歌。

这些让人联想更多的讽刺性结尾又何尝不是一堂课,迎合了《半个喜剧》的影片名,生活并不是两全其美的,你可能会遭遇很多的苦难挫折甚至是颠沛流离,或许比孙同更惨,但你要拥有对所有的困顿说“不”的勇气。

《半个喜剧》将故事背景设定为现代都市,聚焦了三个年轻人三种不同的爱情观,再现了一场“高知喜剧”“大龄单身”“北漂”“为你好”等高热话题真实地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现状。

以现实为切入口,配合小人物的视角探讨荒诞的人生,也是周申、刘露两位导演在延续《驴得水》品牌内容之下的另一种尝试。

《半个喜剧》中正是用人物之间的冲突来反映引人深思的问题。

郑多多与孙同的冲突,将友情的话题提了出来,在物质面前,友情是否会不堪一击或者是否该为了友情而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这是值得观众思考的问题。

孙母与孙同之间的冲突,将“中国式亲情”话题的现状呈现了出来,“为你好”的“中国式父母”所采取的为孩子好方式真的是科学合理的吗?父母子女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代沟和思想差异该如何去平衡?这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牵引观众内心的问题。

莫默和孙同之间的冲突,看似甜蜜浪漫的一对情侣,但其实从在医院的吵架就能看出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三观不合”的问题,而作为北京土著的莫默,在影片的细节描述中也能看出是个家世不错的人,虽然影片结尾孙同和莫默重归于好,但他们的爱情真的就会从此无忧吗?

生活并没有两全其美,你可能会遭遇朋友的“威逼利诱”,你可能会经受父母的“淫威逼迫”,但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另一半“悲剧”,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生活,你就会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作为转变巨大的人物,孙同从懦弱无能、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听从内心,这是他面对生活另一半悲剧的勇气,而《半个喜剧》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升华了影片的内在,让屏幕前的观众也能感触颇多。

生活并没有两全其美,大多时候都是“半个喜剧”,剩下的是“半个悲剧”,我们每个人都要像孙同的转变一样,拥有面对“半个悲剧”的勇气。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琐碎闲谈

能码字,能追梦,治愈系90后女孩。用最暖的文字,治愈最孤独的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1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