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触不可及》:老套的故事中蕴含的是高雅喜剧的内核

《触不可及》:老套的故事中蕴含的是高雅喜剧的内核

即便是电影结束,满屏字幕,还是舍不得按掉遥控器。法国版的《触不可及》就是这样一部让人看完之后依旧念念不忘的电影。而它的片尾曲好像并不是意味着电影的结束,反而意味着观影者思考的开始。

《触不可及》是一部高分电影,豆瓣评分9.2,并且它的美国翻拍作品也一样得到了不错的口碑。但是要说这电影的故事情节,总结出来也不过是影视作品中用惯了的俗气套路。

一个家财万贯的贵族,一个生活落魄的黑人,两人之间发生的碰撞因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有了相当的趣味性。

但是只要仔细想想这部电影的大纲,就会发现这不就是恶臭的豪门情缘,老套的流星花园吗?只不过是已经被写烂了的爱情,变成了友情。

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成功了,它披上了忘年交的外衣,成为了观众面前全新的故事。

1、影视作品中的老套路,生活中的不可能

《触不可及》的演员表极其简单,两位主演足以撑起这一部120分钟的电影。

费朗索瓦·克鲁塞饰演了一位身体残疾但是身份尊贵的贵族菲利普,奥马·希则扮演了一个刚刚刑满释放在底层生活的黑人小伙德瑞斯。两人之间能产生交际的原因很简单,德瑞斯急需一份工作,而菲利普则需要一位全职保姆。

这样的情节,是不是让你觉得似曾相识?

《流星花园》、《继承者们》、《便利贴女孩》,回顾一下七八年前的偶像剧,清一色都是这样的配置。一个是养尊处优、出身豪门的贵公子,一个是生活在底层、艰苦卑微的普通人,这种烂俗的剧情已经不再被观众认可了。

但是当这样的套路稍稍换一下细节,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口碑和评分都一骑绝尘的《触不可及》。

即便是今天,将这样一部9年前的电影当做新电影看,观众的观影感依旧相当不错。而再次回顾这部电影我才明白,情节老套绝不是口碑差的原因。好的电影始终在我们熟悉的桥段中,融入新的元素。我们觉得眼前一亮,但是始终都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而《触不可及》的这个故事对于理性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和现实相差很远的理想世界,即便这个故事真的是真人真事改编而来。

《触不可及》的故事情节来自于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的自传《第二次呼吸》。04年时这本自传被拍成纪录片,随后导演就有了将他改编成为剧情片的想法。

当这样的真实故事搬到了荧幕上,你敢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吗?这就相当于让你相信童话故事是真的,让你相信贵族真的会下凡和乞丐做朋友,纯属胡扯就是电影中叙述故事的既视感。

简单来说,电影中的菲利普就是一个人傻钱多的设定,一个成功人士活成他这样自卑和无趣真的很让人怀疑他是怎样成功的。而另一位主角德瑞斯(以下简称小黑)能在蹲过监狱之后运气爆棚的得到一份普通职业都拿不到的高酬劳工作同样不可思议。

但是这些和生活相反,一点都不接地气的设定,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变得理所当人。而观影者大多都忽略了人物设定,爱上了这两个莫名碰撞出火花的角色。

2、电影中蕴含的力量

《触不可及》中的角色是塑造的出来的,但是却是残缺的。菲利普虽然有着成功的人生,但是却失去了自由行动的能力。小黑虽然有着自由的灵魂,但是却被现实生活打击。在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难关。

不同于童话故事里塑造的公主和王子,不论是菲利普还是小黑都是不完美的,他们的处境就像是普通人处处都不如意的人生。但是电影描绘的故事却给了主人公摆脱困境的结果,给了观影者在生活中继续前行的勇气。

这部电影在告诉我们,就算你没有好的物质条件,就算你没有独特的魅力,甚至你没有健康的身体,你依然有可能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主宰者,依然有可能追求到自己一直奢望的生活。

美版的《触不可及》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翻拍,但是它的评分和口碑和原版比起来相差甚远。除了角色的变化之后,美版的故事在结尾处做了一点改动。

原版的菲利普拾起自信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笔友。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让这位和他一直保持联系的笔友对他产生排斥心理。但是在美版中,菲利普对于笔友的期待以笔友无法接受他残疾的事实告终。

菲利普对于笔友有着感情的寄托,当结尾并不是观众渴求的理想结尾时,同样也让观影者卸下了自己的勇气。原来即便自己的内心认可了自己,也不一定会走上顺利的人生。原来自己努力尝试,骨气勇气做的决定依旧有着大概率失败的可能。

美版的《触不可及》只是做了稍稍的改动,但是观众却觉得故事没有了原版的美好和动人。

如果一定要说《触不可及》的成功之处,我想就是在于电影中时时刻刻都在为荧幕前的我们灌输前行的力量。

3、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就是互相救赎的过程

一个社会的底层人员走到了一个地位尊贵的圈子中,我们以为是一个治愈的故事,但是事实上这却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

小黑的出现,给了菲利普生活的希望。打破了菲利普丝毫没有波澜的平静生活,让他的日子重新焕发了生机。曾经总是板着冰块脸的菲利普开始有了各种情绪,而小黑的出现则是他多年压抑生活的宣泄口。

一直以来菲利普因为身体的残疾所以只能坐轮椅出行,在他需要出远门的时候,他会货物一样被放在保姆车里。但是小黑的到来,让他坐上了超跑的副驾驶。对于一个只有头能转动的残疾人来说,小黑给他带来的不止是波澜,更是生活的乐趣。

因为小黑,他有了面对自己现状的勇气,有了接受自己的勇气。

虽然菲利普已经是成功人士的一员,但是生活中的他总是很自卑。与他长久都有着书信来往的一个女人,就是他的软肋。他不敢告诉这个女人自己的状况,更没有勇气以坐着轮椅的姿态出现在她的面前。

但是在与小黑交往的过程中,菲利普的灵魂得到了自由,他不再是那个坐在轮椅上被现状打垮的成功人士,而是那个面对爱情也能充满自信的男人。

怎么看好像都是小黑让这位看似已经成功的男人有了生活的动力和目标。但是事实上,菲利普对于小黑的影响才是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遇见菲利普之前,小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绝望的人。他只想要一个失业证明,但是却阴差阳错的得到了一个高薪的职业。他不理解一副红色颜料打翻的画为什么可以买到十几万的价格,更不理解这些高端人士为什么能沉浸在犯困的音乐会里。

对于小黑来说,菲利普的生活索然无味,就好像一群人在装模作样的生活。

刚开始小黑甚至把脚霜当成洗发水挤在了菲利普的头上,这个让大家都爆笑的情节,其实反映的是小黑的无知,因为他甚至连大字都不识几个。这样的他,注定是人生的输家。

但是和菲利普相处之后,小黑却改变了很多。他从电影开始那个暴躁的黑人小伙,变成了片尾那个会礼貌提醒别人把车挪走的绅士。离开菲利普的小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是菲利普将小黑从社会底层的炼狱中救赎出来。

菲利普和小黑相处的经历和最后的蜕变,在告诉每一位观影者交际对于人来说的重要性。好的朋友是玩伴,是知己,更是能让彼此变得更好的救赎者。

4、比起怜悯,残疾人更需要的是一视同仁

电影《我要得第一》中讲述主角是一个因为大脑问题会时不时发出怪声的人。当教室安静的时候,他会突然发出怪叫引得同学侧面。但是同学们越是另眼看待,他就越紧张,怪叫的频率也就越高。

当他站在舞台上被校长问到“我们该如何帮助你的时候?”他回答:“我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在电影《触不可及》中,主演之一的菲利普也在同样的处境当中。他的身份和地位让他不会受到攻击和嘲笑,但是却会让他受到一些不由自主的怜悯。而小黑则是电影中唯一一个愿意将他看做是普通人的人。

除了小黑之后,大多数人看到菲利普都会刻意避开残疾的话题,刻意多照顾他一些。这些人的反应当然是善意的,但是却在时时刻刻提醒菲利普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只是一个不断被怜悯的人。

在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出自小黑之口,他说“没有手臂,就没有巧克力”。这是菲利普身体残疾之后,第一次有人用他身体上的缺陷和他开玩笑。他先是因为小黑的直言不讳愣住,而后则是大笑。


对于菲利普来说,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被当成是普通人看待。

在小黑眼中他不是一个残疾老板,而是一个与常人无异的朋友。他可以放肆的开他的玩笑,可以不用刻意的避开那些所谓的伤感话题。这样的相处,让菲利普感到自在也更加自信。

关爱残疾人好像一直都是大家在倡导的一种价值观,但是事实上没有人想要因为自己的缺陷被另眼相看。过度的保护,只会让当事人觉得孤独,因为好像所有人和他的相处都是小心翼翼的。

菲利普在遇见小黑之前,就是这样的孤独。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残疾人也在经历这样的孤独。

或许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才最应该思考,总是用怜悯的目光投向具有缺陷的残疾人是不是才是一种无异于嘲讽和侮辱的“歧视”,是不是在用善良的名义伤害别人。

或许所有生活在这种目光里的残疾人不需要多么的体贴,仅仅需要一视同仁的眼光。

结语

在《触不可及》的这部电影中,其实饱含了太多人生的道义。电影中有关于社会对于残疾人的态度,有关于贫富差距的对比,也有关于种族歧视的社会问题。

但是整部电影并没有因为融入了这些看似悲观的问题成为一部消沉的电影。轻松、喜剧,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营造的氛围。

菲利普和小黑之间有着太多不能产生交际的隔阂,但是两人的相处还是成为了观众心中觉得理所当然的组合。菲利普渴望解脱,小黑渴望救赎,两人对于彼此的真心相待才是让观众对于这部电影恋恋不舍的原因。

在回想这部电影的片名时,才恍然大悟它在诉说的道理。那些触不可及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贵族和贫民之间的地位差距,是成见这座大山变成的隔阂。但是真心的交往,却是能够越过这一切距离的桥梁。

这个一诞生就被很多美国人指责的电影是有着很多争议的地方,他不够现实,不够公正。他的情节过于老套,过于死板。但是在这一部落入俗套的电影中,观影者看到的是喜剧的内核,看到的笑中带泪的人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1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