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被康震、董卿、撒贝宁目为“神童”的他,在诗词大会上又火了一把

被康震、董卿、撒贝宁目为“神童”的他,在诗词大会上又火了一把


被康震、董卿、撒贝宁目为“神童”的他,在诗词大会上又火了一把


《中国诗词大会》开春第一播,让很多人对五岁半的王恒屹印象深刻。

这个来自山东青岛的小家伙,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两只大眼虎虎生威,接物待人不卑不亢,而且一脸云淡风清,简直有种幽燕老将的气韵。

节目中有两个好玩的镜头

第一个。让说出一个带“南京”的诗句,眼看到了读秒时刻,他脱口而出:“南京犀蒲道,四月熟黄梅。”

谈感受,他两手一摊,说:“‘南京’我本来以为自己不会呢,结果它自己冒出来了。”

这个小表情直接逗乐了评委席上的康震,他也两手一摊,说:“没办法,咱就知道的那么多!”


第二个。最后一道选择题,王恒屹随手点了一个A,正确!接着他肩膀一耸,叹口气说:“蒙的!”

康震笑道:“我的天呢,太傲娇了!”

王恒屹没有理由不傲娇。

他小小年纪,已经认识3000多个字,熟记580多首诗了。

随便给他一本书他就能读;给他起个头,“三百千”、《弟子规》、《岳阳楼记》、《少年中国说》等等等等顺口就能接下来。

不仅如此,给他一秒的音乐前奏,他能立马辨出他熟悉的歌曲……

王恒屹被称作“行走的小诗词库”、“中华小曲库”……

——知道悦华为什么了解那么多吗?

因为王恒屹从三岁起就已经是全国各大综艺节目里的“孩儿”了。

在《出彩中国人》中,他是康震教授讲述的“中国故事”中的“男一号”。

在《挑战不可能》中,他获得了“挑战不可能”年度奖项,是董卿为他颁奖。

再揭个大家可能知道的“秘”,《中国诗词大会》新晋主持人龙洋,和小恒屹是“旧相识”。

在去年央视端午节节目中,作为主持人的她就得到过小恒屹的赞美:“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这样大家就知道王恒屹和《中国诗词大会》渊源有多深了吧,就知道他为什么会第一个上场,为什么有那么多镜头了吧,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淡定了吧?

套用康震的一句话:“没办法,谁让咱这么牛!”

在诗词大会上,龙洋说他:“见多识广,神童来着”

蒙曼评价他:“小天才,表现力非常强,而且很淡定,所以我觉得方方面面超越了我们对一个五岁多的孩子的认识。——前途未可限量。

那么这个“天才”是怎样被发现,或者说“神童”是怎样炼就的呢?

  • 王恒屹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天资聪颖。

王恒屹家在青岛李沧区,父母本科毕业,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高知家庭。

恒屹妈妈讲,孩子一岁多点时,她在床边读《三字经》,有一天,读到“人之”时,孩子接了个“初”,再读“性本”,他又接了个“善”。

发现了孩子的记忆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天赋后,全家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培养。

方法也不高大上——给他读诗词,教他认国旗,陪他听音乐——这些办法,现在的中国家庭都在用。

结果,到三岁时,他已经认识了两三千字,背下了100多首诗,熟悉了200多首歌曲。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确实“天赋异秉”。


  • 如果说天赋是一方面的话,那么小恒屹在专注力与对待事物的持久性也要高同龄的孩子一筹。

举个侧面的例子。在《挑战不可能》中,有个还原诗句挑战:把三个字还原成一联诗。当完成到还剩两个题目时,恒屹忽然卡住了。他睁大眼睛,陷入了“长考”。

这可急坏了旁边的小撒,他又是喊加油,又是提示换题目,但恒屹就盯在那里,不为所动。最后董卿问:“用不用提示下?”恒屹答“不用”,因为他已经有答案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小撒和董卿的做法恰恰是错误的,因为对孩子而言,那是干扰,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

当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王恒屹在思维品质上的优质。

注意力与后天的培养关系尤大,对恒屹而言,他的专注力同他的背诵训练密切相关


  • 不仅如此,背诵训练还可以促进理解力的提高。

有一个很好玩的例子。在一个综艺节目中,主持人问他,你怎样对待别人的关注?

他回答:“他们夸我了,我心里很不安。因为《弟子规》里说了一句话:‘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听到别人说(我)的过错,就感到欣慰而承认,这样才能进步。”

小小的年纪,不仅会背《弟子规》,而且能理解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不容易。

如果放在一般的孩子身上,恐怕连主持人提问中的“关注”这一词也理解不了。

可见,这个背诵训练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注意力,还有理解力,甚至影响到了他的行动力。

以上几方面主要分析了王恒屹在智力方面的发展,这些与他的天赋和主观努力密不可分。

但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不怕挫折地为一个目标而持久努力,这应和家庭教育相关。

悦华并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个家庭,所以所做分析全部基于各媒体的报道。

媒体为小恒屹所贴的一个最显眼的标签就是——“奶奶带大的孩子”。

恒屹的父母不在青岛工作,所以稍大点之后就交给奶奶带。

一提到“奶奶(或姥姥)带大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就会自动脑补出这样的画面:衣着“红绿配”,跳着广场舞,闹起来满地打滚……


可人家祖孙是这样的——

镜头一。(某综艺节目)

主持人:小屹,介绍一下你和奶奶。

王恒屹:我是我奶奶的孙子。

镜头二。(某期《开门大吉》)

小尼:小屹,你的梦想是什么?

王恒屹:为奶奶买个按摩椅,奶奶太辛苦了。

这说明什么呢?

奶奶带孙子并不可怕,关键是孙子遇到个什么样的奶奶——爱打麻将的奶奶,爱跳广场舞的奶奶,还是爱诗词歌赋的奶奶……

小恒屹幸运的是,他刚好遇上了最后一个类型的。


  • 这是个“学习型”的奶奶。

接手孙子后,这位50多一点的“年轻”奶奶,继续按儿子、媳妇的既定方针办,陪孙子读书识字。这个过程,不仅孙子提高了,奶奶也从中学到了东西。

有一段时间恒屹喜欢上了“飞花令”,于是祖孙二人就一起对诗。为什么不和其他人对?因为别人不是对手——奶奶会背100多首,爸爸才会20首!

  • 这是一个会言传身教的奶奶。

董卿在“年度优秀挑战者”的推荐词里宣读道:“他(小屹)告诉我们‘挑战不可能’,就是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

而这个让董卿印象深刻的“挑战宣言”,正是来源于恒屹奶奶陪伴恒屹一起走过的日子。

在学习中,小孩子难免会懈怠。不想学了,奶奶就拿身边例子教育他:

“你告诉我,说小朋友不喜欢学习,你就用‘幼不学,老何为’的话来帮助他。那轮到你了,你怎么不想想这句话呢?”(大意)

于是,“他一想,哦,也是,就说,‘那我还是来学习’吧。”

《开门大吉》中,眼看到手的2000元的梦想基金由于一时失误,全部归零了。小小的孩子难受极了,在奶奶的怀里他还是举起小拳头,拖着哭腔说:“我还会回来的,我还会回来的……”

通过恒屹这个“奶奶带大的孙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才”、“神童”之路,不仅要有智力相伴,还要在重重的挫折下脱胎换骨,虽然这一过程对一个五岁半的孩子而言实在是残酷。

这才是所谓的“情商”教育。


分析了一个天才孩子的成长之路,我们会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所收益,但悦华还有一点“冷思考”

在一个综艺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比恒屹大几岁的小网红,上节目出了名,很“嘚瑟”,对主持人说:“有两个节目组来找我,让我回绝了,我只上这个节目。”

那时的恒屹应该不到五岁,他奶声奶气地“怼”道:“谦虚使人进步。”

画外笑声四起。

这段画面不知道经没经过剪辑,但这句话从一个刚和这个世界相遇不足2000天的孩子嘴里说出来,总有种无法形容的“违和感”!

有时一恍惚,就觉得这个小恒屹简直就是《庆余年》里那个穿越而来的小范闲。

小尼曾这样评价恒屹:“4岁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大叔。”

还有个主持人也调侃恒屹妈妈:“小屹是你和外星人联合出品的吧!”

早慧的孩子是“神迹”,但怎样让早慧的孩子在漫长的一生中快乐地生活,怎样让他创造与他的聪慧相匹配的社会价值,却是一个课题。


  • 首先从外界角度说。

“圣代无隐者”。这个时代可以方便地发现天才、神童,并且通过媒体迅速宣传、包装,在短时间制造出轰动效应,这是天才们幸运的地方。

但不可避免地,你接受了包装,同时也就认可了改造。而媒体的“台本”、“效果”,使一个人不得不被动地接纳很多东西——对一个小孩子而言,可能更加难以自适。

所以,我们从王恒屹身上看到的“幽燕老将”的沉雄气韵,与他本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他能不能辨别哪种状态是真实?

  • 其次从家庭而言。

一个妈妈这样评价王恒屹:“作为人家的孩子,我会为他鼓掌、叫好;但要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不会让他压力那么大。”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强调坚持、坚强,却忘记了他仅仅是个孩子。


还是回到《开门大吉》现场,小恒屹在得知失败的一刹那,眼睛中那种黯淡让人心痛。他四处寻找,原来是在寻找棒棒糖。

他想用棒棒糖来安慰他的忧伤,但眼泪还是要流。

“我还要回来的……”他小声说。

奶奶说:“大声说出来。”

我要是奶奶,我会说:“大声哭出来。”

哭,对孩子而言,并不代表不坚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0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