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阳光普照》:当我们谈论“成长”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阳光普照》:当我们谈论“成长”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 鲸落于川

台湾电影《阳光普照》可以说是台湾本土电影送给2019的一个惊喜,该片荣获多项大奖,从该片中看到了一种可能,一种台湾电影新生代力量的启程。

首先我想抛出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谈论“成长”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小孩子看着璀璨星空,大声憧憬梦想;

大人们则只是沉浸在阳光普照之下,用默然回馈时光。


成长之痛——关于青春的无声呐喊

成长,是暴力,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带来的暴力,越是长大,越来越多的人会以“命中注定”聊以自慰,无法改变根源于自身的渺小无能。

影片中的阿和便是如此,导演并未讲述太多阿和的过去,讲述阿和何以成长为现在的小混混,导演只是用镜头展示,他已然成长于此:影片的开头便以他进入少管所作为启幕。

但我们不妨推断:在“完美”的哥哥(一生只错了一件事)的对比下,他在其家庭中就像一个“残次品”,当再努力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之时,他迷茫了,这种迷茫唯一的出路似乎就在于肉体的“发泄”,参加拳击队,校内校外打架,由此来抗衡世界,从中获取自己存在的关注和证明(特别是获得父亲的认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至少要做点什么,知道自己尚且活着。

如果“阳光”是一种存在方式,那“阴影”同样如是。


成长之哀——以“父之名”代行父职

同样是关于成长,影片中父亲的角色,也是在结局才“长大成人”。

没有人规定成长是小孩的专有词语,有太多的大人拒绝成长,终其一生,也不过活得那么“幼稚”。

影片的主题之一是关于家庭矛盾,父亲是一个好父亲吗?结局之前我仍需打一个问号:

法庭上恶言把自己儿子推向少管所,拒绝承认自己有两个儿子,从未去看守所探望自己的儿子……或许我们可以解释为孩子伤透了他的心,但是否,正是因为大儿子的成功,让他能够一身轻松地把二儿子的堕落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从而害怕去正视一个事实——正是因为自己,才导致了二儿子现在的处境呢?我们无法证明,他是否清楚这个事实,正是这个事实,导致他无法胜任“父亲”这个社会家庭之角色。

同样幼稚的直接证明,就是二儿子回家后的“冷战”,等对方先开口,这如果不是女生间的吵架思维,至少也是孩子般的可笑行径。

他在害怕,父亲在害怕,害怕儿子取笑自己、责怪自己——忽视自己,是啊,“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如果儿子拒绝自己补偿他,父亲就不再是“父亲”,他将失去所有社会身份,孤老终身。

正是通过结局中揭示的对儿子的保护,他才通过僭越父之法(违法的方式)获取了“父之名”,也正是在这里,他才获得了成长,成长为一个称职的父亲,虽然,姗姗来迟。


成长之悲——关于“完美”的另类阐释

对于哥哥而言,我们所知甚少,所以所言也只能甚少。

如果一定要形容,那他就像夏日午后,那一抹“最阴郁的阳光”。

白衣少年,儒雅温润,公子无双,任何一个女生的梦中情人,父母的完美小孩,但是我们谁又能想到完美的背后,需要多少压力呢?

非常讽刺的是,哥哥的成长,本质上在于一种“拒绝”,通过拒绝生命(跳楼自杀),长大成人(选择自己希望的方式)。

他不想再成为那个缸中的司马光——因为大家都说,那里面应该有人。这个应该,就是他被迫接受的社会眼光,他被挟持着,一路向前,用力微笑,保持善良,去演出一个名叫“完美”的小孩。

有谁知道完美的代价是什么吗?

是害怕不完美的恐慌。

成长是什么,成长是一种自由,当我们有权利说不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然进入了成人的世界。


视听美学——对于阳光的多种渲染

最后我想说一下影片视听美学上的一些“斑驳阳光”。

近似于《告白》的天空空镜头过场,影片中多次出现了云朵遮住太阳的场面,由此来暗示剧情的走向:无论是哥哥自杀,还是弟弟被凌辱,都使用了太阳的过渡,同时完成舒缓情绪并进一步压抑情绪的作用。

同样是阳光的表现,影片前半部分大多数场景都使用一种冷色调,甚至连阳光都看起来冷冷的,没有半点暖黄色,由此来辅佐前半部分情绪的无限下滑,灰暗的世界中似乎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留恋。

而一次重要的转变,同时寓意着剧情走向的转变,就在阿和离开少管所时所使用的逆光拍摄,少年们齐唱歌曲欢送阿和,在这里柔光长镜头下的阳光第一次展现出了其本应展现的温暖,照耀了少年的来路,让人无限怅然。

如果阴云遮住了今天的太阳,那期待明天吧,明天,一定阳光普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0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