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饮食男女》:通过朱家倩的行为特征,浅析亲情背后的爱与羁绊

《饮食男女》:通过朱家倩的行为特征,浅析亲情背后的爱与羁绊

《饮食男女》是一部由李安执导的电影,上映于1994年。影片主要讲述了丧妻多年的老朱和三个女儿的故事。

有人评价,李安拍这部电影犹如庖丁解牛,每一刀都恰到好处,这刀在故事里游刃有余,故事戛然而止时,会觉得这故事仍然在这世上某个地方继续流淌。

好的电影总是汇集众生相,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故事:有人看到美食,被各种菜肴吸引;有的人看到姐妹情;有的人看到父女情,还有的人看到爱情。“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活一世,离不开吃喝与爱,一部电影囊括了每个人都逃不掉的欲与求。

一桌桌丰盛的菜式,正如生活之杂陈五味,酸甜苦辣、喜怒悲欢,尽在不言中。生活的苦与乐,就像那一餐食,只有咬下去,才能体会各种滋味。

三姐妹

老朱是知名厨师,每周日会组织家庭聚餐,一个人做一大桌子菜,等待着和三个女儿下班回家,电影的开篇便是从一个一个烹饪的镜头开始的。

大女儿家珍是一位中学教师,因年轻时被初恋伤害而无心再爱,一心求教;二女儿家倩为航空公司高管,和前男友保持藕断丝连的关系;三女儿家宁还在读书,在快餐店打工,最终与好友的男友走到一起。影片中的一家四口各有自己的生活和爱情故事,虽然他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各怀心事。

除了老朱最后娶了“四女儿”锦荣之外,二女儿朱家倩在故事中也完成了巨大的转变,给人带来惊喜。通过她的情感经历、选择和变化,家人之间的爱和羁绊也随之呈现。

家宴

最早表示要搬出去的人:界限感的跨越和模糊的自我认知滋生自由的需求

朱家倩是最早提出要搬离这个家庭的人,在电影中的第一次家宴中,她宣布自己买了新房,以后会搬出去住。

餐桌上,老朱本来有话要说,却被家倩打断,足见她对脱离这个家有迫切的需求,虽然还没有成家,虽然买的房子还在建设中,但是她要把这个消息提前告知家人。如此,她便成为一个即将要离开的人,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变得不那么紧密。

老朱做菜时的那些烹饪的镜头非常诱人,而一家人坐下来吃饭时气氛却异常尴尬。一家人似乎无话可说,沉闷的空气令人窒息。

老朱为了一顿团圆饭忙活半日,女儿们却习以为常,不知感恩。看似是借吃饭的机会沟通感情,实际上这桌饭菜却成为囚笼,令人身心俱疲。在这里亲情并没有成为遮风挡雨的避风港,而是成为每个人悲伤沉重的枷锁。

其实,老朱和女儿并非许久未见,她们都住在家里,专门准备星期日晚餐才能好好吃一顿饭,可见平日里老朱与女儿们很少交流。

朱佳倩愿意投上自己所有的积蓄搬出去,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 家庭中随意跨越的界限感

妻子早逝,老朱又当爹又当妈,给女儿们洗衣做饭。孩子们小的时候,这是职责;但是随着岁月的增长,有些照顾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比如老朱给女儿们洗衣服,一堆内衣和自己的衣服在洗衣机中缠在一起。即使一家人也有性别之分,这种从小到大延续的习惯,已经不适合三位成年女子。

那搅成一团的衣物,就像一家人杂乱的生活与思绪,剪不断,理还乱。

三个女儿总是要到别人房间里才能找到自己的衣服,可见,父亲虽然照她们的起居,但是根本不了解她们,他分不清这些衣服是谁的,却随意走进了女儿的房间,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其整理。

对于女儿们来说,除了被照顾之外,还感受到了被打扰。

在心理学中,界限感的定义为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把握好边界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边界的模糊会导致过度关心,这种亲人之爱会成为压力令人不适。

在朱家,被亲情捆绑揉搓在一起的四个人,相互分不清彼此。事业出色、精神独立的二女儿朱佳倩不想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

  • 模糊的自我认知

在三个女儿中,家倩可谓是最为优秀的,她面容俊俏,魅力无边,穿着得体,也不缺少情感陪伴,在公司中担任要职,还一路晋升。对于自我的优秀,她是能充分感觉到的,和父亲与姐姐妹妹住在一起,好像并不符合优秀的职场女性的身份。

在心理学中,曾经有人做过调研,一个家庭中的第二个孩子通常比老大独立。因为他从出生便与哥哥或姐姐共同分配着父母的爱,他更懂得这世界上的爱不是唯一的,也更有方式获得父母的疼惜,长大后,应对社会的能力也会更强。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三个孩子,那么第二个孩子会更为突出。他没有经历过老大独自享受父爱母爱的时光,也没不会像老三那样备受宠爱,他会在老大与老三的“夹击”中获得生存,也会学会“求生”技能。

朱家倩便是这样的二女儿。但是,她对自己的自信并不是笃定的,甚至是有些模糊的。

在上司告知她可以被调任升职时,她以为自己将要被开除;当她在前男友家烧菜的时候,她提到由于家里有位优秀的厨师父亲,她无法进厨房……在这种既自信又不够坚定的自我认知中,对自由的向往逐渐滋生。

只有离开那个羁绊颇多的家,在地理上与生活上成为独立的自己,才能够救赎自己渴望自由的灵魂。

工作中的朱家倩

犹豫不决未能搬离:种种现实和情感的牵连使冷漠的人变温情

现实的走向总是有自己的轨迹,它不会按照想象的方向前行,而是在不经意间,给等待者一个突袭,叫人措手不及。三个突发的情况让家倩无法放心离开。

  • 第一,物质支撑断层:房子停工

家倩付了房子的头款,等待着房子建成;公司为她升职,想让她调任到阿姆斯特丹,不管是房子的缘故还是工作的机会她都快离开家。但是,房子的事情却来了个猝不及防的结果——开发商逃跑,房屋烂尾。

  • 第二,亲情牵绊:遇到父亲体检

虽然损失大笔积蓄,但是她也可以毫无牵挂去欧洲工作。怎料,偶然在医院看到父亲自己去心脏科体检。家倩以为父亲身体出现问题,对父亲产生担忧。

虽然影片快结束时证实,老朱不过是去体检,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家倩对父亲的身体完全是一场误解,但是在当时的情境中,这就是她的心思转变的重大机遇。

虽然她看起来冷峻、孤傲,但是在内心深处,她是爱着这个家和父亲的。当家人遇到困难,她是会挺身而出的那一个。

  • 第三,告别爱情:妹妹和姐姐先后嫁人

最小的妹妹家宁还在读书,便与人谈恋爱怀孕,于是决定搬出家去。姐姐也遇到命中的那个他,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离开了家。唯独感情丰富的家珍却成为告别爱情的人。

家倩在公司遇到情投意合的李凯,逐渐了解之后发现李凯就是姐姐的“初恋情人”,因为这样的猜测,她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虽然后来得知,李凯与姐姐的关系不过是家珍编造出来的,家倩还是决定和李凯做朋友而非恋人。本来就要发展成情侣关系的二人再无可能。

家倩虽然与前男友分手,但是二人保持着肉体的关系,当前男友结婚后还想对家倩发出邀请时,她没有应答。高傲如她,她怎会做婚姻中的补充者。

于是,两个与她相关的男人都从她的情感中抽离。本来不乏异性陪伴的她,却成为三姐妹中最孤独的那个人。

告别了爱情,亲情回归了位置。她决定放弃去欧洲工作的机会,继续在家居住,陪伴父亲。

最孤高的人成为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这种设计不只是出于电影叙事的需求,更是生活中那些不声不响的人所承受的心理重量。

电影中有趣的是,真正让家倩变成最后留守者的,不是别人,而是她一心想守候的父亲。

姐姐带着姐夫,妹妹带着妹夫一同回家。星期天晚餐照样举行,人数却多了起来。原本老朱一个人忙活的场景变成了如今的鸡飞狗跳。

这种忙乱是热闹的,是充满欢乐的。

人们总是喜聚不喜散,其实日日相聚未必惊喜,离别后的重复才是真正的喜悦。各自陪伴着自己喜欢的人,虽然离别,也是欢喜。相见之日,谈谈过往,谈谈未来,谈谈未见的那些日子,别有一番乐趣。

在这样的日子中,老朱公布了自己的爱情,当众人以为他将与梁伯母来一场黄昏恋的时候,他却与梁伯母的女儿锦荣确认恋情。

女儿们没有反对,梁伯母则差点气晕。

最后一次家宴,即将宣布秘密

当家倩已经决意陪伴父亲的时候,父亲身边出现了锦荣;更重要的是,父亲决定搬出去。家倩守候的这个家,再无家人。

当你放弃一切全心去呵护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却告知,他根本需要你。此时的家倩,在爱情中成为路人;在亲情中,好像成为一个被忽略的笑话。

她是否不甘,她是否心有怨怼,或许在某一瞬间她感叹命运无常,但是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这个看似散了的家,更为亲密了。家倩不需要搬离,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相聚相离都是缘:血缘之间,亲近地保持距离才能更好的相伴

影片以家宴开始,也以家宴结束,家宴成为全片的线索也成为情感的通道。餐桌上的一杯一盏、一举一动都是情感映射与表达。

从最初一家四口围坐一团到女婿邻居参与其中,再到最后一餐只剩家倩和父亲两人,人数少了,热闹没了,但是暗中流动的温情却直抵人心。

每个人都跟家倩汇报他们的情况,妹妹生了孩子,姐夫要受洗成为教徒,锦荣怀孕。虽然大家没有到场,但是却能一起分享喜悦。这种距离,胜过你我面对面,却无话可说。

朱家倩下厨

家倩最爱做菜,以前在家中她无法施展厨艺,如今自己住,可以尽情发挥。在和父亲两人的家宴中,还可以和父亲讨论用姜的问题。在这场讨论中老朱恢复了味觉,“你的汤,我尝到了。”

父亲尝到了家倩的汤有两层含义:

  • 对于家倩而言,她终以自我的身份与父亲对话。

在三姐妹中,家倩与母亲最像,无论是性格和相貌,她身上都有母亲的影子。父亲对女儿有父爱之情,又会从女儿身上勾起对妻子的思念。

家倩并不想成为另外一个母亲的角色,她追求的始终是独立的自己。于是,她最早提出搬离。

当父亲对她说,尝到她的汤时,其实是对她自我人格肯定的一个诠释。人,只有先具有独立的人格,才有资格去谈论感受。家倩终于作为完全的自己,与父亲展开厨艺的讨论。

龙应台曾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

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

亲人之间无论多么亲近,都要学会把对方当成“别人”,让他去做自己。

  • 对于父亲而言,味觉的恢复是健康也是幸福。

开篇中,故事就交代老朱失去味觉,因此做菜的味道也受影响。味觉是健康的一部分,尝不到味道生活也就没了滋味。

一个男人,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女儿就是他的全部,没有爱情,没有关怀,无欲无求,当他离开这个家,和锦荣开始新的生活,青春再次光临,生活的滋味便重新回归。这里,老朱的健康回来了,内心开阔了,幸福如期而至。

亲情的基定是血缘,这是生物学角度人与人之间自然建立的关系;但是没有血缘的人之间如果经历抚养过程也会产生亲情,因此“亲情”的“情”字是通过后天建立并加深的,如果相处模式问题层出,亲情也会变冷漠。

朱家倩下厨

由于血缘的关系,亲情是无法割裂的,这就导致了亲情的必然性。有时,这种必然性所带来的义务感与强制性会剥夺情感之间的自然流动。人们总是希望出于喜欢去做事,而不希望被要求。

家本是最温馨的地方,但是一个家能够正常运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责任,有责任就会有疲惫。因此,无论就家庭的多么和谐,当我们回家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瞬间,想要绕路。

家庭中的每个人,同时又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角色,有自己的角色归属。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同一屋檐下相互碰撞的时候必然产生冲突。

如果冲突被主观上压制,就会导致互不沟通,内心的矛盾也会在其他方面显现,阻止家庭生活的和谐行进;如果冲突不压制,就会正面爆发,家庭中的吵闹会频频出现。

在《饮食男女》中,第一次家宴前后每个人都是压抑的,四个人明明不适合继续生活在一起,却勉强维持在一起,压抑的氛围围绕着餐桌。

随着家人陆续找到新的归宿,留下的家倩也找到了自由。血缘并不会因为地缘而离散,亲情是一辈子的事,不着急日日团聚,亲近的产生距离,反而成为更恰当的陪伴。

影片最后一幕

写在最后

影片以家倩的一声“爸”结束,这声呼喊,真诚地把亲情的羁绊抛开,寻到了爱。

关于家的含义,老朱在电影中有一段这样的台词:

“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其实,一家人即使没在一个屋檐下,也可以产生相互惦念。走出小家,去寻找爱情和欢喜,和世界建立新的联结,家才会越来越像家。

朱家倩所守候的那所老房子,人少了,爱却浓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7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