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阿凡达》《指环王》《银翼杀手》的成功,全都离不开这部电影

《阿凡达》《指环王》《银翼杀手》的成功,全都离不开这部电影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它给盼来了。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

作为一个忠实的星战迷,我当然是要为它写一篇文章的。

鉴于网上已有很多剧情梳理帖、快速入坑指南,乃至于官方也发布了前情回顾的视频,我就不在此做重复动作了。

我有我迎接它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一些它背后的故事。

9部电影,那我就也讲9个故事,并把它们献给《星球大战》、献给乔治·卢卡斯、以及献给我的父亲。

“星战”的开创者乔治·卢卡斯 —— 一个登上过《时代》杂志的男人

1973年,美国加州一所普通的社区大学,一个物理系的学生主动申请了退学,因为他觉得上大学没有用。

这个年轻人去做了一份机械修理工的活儿,在此之后又成为了一名卡车司机。

1977年,和所有美国人一样,23岁的他走进电影院去看了一部叫《星球大战》的电影。

看完后,他陷入了无尽的狂躁。用他自己的原话说——观看过程中,他嗨得几乎尿在了裤子上。

他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于是当即便辞掉了开卡车的工作,开始努力学习电影。

如今,这个名叫詹姆斯·弗朗西斯·卡梅隆的“卡车司机”,以《终结者》《泰坦尼克号》《阿凡达》闻名于世。

詹姆斯·卡梅隆(右)与乔治·卢卡斯

他对《星球大战》的评价是:银幕上从此再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

同样是1977年,远在大洋彼岸的新西兰,一名16岁的少年也看了《星球大战》。

第二年,17岁的他也主动选择了从高中辍学。他够了,他不想学了,他想搞电影。

于是,他尝试去新西兰的电影公司应聘,结果却未能如愿,只好去一家报社找了个洗照片的工作。

这个憋屈的工作一干就是六七年,然而,这位少年从未放弃追寻自己的电影梦。

每当他想起乔治·卢卡斯——那个害羞、内向、腼腆却拍出了《星球大战》的人——他心中就充满动力、充满归属感。

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片场

卢卡斯小时候很不合群,既不擅长体育运动,也没有女朋友。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卢卡斯的翻版。

这个少年名叫彼得·杰克逊

最终,他圆了自己的电影梦,也圆了全世界影迷的梦——

他执导的《指环王》及《霍比特人》系列,成为了影史上的另一套史诗经典。

彼得·杰克逊躺在偶像怀里,开心得像个孩子

他对《星球大战》的评价是:如同一场大地震,彻底撼动了人们对“电影”二字的认知。而乔治·卢卡斯无疑是电影界的爱迪生。

还是1977年,有一位39岁的“年轻”导演非常开心,因为他的导演处女作已进入最后制作阶段,几个月后便可以上映。

这天,他约上制片人一同去看刚上映的《星球大战》。彼时的他尚未出名,于是便和所有观众一起排长队买票。

1977年好莱坞中国剧院,排队看《星战》的人山人海

他排了三个多小时,其间一度快要中暑,这令他非常烦躁。但他没想到的是,真正的烦躁还在等着他。

看完电影之后,他无比沮丧地对他的制片人说:“我想知道,我们到底在TM拍些什么啊!”

痛定思痛,他发誓一定要拍出一部能和《星球大战》相媲美的电影。

于是,5年后,他向全世界交出了《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海报

虽然《银翼杀手》上映后反响极其惨淡,但经过时间的洗礼,该片已被证明是一部极其伟大的科幻电影。

这个导演便是雷德利·斯科特,后来为我们奉上《角斗士》《末路狂花》《普罗米修斯》和《火星救援》的人。

雷德利·斯科特

他对《星球大战》的评价是:我和他 (乔治·卢卡斯)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甚至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星球大战》给我带来的启发,令我的导演事业产生了决定性转变。

1979年5月3日,有着“铁娘子”之称的玛格丽特·撒切尔赢得选举,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第二天,《伦敦晚报》用了一整个版面去表达对撒切尔夫人的支持,当天的报纸标题名为“May the Fourth be with You”。

这句话改自《星球大战》中的著名台词“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愿原力与你同在。而“5月4日”的英文恰好是May Fourth。

此后,全世界的星战迷意识到了这一巧合,遂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星战日”

《生活大爆炸》剧照

1983年,冷战后期,美苏争霸正处于白热化阶段。

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为遏制苏联日益强大的核威慑力,出台了“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战略防御计划”。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正是该计划成功地拖垮了苏联经济,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军事、航天、电子产业技术发展,确保了其所谓的“霸主”地位。

这个计划,便是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

《时代》杂志封面: 里根和他的“星球大战计划”

没错,官方也这么叫,没人能记住上面那个拗口的全称。

而且里根政府也确曾公开宣称,苏联就是《星球大战》中的那个“邪恶帝国”。

2015年12月18日,《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在北美上映。

同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

这是一年一度的年终记者问答会,意义重大——因其会总结当年的“重大成绩”、展望明年的“重大规划”。

怎料,在发言结束后的记者提问环节,奥巴马只回答了几个问题便提前结束了这场会议。

面对台下嚷着要继续提问的记者,他甩下一句“我得赶去看《星战》了”便扬长而去,将一脸懵逼的白宫发言人乔希·欧内斯特和N脸懵逼的记者们留在了身后。

此后,美国人民便开始了各种恶搞“奥巴马&星战”的梗。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乔治·卢卡斯荣获美国国家艺术奖章时,就是奥巴马亲自为他授的勋。

时间回溯到1985年。

那一年,由于与董事会意见不合,乔布斯被自己的苹果公司开除。在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果后,他一怒之下卖掉了全部苹果股票,开始环球旅行。

1986年,乔布斯回来了。他另起炉灶,从一家特效公司中收编了一个部门,成立了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动画后来的发展及其代表作,想必就不用我展开来说了。而乔布斯收编的那些人,正是乔治·卢卡斯所创立的工业光魔公司的动画部。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1975年,潜心创作“星战”的卢卡斯发现,市面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满足他对这部电影的想象力。

于是他干脆自己招兵买马,在一个废弃的旧仓库中,创立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工业光魔。

当时的卢卡斯绝对想不到,他将就此拉开了一个时代大幕。同时也不会意识到,这家公司将改写整个电影工业的发展史。

隶属于“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工业光魔

《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外星人ET》《侏罗纪公园》《加勒比海盗》《回到未来》《终结者》《变形金刚》《勇敢者游戏》《捉鬼敢死队》《碟中谍》《哈利·波特》《黑衣人》《钢铁侠》《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阿凡达》《夺宝奇兵》《环太平洋》《头号玩家》......

在成立后的40多年里,工业光魔造就了一部又一部的视觉神话,它“特效界第一把交椅”的绝对地位,迄今为止都无法被撼动,未来也很难。

而这一切,都源于乔治·卢卡斯,以及他的那部《星球大战》。

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片场

如今,曾在工业光魔里做特效的员工1号大卫·芬奇和员工2号迈克尔·贝,均已成为了享誉国际的知名大导。

托马斯·诺尔&约翰·诺尔两兄弟为工业光魔内部研发的图像处理系统,也在之后衍变成了那款重新定义了图片的软件——Photoshop

《星球大战》的意义,早已逾越了电影特效本身。

工业光魔总部中心庭院里矗立的尤达大师雕塑

无论我们现在觉得早期“星战”电影的特效是多么low,我们都不应忘记:

那个时候的电影本来是什么样子?

而《星战》又将电影变成了什么样子?

当年的《星球大战》香港海报,能够很好地说明本片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对于喜欢“星战”的人来说,Jediism或许不是个陌生的词汇。

它的意思为“绝地教”,是基于《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的教义而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属于新兴宗教。

毫无疑问,绝地教的教徒信仰“原力”。在《星球大战》中,“原力”是世间万物的本源,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是一切事物的归宿。

对“原力”的理解,某种程度上可类比为中国文化中的“气”,或是希腊文化中“盖亚”的概念。

大家可别觉得这是某种无聊的玩笑。

早在20年前,西方国家的人口普查就显示,有大约50万人将他们的宗教信仰登记为了绝地教。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地教也逐渐从一个组织松散的娱乐团体,成为了颇具规模的严肃团体。

英国媒体公开讨论“绝地教”,是否应被归入正式宗教体系

目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均有经过注册且定期组织活动的绝地教教会存在。

他们有自己的官网、有自己的教堂。他们始终遵从《星球大战》中的哲学思想,并以此来解释他们的日常生活。

“绝地教”官网首页

现在,全球的绝地教徒已有数百万人,愿原力与他们同在。

最后一件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许多年前,我进入了高三下学期。即便学习成绩始终不怎么样,可到了最后冲刺的紧要关头,还是得拿出点姿态来。

由于从小喜爱电影,哪怕高中一直是住校,也会在每个周末回家时看两部电影。

周五晚一部,周六晚一部,周日返校。至于作业什么的,都先往后稍稍。

高三下学期开始,我周末看电影的资格被无情“没收”。我几乎是哭着跟我爸理论:

“我这么爱电影!这半年,一部不看,高考完我要是因此而不爱电影了,这千古罪人你要当?”

事实证明,并不会这样。憋得越久只会越如饥似渴,这就是爱。

但在这件事上我过于认真了,那时我是真的非常惶恐。

你们可知我爸怎么回答我?

我瞎放的!这并不是我爸的回答!

他听完后想都没想 (注意,他想都没想!) 就对我说:

“咳!这不要紧,你到时候就把6部《星战》从头再看一遍,连着看完,就又爱上电影了。”

这句话,我会记一辈子,即便我爸自己都忘了 (他肯定已经忘了)

他的回答只蕴含了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星战》能够让一个人爱上电影

我知道他喜欢《星战》,他也知道我喜欢《星战》,但我终究还是没想到,在他心中,《星战》是问题的答案。

愿原力与他同在。

* * * * *

如今多年过去,“星战”系列已从六部曲变为了九部曲。最新一部《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今天也已全球同步上映。

作为“新三部曲”的最终章、以及“天行者家族”传奇故事的谢幕,这第9部——不是我吹——必定会是一场史诗般的高潮。

只能这么整。只能往高潮迭起了去整。

“星战”系列三代故事主角大集结

北美预售开启的1小时后,《星战9》的预售票房就超了《复联4》预售票房45%还要多。

欧美多家线上售票平台接连瘫痪,让影迷仿佛回忆起了当年在大马路上排队3小时买票的噩梦。

而这个成绩对于“星战”来说,根本不足挂齿。

要知道,在北美如此成熟的电影市场上,稳坐票房总榜冠军的位置绝非易事。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怼翻了他自己的《泰坦尼克号》,《复联4》又怼翻了《阿凡达》,但它们始终怼不翻的,还是《星战7》。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如果《星战9》的北美票房怼翻了《星战7》,那可真称得上是自我超越、神话续写了。

然而正是如此火爆的一个IP,它来到了中国电影市场,却是部部遇冷、灰头土脸。

《星战9》想要超越同期上映的《叶问4》,我觉得依旧很悬。

若要深究这其中的复杂成因,那恐怕是再花两倍的篇幅也很难讲透。

今天就聊这么多吧。

文末来波互动,《星球大战》对你有什么影响?欢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

大千世界,无非电影。我们下期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5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