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被名字欺骗的电影《闪光少女》国产青春终于不落俗套

被名字欺骗的电影《闪光少女》国产青春终于不落俗套

青春题材的电影一直在国产电影中久盛不衰,毕竟每位导演对青春的诠释都有不同的风格,我印象中的国产青春电影都偏灰色,因为到21世纪青春电影中的元素多是回忆、爱情、叛逆等。

尽管每一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都不相同

但是都围绕“疼痛、怀旧、爱情”这三大元素展开。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影片都是用“青春电影”的名号,将青春期成长中的烦恼、叛逆、孤独放大,更有网友应景的说出了“不堕胎、不劈腿、不疼痛”的三不原则。

不过2017年上映的《闪光少女》算是一股清新的风了。

歌舞青春



《闪光少女》在青春片的基础下,融合了流行元素,喜剧元素还有二次元风格,是一部音乐电影,它成功打破前几年国产青春电影集体“怀旧”的创作理念。虽然《闪光少女》讲述青春的迷茫,但却巧妙地将青春文化放置在严谨的主流电影创作模式中,开始了对内容和主旨表达的探索,赋予了电影新的文化深度。



除了电影名字劝退了一些人之外,很多人对这部电影都是看一遍上瘾,其实这部电影完全有票房过亿的潜力,只是毁在了宣传和片名上,很多人对《闪光少女》这个片名并不感冒,甚至不明觉厉,大部分人都不太懂这部电影要表达什么,所以说一部电影的片名还是挺重要的。

《闪光少女》的编剧鲍鲸鲸,当年一部《失联33天》赢得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所以也给予了电影剧作扎实的基础,导演和编剧加上演员都能让人耳目一新。



对于一些新人来讲,《闪光少女》这部电影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起点,成为他们走向更加成功的开始。根据电影的剧情可以看出,音乐的运用是通过背景展现的,在呈现的方式上有画外和画内两种。

《闪光少女》闪耀的不仅是青春之光,还有喜剧和音乐之光。



在电影中,音乐作为类型元素十分重要,“歌舞青春”就是一个类型,但歌舞片的成本和文化语境,会限制歌舞片这一类型在国内的普及,2005年上映的《如果爱》,由金城武、周迅出演的浪漫爱情歌舞片,虽然评分有7.7,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



不过《闪光少女》并没有在青春校园电影中全方位的采用歌舞元素,只是去除了舞蹈,保留了音乐,并将音乐放在了几个不同但相关层次上进行处理,形成了独特的效果,所以仅仅让路人看一个音乐片段,就能够圈粉无数。

《闪光少女》给人最大的观感就在于,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流行文化的有机结合,让人感受到了扬琴、古筝、琵琶、大鼓等民族乐器在现代音乐形式的结合下迸发出的巨大魅力。

东西方文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民乐的继承与发展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育。从近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便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无论从作曲技巧还是表演手法,甚至是理论知识、审美方式等,都参考了西方体系化的结构。

每一代音乐工作者的大脑思维被西化,甚至会用已经形成的“西化”理论去评判中国传统民乐!



还记得《百鸟朝凤》中,唢呐在老祖宗的时候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学习的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才有资格进行学习。唢呐匠人到家里演出的时候都要行接师礼等规矩,电影中表现的细节充分展现了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唢呐的尊重,也显示出了唢呐的地位。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唢呐艺术与国民的审美开始产生分歧,学习唢呐的人也越来越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唢呐=土”,唢呐的传承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这种情况与西方音乐文化冲击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改变了我们原本的文化形式,特别是在《闪光少女》这部电影中,映射出了教育问题,通过对当下出现的音乐学校中,学生崇洋媚外的风气,以及学校和老师对民乐的不重视,反映出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面对舶来品的西方音乐文化艰难前行的状态。



《闪光少女》中,学生们以学习西洋乐器为傲,这部电影很真实的反应出了民族乐器在新一代年轻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乐器,却一味追求社会潮流,学生们都是选择学习西洋乐,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这就和西化的思维方式脱不开关系了。



不过这部电影之所以让年轻人看的热血沸腾,也说明电影中对于传统乐器的振兴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念头,“文化自觉”这一概念出自费孝通先生,意思就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文化自觉并非固守传统而拒绝现代文化,而是说:

“传统与创造的结合最为关键,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予传统新的生命。”



电影中民族乐器和二次元文化产生了天然的对接,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可以说《闪光少女》显示出对传统与现代这一话题的深耕自觉,一度获得青少年观众认可,影片虽然制造了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但是也在另一面夸大了中西文化对立的刻板印象。

“我们一般先接受面具,然后才注意到脸。”

中西对立的倾向在《闪光少女》中以“面具”化的方式呈现,让人们很难注意到面具背后的脸,如果说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之间的矛盾真的有电影中展示的那样水火不容,那么影片中民乐班所说的:“扬琴与钢琴同宗”这话就永远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冲突。

结语



影片最后《百鸟朝凤》完胜《野蜂飞舞》,西洋乐班愿赌服输,帮助民乐班完成演出,这种单纯的班与班之间的对决并不代表中西文化走向繁荣和谐的道路,所以影片中西对立的矛盾冲突并不能让太多人信服。

不过,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影片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出现的各类民族乐器,如:扬琴、二胡、唢呐、古筝、琵琶,还有庄严神圣的编钟,都见证了悠久的中华音乐文化历史,影片中演绎的民族乐曲无不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意蕴高远深厚。



电影中音乐附中大楼前悬挂的“音乐至善”四个字,也表达着音乐不分国界的寓意,算是另一种境界,也希望我们的民乐能够发扬光大,今后有更多好电影宣传中华传统乐曲。

文原创,图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1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