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被过度英雄化的《小丑》,究竟谁是反派

被过度英雄化的《小丑》,究竟谁是反派

《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几乎由杰昆·菲尼克斯一人主演的犯罪剧情片。

其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崩溃,在哥谭市开始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蝙蝠侠宿敌“小丑”的故事。

全片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阴谋,也没有惊人的动作特效,从小人物的真实遭遇出发,描绘一个不断被现实鞭打,又无可奈何的普通灵魂转变的过程。

此类影片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够直击底层人民的痛点,让观众随着剧情,深入其中,并借由电影宣泄自身的情绪,从而引发深深的共鸣。

影片对哥谭市有着出色的氛围营造,阴暗潮湿的道路,满目垃圾的街头,一触即发的暴动气息,与剧中人性的冷漠浑然一体。

同时《小丑》也向所有观众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质问,究竟谁是反派?

是漫画里先入为主,道德沦丧的小丑?

由影片可知,主角亚瑟虽然生活艰苦,时常遭受欺凌,但他还是热爱生活,他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一位脱口秀演员。

他有一种遇到难过、愤怒等情绪时就狂笑不止的病,但他极力克制,强迫自己给大家带来欢笑。

但政府无视他这种小人物的生死;心理医生不关心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车上给孩子欢笑,却被指责骚扰;地铁上犯病,遭到了殴打;后来得知自己是被领养的,而母亲竟任由男友虐待他......

这样的环境,再加上悲惨的身世、糟糕的一天,足以把一个老实的可怜人逼向深渊。从理性善良,一点点变得麻木和疯癫。

成年人的崩溃有时爆裂无声,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他的内心被扭曲,最后采用极端的手法,像那些不怀好意的同类宣战。

在地铁上杀人之后,他以为会感到愧疚,但却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在。

后来的他一发不可收拾,通过以杀制暴、斩断亲情、毁灭梦想,完成了整个自我毁灭的过程。

最后看着哥谭市因他而起的混乱,他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此时亚瑟跟小丑已经浑然一体了,变成小丑后的亚瑟也更真实的释放了自己的情绪,得到了一种愈堕落愈开心的变态快乐。

从剧情看,他的确是反派。

但地铁上杀人并不是他的本意;引起暴动更是无意之举,这只是暴徒对小丑的英雄崇拜,不过是拥有共同敌人的集体高潮,跟小丑是谁并无关系。

小丑是社会的受害者,他并不是主观反派的存在。

当然小丑人设也有致命的问题。这种裂变之前的悲剧式人物,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虽然影片中有很多部分让人内心震颤,但是一个用病态的极端方式反抗世界、反抗生活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是居高临下,何不食肉糜的精英权贵?

在那个阶级割裂的城市,以韦恩为代表的精英权贵,显然是理解不了底层人民疾苦的。

韦恩甚至把底层人民比作小丑,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傲视一切。嘴上说着所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却从不作为。

即使电视报纸中总是充斥着游行,罢工这样不和谐的声音,他们仍然无法对底层产生共情,也不屑于去倾听民众的声音。

就底层百姓而言,上层阶级就是反派的存在。

但如果上层阶级早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发生暴动,甚至对自己的生命产生威胁,他们也不会如此麻木不仁。

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看清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内在联系。个人利益固然重要,可个人利益是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上,生存发展的。一味看轻集体利益,最终只能招致利益被损害者的疯狂报复。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是被煽动杀光富人,颠覆权力的无政府主义?

被小丑的行为煽动而去疯狂参与暴动,使哥谭市变成凶城的无政府主义者,无疑也是反派的存在。

但从他们的角度,又能发现,他们也无意毁灭自己的家园。但他们已经难以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以极端的方式为自己博得一线生机亦或是彻底毁灭。

可他们的做法总归是盲目些的。

社会学家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一书中说道,

当我们在一场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也就获得了一种新的自由,一种无休无愧地去仇恨、去恐吓、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

将书中的原话,一一对应起来,你可以感受到,那些躲在小丑面具背后的狂热分子也只是一群将自己的不快,诉诸于暴力的懦夫而已。

而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尾,留下一地狼藉跟无数无辜受害者。

他们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反派。是生活的无能为力把他们变成了无主义者,又因为无主义,轻易被煽动做暴徒。

但暴徒这一行径还是引人深思的。

或许这样的方式是可以引起政府部门的警觉,但暴动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是无可估量的。通过毁灭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是否正确,也有待进一步商榷。

是以阶级分化为轮轴,带动社会高速运转的系统本身?

不得不承认的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层阶级。而想让社会运转更快,上层阶级就会进一步剥削底层百姓。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以阶级分化为轮轴,带动社会高速运转的系统。

发展初期,大家的眼光都放在利益上,并没有考虑到深层次的危机。直到阶级固化,社会中层彻底消失,个中弊端才逐渐显现。

可以说剧中所有问题都与这个社会系统有关。

如果阶级分化没那么难打破,底层百姓就不会被如此轻视,上级阶层也不会那么狂妄自大,最后也就不至于出现暴乱。

但这个系统又终归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每个社会系统的出现,必有它存在的道理跟无法替代的历史性,本身没有绝对对错。

最终的好坏还是取决于大家怎么处理它,有没有很好地发挥它的优势,规避劣势。

而片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上层阶级显然都没处理好这点。

《小丑》这部影片表面上是意识形态的尖锐对抗,是小丑不堪的灵魂被一片片撕碎,是将病症视为解药的以毒制毒;

内核却是政治对立的颠倒混淆,是小丑破碎人格的重塑,是漫长的以疗愈为名的禁锢终获正名。

被过度英雄化的小丑,究竟是不是反派?你认为究竟谁是反派?

其实决定了你身在何处,而千千万万的我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这个严丝合缝又千疮百孔的世界将迈向何方。

《小丑》本身似乎对这些问题无力解答,才写下了那句感叹,

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但电影情节毕竟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即使遭遇再大的不幸,总还有人愿意站在你身后,总还有值得你爱的人。除非你想一直沉浸其中,拒绝改变。

以杀制暴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发起暴动也不过是一群丧失独立意志的人,借由某个契机,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罢了。

这些人抛开了个人利益也抛开了个人责任。

小丑最后的这场“封神”仪式是全剧最具批判性的场景,它让我们看到,如果人没有恐惧、犹豫、怀疑和是非,将会变得多么残暴和冷酷。

究竟谁是反派?

从更深层次看,是自身不带人情味的社会系统;是冷漠的人性;是底层边缘人物内心扭曲生出的邪恶;是无独立意志,残暴冷酷本身。

全剧以亚瑟为性格标本,以哥谭市为实验地,以一个亡命之徒病态扭曲的非理性视角,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为现实世界敲响了警钟,也为你我敲响了警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1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