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从2010年拍摄的《锦衣卫》看我们是否低估了香港导演李仁港?

从2010年拍摄的《锦衣卫》看我们是否低估了香港导演李仁港?

1962年出生的李仁港,应该是隶属于97回归年之后崭露头角的一名香港导演。当然,之前他已经参与了电影制作,但真正的出道时间点,使他与陈德森、陈木胜、林超贤、叶伟信、麦子善、麦兆辉及阮世生、叶锦鸿、叶伟民、梁柏坚、郑保瑞、罗志良、马伟豪、谷德昭等名列香港新生代导演行列。

他的拍片经历,典型地带有“北上”导演的轨迹特征。

其特征是:先在香港导演电影,后“北上”大陆拍摄合拍片,而之后,进入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标志性的作品,就是今年导演的《攀登者》。

他与林超贤的拍片方向有着惊人的相似。而林超贤也因为参与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跃升为香港北上导演中成绩最为显著的头部导演之一。

李仁港导演的《锦衣卫》拍摄于2010年。影片目前在豆瓣上的口碑很差,只有5.9分,似乎是不及格,但当年的票房业绩还是可圈可点的。该片是当年春节贺岁档票房冠军,赵薇凭借此片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影评人奖和中国农民电影节三个影后桂冠。

从技术上,影片也得到了几个奖项,获得上海影评人奖优秀国产片和美国有线频道ACTIONFEST最佳打斗场面奖 。

但影片的盈亏情况却很尴尬。据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中国电影产业年度报告》提供的“2009——2010年度部分两地合拍片盈亏表”显示,《锦衣卫》成本8000万元,内地票房15000万元,片方分账按

40%计算所得6000万元,这部电影片方显然是亏损的。

尽管如此,《锦衣卫》公映至今已经十年,我们因为对李仁港《攀登者》的好奇心,重新找出了此片,或许可以看出,为什么多年来,李仁港在“北上”导演中一直不温不火,似乎一直隐没在不断拍片但却默默无闻的状态之中湮没无光。

我们不妨比对一下李仁港从2008年之后的拍片历程,可以看出,他的所有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都不高。

2008年,导演《见龙缷甲》,豆瓣评分5.3分,票房:6395万元;

2010年,导演《锦衣卫》,豆瓣评分5.9分,票房:14186.7万元;

2011年,导演《鸿门宴》,豆瓣评分6.3分,票房:13972.2万元;

2015年,导演《天将雄师》,豆瓣评分5.9分,票房:74417万元;

2016年,导演《盗墓笔记》,豆瓣评分4.7分,票房:100453.1万元。

截止2019年10月23日,李仁港导演的《攀登者》豆瓣评分为6.5分,票房为105465.5万元。

可以看出,在李仁港北上之后近十年拍摄的电影中,《攀登者》的豆瓣评分是最高的,而票房也突破了上一部影片《盗墓笔记》其个人所创下的自身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而有意思的是,《盗墓笔记》也跌破了他拍片评价在豆瓣上的最低记录。

如何看待李仁港导演?

他为什么拍片没有什么反响,很少听到他的名称凌驾于他的电影之上?

连他自己都在这次《攀登者》的观众见面会上,以开玩笑的口吻称吴京抢了他的风头,观众眼睛里只有吴京,而没有他这个导演,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下一部电影不能再让吴京担任主角了。

《锦衣卫》由李仁港编导,可见,李仁港还是掌握了影片的主创权柄,这样,他拍的电影,便不仅仅提供了导演一职,还负有影片的故事创意的导向责任。纵观李仁港的影片,为什么在众多的港片中,处于中游水准,乏人问津,恐怕与李仁港所编创电影的题材太过老套、陈旧、沉闷有关。

尽管他本人号称对“三国故事”有着欲罢不能的兴趣,今生一定要把三国故事搬上银幕一回,这样也就有了《见龙缷甲》的问世,但是三国故事太过耳熟能详,没有什么兴奋点,不管你在电影里为这个题材增添进什么个人的阐述新意,都会让这个题材缺乏引人一观的诱惑力。

之后,李仁港导演的一系列影片,都可以看出,他是拾历史的牙唾,如《锦衣卫》这样的题材,早已在港片中有类似的故事与情节演绎过;《鸿门宴》的故事,也是一个影视作品里被嚼烂了多少遍的馍,即使李仁港对这一历史事实重新作了图解,但整个电影的乏味感还是会熏走观众;《天将雄师》表现的是汉朝时的西域故事,同样也没有什么引人关注的热点效应。

《盗墓笔记》是内地题材,受观众的关注度立刻上升了几个点位,顿时放大了电影的票房,达到了李仁港导演电影中叹为观止的最高票房。但电影的缺陷也相当的明显,整个电影几乎没有人物刻画,人物性格支离破碎,故事情节老套无聊,因为李仁港提供的是一名香港导演的技术手段,所以整个电影一旦在技术视效上与好莱坞电影放置在一起进行评判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部电影有着太多的对好莱坞电影惯用元素的学舌与沿用,而却缺乏好莱坞类似电影的浑厚力道。所以,这个电影也创下了李仁港导演生涯中的最低豆瓣评分纪录。

《攀登者》是主旋律题材,从介绍来看,电影投资方是因为找不到能够准时完工的国内导演,才让李仁港临危受命的。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攀登者》是一部双赢的影片,一方面,凭借本片,李仁港创下他本人执导电影票房的最新纪录,而对于电影的投资方,十亿票房也能够基本满意。上影在影片达到7亿票房的时候,宣称已经赚钱。因此这部电影在李仁港的影像转化之中,足可以让电影的投资方长舒一口气。

《锦衣卫》的故事乏善可陈,它的主体框架,放置在明朝期间王权争夺的大背景之下,皇帝的叔父觊觎皇权,必须找到凭据,这一凭据就是皇帝的玉玺。因此,皇权之争,最后转化为玉玺的归属之争,在这么转换之后,侠客便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夺取宝物给侠客这些执行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缘。电影由此展开了它的故事冲突,用李仁港的话说,实际上相当于公路电影,因为追踪玉玺必然导致各种江湖豪客尾随着玉玺的去向而展开一路的追杀,把电影里的路程从京城拉扯到边陲,完成了电影的公路电影特质的结构模式。

《锦衣卫》虽然故事吊不起胃口,但李仁港在影片中体现出的技术却具有典型的港片导演的基本风范。

这种技术基本配备,使得李仁港能够迅即地被万金油一样应用到任何题材中来,所以,他才能够《攀登者》这样的主旋律影片里如鱼得水。

李仁港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导演功夫在哪里?

下面我们大致依从《锦衣卫》里的一些主要特质,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并来看一看,这种特质,是如何持之以恒地保持着,在他之后的电影尤其是在主旋律电影里发力的。

一、 运动镜头,制造灵动感。

香港导演非常注重镜头的动感,因为镜头一呆板,便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所以香港导演从一出道起,就深谙观众的心理,因为他们打造的是娱乐片,如果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那么,这一部电影就失败了。

这样,香港导演对镜头的运动感非常注重。如果镜头上缺乏运动感,香港导演还想方设法、别出心裁地另谋格局,寻找让镜头运动的创新之道。

香港导演程小东虽然被称为识不得几个大字,但他对镜头的感觉却非常敏感。他介绍过他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担任武术指导的一些经验,那就是他觉得一般银幕的人物,都在画面的下部,而上面则是空白的,单一的构图,会造成画面的单调,所以,他在影片里让人物从画面的上部滑下来,增强画面的充溢感。可见,程小东提出了一个思路,就是让镜头显得满溢充实、运动无所不在,这是让画面引人入胜的一个有效方法。

应该说对画面的灵动性的营造,是香港导演打造娱乐片时已经深入到骨髓里的基本旨归,或者叫本能吧。、

李仁港在《攀登者》拍摄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运动镜头的大量运用。在登山队攀爬雪山的时候,电影采用航拍镜头,掠过登山队的队列,这可以视着李仁港的标志性的运动镜头,就是影片里的人物在纵向上运动,而镜头在横向运动,两种不同方向的运动,让画面产生移步换影、瞬息万变的效果,非常地引人注目,让观众的目光须臾不能离开。

而在登山的近景镜头中,李仁港同样采用了这种快速的运动镜头。当表现登山队滑坠的时候,队员从高坡上下滑,电影镜头并没有停止不动,反而迎着队员的下滑速度,逆向快速向上推进,下滑与推进速度擦肩而过,产生了一种极度紧张的气氛,也构成了这部电影里的独特的登山场景的危机四伏的压力与张力。

而这种气氛的营造,恰恰来自于李仁港在动作片里多年历练的习惯性操作。

在《锦衣卫》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人物的行走,还是马队的前进,都配合着镜头的抬升或下降,形成了影像里的纵向运动与镜头的平面移动,连缀起来,就是一个立体空间里的灵动的运动场景,让整个电影一直处于一种通透的活跃状态,这是港片导演在镜语上的共同执守的基本守则。

而相对而言,李仁港对这一套手法的运用,可谓是合规中矩,他在整个电影里,从没有什么镜头的卖弄,一切服从于电影的内容需要,所以,个人觉得,李仁港虽然没有像徐克、程小东那样的惊艳的镜头设计,但他在电影镜头的营造上,基本藏掖住了镜头的人为造作,深藏在电影里的整体叙事上,以衔接的流畅感服务于整个电影的内容叙事。

国家电影局最近几年一直把大陆导演送往好莱坞去学习,但是个人认为,李仁港的这一套不着痕迹的导演技法,如果被一个初出道的导演深谙并熟稔的话,那么基本可以胜任一部电影对导演一职的功力需求了。

二、 机关设置,制造浑厚感。

李仁港是美工出身,所以他很注重电影里的道具的设计、画面的质感,并围绕此而制造场景的惊奇。

在《攀登者》里最为惊艳的一场戏,是登山队在山半腰上驻扎的时候,突遇暴风雪,帐篷被刮走,电影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惊险场面,围绕着登山梯这一道具,和成了一组梯子下滑、撞击石头、阻止下滑、拖拉石头、终于停止下滑等一系列连续动作,让这一段场面呈现出风驰电掣、紧张激烈的视觉效果。

《盗墓笔记》虽故事平庸,但场面却很震撼,电影围绕古墓里的巨大机关,展开了一场视觉奇观,李仁港的处置功力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在《锦衣卫》中,我们看到在最后一场终决战中,围绕着大殿里的搏斗,充分运用了道具的存在,而造成了一波接着一波的搏击冲突,尤其是电影里,擅长用机关里的绳索所制造出的连琐功能,一方面是机关的环环相扣的出击,一方面是后面牵连出的绳索的拖拽,组接起来,就形成了镜头里的逻辑呼应。

在《攀登者》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设计,因为登山队是被登山绳联系在一起的,一遇到风险的时候,这种捆在一起的联动效应,一如武侠片里的机关设计一样,能够产生一种一波未止、一浪又起的层层叠叠的惊险浪潮,制造出了电影里的一幕幕层出不穷的波谷险境,这种推波助澜的危险的接踵而至,构成了李仁港电影里紧张危急的一种常态化叙事手段。

因为在《锦衣卫》这样的电影里,这种紧张太过遥远,也过于陈套,所以很难让人感同深受,这也导致了李仁港电影常常被人诟病,评分也普通低于及格分,但是当这一套技法用在现实题材的主旋律影片里的时候,还是能够达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

当然,这种效果也有负作用,就是过分惊奇化,而失却了真实感。即如《攀登者》里的惊险场面,虽然紧张激烈,但明显地给人一种武侠片动作平移的感觉,让人出离现实题材所需要的真实感,反而有害于现实题材影片的情境再现。虽然导演技法带来了好看,但却违背了事实,这就是香港导演给主旋律影片带来的一种矛盾性困挠。在《我的战争》《建军大业》等影片中,都可以看出香港导演身陷在这种无奈的尴尬之中。

三、 动作设计,制造节奏感。

李仁港的最大特点,就是隐藏自己的存在,让电影里显示不出导演的强烈的个性,而是让观众成为画面的取舍者,这其实是一个好导演的真正的素质。

《锦衣卫》里,镜头的处理方式,坚持突出人物主体,采取简洁明快的叙事手法,交待人物的行动对应。而动作场面,更是在呼啸而至的互动搏击中,展现出刀枪剑戟的对垒效果。

李仁港的动作设计,没有徐克那么夸张,也不像程小东那么飘逸,这使得他的电影可能没有这些知名的香港导演那么一下子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李仁港的动作场面还是非常扎实有力,呼呼生风,一板一眼中,能够把动作的联动与互动清晰地传导给观众。他对动作细节的掌控能力,也是他在《攀登者》里能够打造出非常有力的动作效果的一个基础底蕴。

我甚至觉得,如果一个导演要学习基本的武打动作片技法的话,李仁港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而李仁港在拍摄动作片的时候,也非常注重后期的剪辑,因为只有这种剪辑上的连缀,才能合成出电影影像上的良好观影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我们从《攀登者》回过头来看《锦衣卫》的时候,会发现李仁港的基本功底还是很扎实的,他所运用的一些动作片的基本功力,早就已经相当的完备,只是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题材,能够将这一套技法应用得新鲜透彻、淋漓尽致,而《攀登者》给予了他这样的一个机会,使得我们在惊叹《攀登者》里酣畅的导演技法的时候,重新去回看他之前导演的影片,尤其是我们关注的这部《锦衣卫》的时候,会发现他有着炉火纯青的技巧。这正是我们最终得出李仁港过去的导演手法,因为被他的电影的陈腐的内容所遮掩而严重被低估的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66462.html